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金文《心靜的力量:和南懷瑾一起讀禪》

禪的力量無窮無盡!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在浮躁的塵世,需要靜下心來,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安詳。感謝作者,把南懷瑾大師對佛的理解用一個個案例表達出來,使人在故事裡驀然發現佛教的真諦。

本書以南懷瑾金剛經為引子,以許多禪宗公案為事例,撥動人心,使我們悟道:佛乃我,我乃佛,心中有佛自當佛!

心燈是無形的智慧,是活潑的響應能力,是能克服煩惱、使人自在的積極心志,我們需要這樣的溫暖和光明。

全書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微言大義,潤心無覺。南懷瑾的書看過很多,都是悠悠然、不緊不慢的敘說,可讀性甚強,言語、典故、經詩應用出神入化,這是大家高人舉重若輕的特點,大音希聲,大道至簡,此之謂也。

讀書筆記:金文《心靜的力量:和南懷瑾一起讀禪》

南懷瑾講《金剛經》時說,佛說法是真實的,不說假話,說的是老實話,實實在在,是什麼樣子就說什麼樣子。實語、真語,都容易瞭解,但什麼是如語呢?不可說不可說,閉口不言,其聲如雷,這個就是如語。如者如同實相般若,生命的本來畢竟清淨,清淨到無言語可說,就是如語,所以佛是如語者。不誑語,是不打誑語,不異語是沒有說過兩樣的話。

認真是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一種態度,一個懂得事事都認真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許會是一個平凡的人,但絕對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將因為他的認真而變得豐滿而充實。

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道理也是這樣的,我們生活環境像瓶裡的水,我們就是花,只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地懺悔,檢討,改掉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性,也就是自己的本心。南懷瑾先生說,真正的這個自性是不生不滅的,這個自性是空性,空性必須要無我才能達到。當你修證到一個無我的境界,就得到一個智慧,就是唯識中所講的平等性智。無我就無人,無人就無他,無眾生相,無煩惱,無一切,等等。

悟是一把開啟天門的鑰匙,將你帶出頭腦的需要,因為頭腦是推理的,通過推理你無法走出頭腦,通過推理,你會向前,向前,但是你只是在繞圈,卻不曾發現,那最明白顯然的禪意永遠在那裡。

讀書筆記:金文《心靜的力量:和南懷瑾一起讀禪》

通篇通俗易懂,所謂的修行就在一言一行中,無師自通的開悟是自我意識清醒後的放開放過,關鍵時刻被點悟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看淡看清知曉世間萬物之靈,旨在自在其中。

靜以修身養性,靜心靜氣靜待緣定。

捨得一詞,明眼可鑑,唯有不奢求不刻意求之不得的困於苦惱中,方可解脫,順其自然就好。

細細地讀完了這本書,受益匪淺,對佛教有了一些瞭解,以前總是把佛很神秘話,感覺是遙不可及的,通過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人人都是佛,佛也是普通的人,我感覺每個人都要時時刻刻心存善念,不做惡事,不起歹心,那你就是佛,還要學會隨意而安,學會放下。

放下憂慮!不為外物所動,排除一切曾經牽著我們鼻子、使我們走入歧途的慾望,專心致志地將智慧和靈光調動起來,使自己此生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在寧靜中貼近自我,傾聽最真實的心聲,我們就能以博大的心胸稀釋憂傷,驅散心中的困惑和煩惱。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世界上其他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就是好好照應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

人生無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能預料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把握當下,珍惜此刻擁有,踏踏實實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靜下來才會見識未知部分,靜下來會體會到知識的博大;靜下來你會看清楚自己,靜下來你會感覺周圍不一樣的感覺!

讀書筆記:金文《心靜的力量:和南懷瑾一起讀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