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Q3財報硬核,精細運營+社區生態構築“護城河”

從事醫美行業的徐敏敏(化名),每天都要通過新氧APP上撰寫“美麗日記”,將抗衰老及各方面醫美知識通過圖文的形式傳遞給用戶。


“新氧對我的職業生涯挺有作用的,因為從事抗衰院線,醫美資訊是我最關心的時事。”徐敏敏說。


作為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如今聚集了800多萬像徐敏敏這樣的活躍用戶,涵蓋專業醫美機構、醫美達人、準客戶等,他們經常在這裡撰寫“美麗日記”,向準客戶傳播醫美知識、直播醫美產品與服務……商業業態的健康閉環發展,讓新氧醫美交上了一份令投資人滿意的2020年三季報答卷:


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氧科技(SY.NSDQ)2020年第三季度總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18.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2640萬元。


新氧Q3財報硬核,精細運營+社區生態構築“護城河”


成立8年的新氧是互聯網醫美領域的引領者,但互聯網領域從來不缺新入局者,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等均對醫美領域“虎視眈眈”,憑藉媒體+社區+電商的閉環,當下新氧正築起了自己的“護城河”。2020年疫情給各行業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然而新氧不斷通過創新,助力旗下平臺企業復甦,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講述“美麗”故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科技的發展,減齡、凍齡,通過微整形讓自己的容貌變得更美已經不再是“童話”。


但是每個“種草”醫美的用戶,最大的擔心就是自己做醫美項目,會不會有失敗的風險。每個醫美項目背後的黑科技是什麼,原理是什麼,先吃螃蟹的體驗者效果如何,有沒有坑?做過數百臺手術的醫師們對此有哪些經驗,是“種草者”們最想知道的。


新氧平臺的“美麗說”就是為“種草者”們答疑解惑,講述變美歷程的社區。不僅如此,在這裡,用戶們既可完成“種草”,也可實現“拔草”,直接在平臺選擇醫美機構、產品及服務。


2020疫情“黑天鵝”對醫美業的線下業務影響不小,但擋不住人們的愛美需求。新氧平臺用戶小麗告訴《商學院》記者,可以在新氧平臺上選擇視頻面診,不用去醫美機構,就能與醫生直接溝通。


有人說,新氧的模式是“小紅書+美團”,但瞭解新氧的人知道,新氧正不斷為平臺注入科技含量,用技術解決用戶、入駐機構等利益相關方的各種痛點。比如小麗說的視頻面診,就涵蓋了5G、AI等技術優勢,讓機構和用戶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接洽,使用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有溫度、高效率的服務。


互聯網平臺信息豐富,但用戶最大的痛點是信息篩選困難。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表示:“隨著新冠疫情在國內進入常態化預防,醫美和健康行業逐漸恢復,三季度我們取得了穩健的業績。為了持續擴大由用戶和醫美專業人士構成的社區,我們採取了簡明的戰略:通過推薦可靠的醫生、提供多層次內容和支持性醫療計劃幫助用戶理智決策,提高用戶對平臺的信任。”


通過推薦可靠的醫生、提供多層次內容和決策支持系統,新氧正在贏得更大體量的用戶增長與參與度。


2020年7月以來,新氧整合行業資源,以嚴苛標準為用戶篩選優質醫生的"綠寶石醫生榜單",榜單醫生主頁月訪問量較上榜前提升40%,北京、瀋陽、西安等地上榜醫生直播數據最高達到上榜前21.5倍。同期,新氧推出的優質醫美服務體驗及分享項目"新氧體驗官",截至今年10月,已吸引48.1萬報名人次,生成優質文章近8500篇。


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醫療健康研究員楊靂表示,醫美作為消費型醫療,相比於消費屬性,其醫療屬性更加值得關注。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做出醫美決策之前,“信賴”成為最為關鍵的要素。新氧則通過專業化內容與社區用戶創作內容,逐漸增加消費者的黏性。相比於美團等科技平臺以流量為主的模式,新氧則更多以“專業深度” “感同身受”這樣的用戶體驗持續擴大先發優勢。



