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銀行數字化 同盾科技賦能提質增效

助力銀行數字化 同盾科技賦能提質增效

在傳統金融業務日益線上化發展、市場競爭加劇、客戶習慣變化的背景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早已成為行業共識。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一服催化劑,加速了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越來越多的銀行在“非接觸金融業務”方面發力探索。

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專業智能分析決策服務商——“同盾科技”協助銀行營銷、風控、運營等業務板塊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對標監管要求和領先實踐,在考量外部市場發展和業務需求、內部資源儲備等因素的前提下,為金融機構分階段、有重點、有序地推進數字化轉型,制定了切合銀行情況的目標藍圖和實施路線規劃。

三駕馬車

助力銀行數字化

對於銀行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再是一個可選項,更像是一道必答題。

近年來,大型中心銀行憑藉前瞻的戰略預研、雄厚的資本實力、強大的科技支撐和卓越的人才團隊,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已取得一些積極的成果。但作為我國銀行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區域性中小銀行,在過去以線下深耕為主,風控方面仍然偏重抵押擔保物,缺乏新型的風控措施和研發能力,數字化能力方面跟頭部銀行拉開了差距。

在未來,客戶遠程化、服務場景化、交易實時化、決策智能化將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順應客戶需求變化,與時俱進進行數字化轉型,是所有中小銀行的不二選擇。

不過,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機遇與挑戰並存。從現狀來看,中小銀行實現數字化和智能決策轉型仍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數據標準不統一。中小銀行之間未形成數據歸集共享,導致信息孤島嚴重;同時不同的業務系統數據沒有打通,數據口徑不一致;除此之外,市場上也有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各類風控策略、模型等產品,但不同金融科技公司輸出的產品在邏輯、標準上存在差異,難有統一標準。

二是業務組織不契合。眾多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是從互聯網風控產品的角度設計,與區域性銀行的信貸產品、業務流程契合度較低。

三是技術應用不深入。中小銀行往往存在風控、科技人才不足且信息技術系統落後的情況,缺乏構建智能化決策體系規劃,數據的應用僅限於報表/大屏展現,無法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用於風控、營銷等場景,對業務價值不大,也缺乏有效提升效率、易用的工具。

同盾科技副總裁、分析諮詢部總經理餘旭鑫認為,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道路中,駕馭好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決策這“三駕馬車”尤為重要。基於大數據分析可以提供更精確的客戶畫像,更可靠的信貸風險評估;雲計算為銀行提高效率,最大化利用資源提供了可靠基礎;智能決策可以幫助銀行將量化分析和經驗相結合,更好地進行全方位決策。

科技賦能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僅靠銀行自身恐難完成。在業內看來,金融科技已成為中小銀行突出重圍的一個“殺手鐧”。

賦能中小銀行,對金融科技公司有著不低的要求,需要金融科技公司從人員、技術、產品、服務等各方面都深度匹配銀行的需求。人員層面,需要有對中小銀行的區域性業務足夠熟悉的專家可以提供業務諮詢診斷,提供整體的方案設計和規劃,才能避免過去重複建設、信息孤島的情況;技術和產品層面,需要對平臺建設和風控能力都有充分的實施經驗,才能避免前期規劃落不了地的情況。

“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提升中小區域性銀行對新技術、新手段的掌握,通過諮詢+平臺+基礎服務的模式,打通前中後臺業務和數據鏈條,通過與專家聯合工作,在實戰中傳授經驗、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構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生態。”餘旭鑫表示。

事實上,目前眾多專業的金融科技公司已深度介入到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中,以金融科技深度賦能中小銀行,幫助中小銀行解決或加強客戶洞察、數據分析與積累、IT建設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作為賦能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員,同盾科技的智能運營、智能反欺詐和智能信貸風控等服務有助於簡化銀行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審核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以申請貸款為例,過去客戶需要到銀行網點提交申請,並填寫大量材料,然後等待銀行工作人員將信息錄入系統,再經過後臺審批才可以得知最終的結果,整個流程非常冗長。在客戶不斷習慣線上化的便利之後,線上申請、審批有助於銀行留存和拉新,這就必然需要線上的智能反欺詐和智能風控系統。

同盾科技通過決策引擎、反欺詐評分、設備指紋等手段有效防範欺詐風險,量化評分、行為模型、知識圖譜等技術識別信用風險,提前全面識別風險,快速採取風險緩釋措施,降低了風險事件發生可能性和風險事件發生後的損失。

此外,隨著客戶和監管對於數據安全和隱私的關注不斷加強,中小銀行在信息化和數字化轉型路上前進的同時,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同盾科技研發出一系列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基礎上可以發揮數據挖掘能力的相關算法和技術,基於聯邦學習技術在行業內提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知識聯邦”理論框架體系,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數據使用方式中存在的信息洩露、數據洩露、法務合規、駐場建模工作繁重、模型使用時的隱私憂患等五大安全痛點,真正做到“數據可用不可見,知識共創可共享”。近日,同盾人工智能研究院還提出了數據安全交換(FLEX)協議,該協議約定了聯邦過程中參與方之間數據交換順序,以及在交換前後採用的數據加解密方法。其中包含一系列的約定,只要遵守這些約定,參與方就可以安全地加入到聯邦中,無需擔心數據隱私會有洩露風險,全面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為人工智能3.0時代奠定重要的基礎。

助力小微

釋放普惠金融新動能

在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中,小微業務往往是突破口。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世界性難題。

小微企業融資有其天然的劣勢。首先,小微企業融資額較小,融資週期較短,對銀行來說潛在收益有限;其次,由於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徵信困難;此外,小微企業本身抵抗風險能力弱,據不完整調查顯示,中國的中小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不到3年。這些因素導致大型銀行對小微市場積極性不足,而中小銀行又沒有高效的風險管理手段。

在同盾科技看來,打破傳統模式的侷限,需要集中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如何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審批、風控流程,減少人力提高效率;二是如何實現小微企業在沒有資產質押的條件下負債;三是如何建立起廣泛的信用評級體系,為批量化授信提供依據。

針對解決上述問題,同盾科技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技術融入金融服務和管理流程,進一步鞏固銀行線上化經營模式,構建開放式服務平臺,能大幅提升獲客能力,優化風險水平,降低融資成本,通過線上的企業信用評估和實力評分能快速對目標企業進行綜合評估信息、全面風險掃描和企業風險量化,並給出決策的輔助建議,協助中小銀行發展普惠金融。

例如同盾科技推出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解決方案。這是一個以政府為主體,聯手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利用政府共享的數據和科技公司的智能工具,建設的一種“政府搭平臺、科技公司建平臺、中小企業上平臺”服務生態。

從效果來看,同盾科技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解決方案可實現多方共贏。對中小微企業而言,能獲得更多融資渠道,更多融資產品,在準備融資材料和融資流程上獲得協助、高效的辦理及反饋流程;對金融機構而言,能獲得更多融資客戶,降低獲客成本,提供精準的信貸服務,節省貸審時間,控制貸款的不良率,提高金融機構的收益;對政府部門而言,能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破解企業發展困局。

數字化浪潮之下,金融科技公司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技術,接入到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前中後臺全過程中,已成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力量之一。

文/樊夢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