魚友分享丨十七年缸養錦鯉的心得感悟感悟 (上)

缸體要儘量的大

在空間和承重的許可下,建缸時要儘可能的考慮到容積的問題。

大缸的寬容度較大,開始時,魚少,有的是餘地,今後想多養或愛魚養得較大了時,都還有可開發的空間,不容易一再的被“逼”著去建新缸。

要知道,建一次新缸並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諸多的麻煩盡在不言之中的。

可是對樓房陽臺和屋頂來說,它們的承重是有一定安全範圍的,設計時,不可太任性,最好將需要的參數都弄清了後再動工以免後患無窮。庭院或底樓就要安全得多了。

魚友分享丨十七年缸養錦鯉的心得感悟感悟 (上)

過濾要儘量的完善

缸內水體的正常與否,都和濾缸是息息相關的,有了設計得盡善盡美的濾缸,並且能正常的循環,就基本解決了缸養的“後顧之憂”。

至於養缸與濾缸的比例,本人並不認可1/3或1/4的容量。相反,在可能的條件下,在可能的空間裡,將濾缸建得更大(甚至於大於養缸)是支持你缸中養好錦鯉的一個後備措施。

因為濾缸中的水體與養缸中的水體是連通的,大一些的濾缸中水流較慢,更增多了硝化菌的工作時間,也可更多一點的分解水體中的氨類有害物,魚兒的安全度可以更提高一些的。

當然,建濾缸是要考慮到美觀問題的,這裡只是提到了它的實用性,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那是要具體處理的事。

養缸和濾缸中,最好都要想到自動進水與排水的問題,有了這個設施,對減少你的勞動強度、保證水體的生態平衡是有著說不盡的優點的,凡是有這種設置的同學一定是感覺得很深的。

在設置時,首先確定水位線,再將排水與補水調得平衡了,一旦運轉起來,缸中的水體便處於一個動態平衡之中,魚兒高興,人兒也更高興了。

魚友分享丨十七年缸養錦鯉的心得感悟感悟 (上)

防跳很重要

錦鯉是要“跳龍門”的,特別是新進的魚或有一點毛病的時候,更是愛跳。

缸中的水又巴不得更滿一些,這就給魚兒製造了一個極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同學都遇到了愛魚跳缸而死的事。

所以,防跳措施是一個與水體的生態平衡同等重要的事情。防跳的方法是很多也很靈活的,就你自己的條件和認識出發去設置,只要安全與美觀就可以了。

錦鯉能跳多高?別人不知道是否做過實驗,作者曾觀察到一條32CM的魚在被逼急了的時候,躍出水面達一米左右高,是否還會更高?不得而知了。

魚友分享丨十七年缸養錦鯉的心得感悟感悟 (上)

密度、色彩與尺寸

缸養,是以“玩”為主體的養魚,玩的水平,就是個說不清楚的事了。

作者以為,密度切不可太大,缸內“擠”得太多時,看起來一堆堆的都是魚,沒有了那種“欲抱琵琶半掩面”的清爽,是大大的失去了觀賞性的一種失策吧?

色彩也是這樣的,有人喜歡濃墨,有人喜歡淡抹,有人喜歡多而雜,也有人喜歡少而清,不一而足吧,反正在你的缸裡所看見的魚群,要能牢牢的吸引住眼球,再從內心的發出一聲讚歎:美啊!這就是成功的搭配吧。

魚體的大小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設想,在一個2M缸中,養上幾條60-70CM的大魚,那感覺也許不再是“壯觀”了,可能將變成是“超市中的魚攤”般的怪異,基本沒有了美感可言。

這個比例也不大好給出個定論,我的拙見是:魚長不超過缸長的1/6-1/5,看見的缸中之魚要有一種“空靈”的感覺,感到它們是生活在一個“自在”、“寬鬆”的空間中才是。

魚友分享丨十七年缸養錦鯉的心得感悟感悟 (上)

性別與“卷腹”

再說一次,缸養是以“玩”為主的,和池養不一樣的地方之一是並不希望它長得太大(如上所言),魚的大小要與缸的大小成一定的比例,這才有美感可言的。

因此,選魚時,最好是多選雄魚,理由是雄魚的大小較雌魚要小些,後期的生長也要慢些。同時,雄魚的色彩一般都要更鮮豔些,看起來更為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