新氧Q3財報硬核,精細運營+社區生態構築“護城河”



2020年第三季度,新氧新媒體矩陣全網單月最高瀏覽量超17億次,同比增長超200%。新氧社區覆蓋了用戶醫美需求前、中、後期全鏈條的信息提供和決策輔助,其中用戶在新氧平臺上親自撰寫、真實分享自己接受醫美服務過程與感受的“美麗日記”,累積量已超過350萬篇,這些“美麗故事”還在繼續。



賦能醫美機構



人們在追求變美的路上,正不斷升級:從簡單一支潤膚乳到護膚三步曲,從美容院的儀器+按摩到注射、微整、熱瑪吉……技術與經濟發展的雙重驅動,讓醫美行業迎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很多人的印象中,韓國是醫美業的大國,然而來自《2019全球醫美消費者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女性人均醫美消費已達690美元,遠高於韓國位居全球首位,並且滲透率與市場規模還在不斷增長。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和檸檬愛美最近發佈的《2020中國醫美求美者圖鑑》顯示,中國的醫美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648億元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1739億元,而這個數值到2022年將達到3094億元。


有人說,醫美行業的全面爆發,尚欠一次“東風”。確實,任何一個行業“風口”的到來,都會湧現出兩三家老少皆知的行業巨頭:電商業有阿里和京東、出行有滴滴和神州,國貨手機更是華為、小米、OPPO和 vivo各領風騷……


但是提起醫美領域,很多人卻想不起來有哪些頭部機構。Frost & Sullivan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約有10000家醫美服務商,但排名前五位的市場參與者僅佔市場規模的7.4%。


想變美的“種草者”們,發愁的是選什麼產品,如何找到靠譜的醫美機構,醫美機構發愁的則是不斷高企的獲客成本。據悉,目前醫美機構的單個獲客成本已經增加到3000元至7000元的水平。


在很多外行的印象中,醫美是“暴利”行業,然而在這行的人卻苦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艾瑞諮詢的報告顯示,當前醫美行業平均淨利潤只有1%~10%,儘管有部分機構利潤可達50%以上,但多數機構長期虧損。


“互聯網+”背景之下,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新氧自身更大的責任在於“賦能”,藉助互聯網與科技及平臺優勢,助力平臺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實現行業的“百花齊放春滿園”。



新氧Q3財報硬核,精細運營+社區生態構築“護城河”



科技的發展給醫美行業注入了新活力,每天有各種新產品、新技術誕生。同醫生一樣,醫美從業人員也需要不斷學習、培訓,瞭解新市場行情、業態,技術使用方法以及同行業的交流等。


行業的需求被互聯網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2020年新冠疫情推動了“雲”端技術的興旺,今年醫美行業的學術大會就是通過“雲直播”的方式重啟的。為保障“師生互動不掉線”,直播開放了互動評論,觀看醫師可隨時留言提問,並由點評專家在線答疑,激發教學熱情的同時,確保在線教學高質量進行。


再比如獲客,2020年的“雙11”,新氧就打造了一場“醫美狂歡節”,當天新氧超級直播間4小進直播觀看量達167萬,累計推薦項目超3000個。新氧通過平臺補貼的方式,讓“種草者”降低選擇醫美項目的門檻,助力新氧上的平臺機構獲客,實現服務增值。


新氧Q3財報硬核,精細運營+社區生態構築“護城河”


新氧科技三季報顯示,該季度新氧促成醫美服務交易總額已超11億元,另外今年“11.11醫美狂歡節”期間,即10月14日-11月11日24時,新氧平臺線上成交總額同比增長就高達213%。今年3季度,新氧平臺預約服務的付費用戶總數已超25萬,付費醫療機構4096家,較2019年同期增長26.8%。


藉助科技賦能,新氧正助力更多用戶將自己變美的夢想成真,通過內循環經濟賦能行業,助力醫美行業健康、有序、良性發展,用“硬核實力”築起自身成長的“護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