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鬆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Hello 大家好!我是Yifei。

這幾年,在零售行業,我們經常能看見“國潮”這樣的字眼兒,其實,在當代藝術界,這幾年也掀起了一場“迴歸傳統”的浪潮。關於“迴歸傳統”並不是一味的回到過去,而是,在全球化這樣的情境下,我們中國的當代藝術應當是什麼樣的?我們的文化身份是什麼?這就好比中國的設計行業,我們同樣需要探究,中國的當代設計應該是什麼樣的?設計背後的文化身份又是什麼呢?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在北京的“松美術館”,正在展出關於“傳統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條線索”,感興趣的朋友建議去看看。裡面展出了整個二十世紀生人中國籍和華裔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已經去世的1900年生畫家“常玉”;法籍華裔朱德群;著名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焰火作畫藝術家蔡國強;最小的90後畫家任力翰等等。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參展部分藝術家左:常玉 | 中:徐冰 | 右:蔡國強

此次囊括了整個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家作品的展覽,讓我們能在看展的時候,順著藝術家們的作品,讓活在當下的我們隨心穿越時間線,在這一個世紀的空間裡,盡情欣賞、思考、暢遊。推開一扇門,走出一扇門,我們又回到現實生活。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展覽現場

在藝術界,構建中國自己的當代藝術標準和價值體系,是一件非常緊要的事情。我們常常把設計與藝術放在一起討論,是因為,很多時候,二者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但很多時候,二者確又是截然不同的。並且,現代設計在中國的發展是短暫的,中國的當代藝術仍然在受制於西方構建的價值標準,如今,當代設計與藝術都到了需要大力挖掘本土文化和建立文化身份的時候了。而我們民族的文化自信,與我們的經濟實力、科技水平、文化教育有著不可割捨的關係。

當然,我們的潛力是巨大的,所以,對於中國文化,我們抱有自信,也滿懷期待!

最後,為大家梳理了部分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剩下的時間就交給你們~


傳 統 的 復 活

藝術作品部分展示


書法繪畫藝術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徐冰 《新英文書法-漁父》 35×282cm 紙本書法 2012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冷軍 《高秋》 138.7×50cm 布面油畫 2010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於瑜 《作為生命的絹-10》80×42cm 絹本設色 2019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吳笛笛 《共同體》200×140cm 布面油畫 2020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邵帆 《兔的肖像——山頂》240×160cm 宣紙水墨 2020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徐華翎 《鳥鳴澗 》204×110cm 絹本設色 2018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徐華翎《花園4》絹本水色,31.5× 36.5釐米,2019年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羅中立《重讀美術史-中國山水畫》布面油畫150×130釐米,2009-2010年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鄔建安 《劍龍》水彩紙鏤刻,水彩、丙烯,浸蜂蠟,棉線縫綴於背絹宣紙180cmx150cm,2020年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徐累《如夢令》263×460cm 絹本 2015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杭春暉 《彩虹2020-1》83×157cm 紙本設色 2020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劉慶和 《石舫》160×368cm 紙本水墨 2020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馮海濤 《望嶽 》84×193cm 絹本水墨 2020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馮海濤《鵲華如是》紙本水墨,150×190釐米,2014年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武藝 《三潭印月之一》47×136cm 紙本水墨 2017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秦艾 《遺忘之山》55×110cm 紙本水墨 2019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朱偉 《開春圖十二號》160×120cm 水墨設色紙本 2008



雕塑裝飾藝術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譚勳 《24.2m²—No.2》280×800cm 御窯金磚 2012-2020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展望 《假山石 No.146》 188×175×117cm 不鏽鋼 2011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李象群《元四家之黃公望》白鋼,185cmx64cmx66cm,2013年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劉建華《跡象》 尺寸可變 瓷 2011 圖片來源:劉建華工作室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王振飛&王鹿鳴 《圓-2號》350×500×500cm 竹、金屬 2020





去“松美術館”看見中國一整個世紀的藝術

史金淞 《萬壑松風》現場裝置 尺寸可變 2018




好,今天的未之頭條就到這裡,

咱們明天見!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KEEP KIND

向未來走過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