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上初二,在家的表現,讓朋友非常生氣,快要上課了,孩子還在磨磨蹭蹭,上課時,無精打采,一點不認真,作業也完成得敷衍了事,朋友看不下去了,說孩子幾句,孩子還發脾氣。有時候,朋友忍住氣不說,可心裡的氣憋得太難受了。這些讓朋友覺得自己的情緒經常處於快要崩潰的邊緣。朋友說,孩子再不開學,她恐怕就要瘋了。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曾經跟幾個媽媽談過關於情緒的問題,有個媽媽說,在孩子的問題上,想控制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難;還有個媽媽說,其實每次罵完孩子後,自己好心疼,很後悔,一直覺得這樣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了,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為什麼父母會控制不住情緒呢?

希臘哲學家埃比克泰德曾經說過,人的煩惱並非來源於實際問題,而是來源於看待問題的方式

莎士比亞也表達過類似的想法,他說:“世間本無好壞,只是想法使然。”意思是說,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觀念。

的確如此,我們的情緒是由我們的想法決定的,對於一件事,我們是感到喜悅還是悲傷,關鍵取決於我們的思想和觀念,父母往往認為是孩子的行為讓自己生氣,其實,讓父母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源是父母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哈佛心理學家張璐說:

“心理學上,專業的情緒管理中,憤怒是一種「次級情緒」,也就是這種情緒是由其他的「根源情緒」引起的。”

家長生氣的原因其實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家長心理底層的這三種感受:羞恥感、恐懼感、愧疚感。

第一種感受:羞恥感。

“為什麼別人考得那麼好,你考得這麼差。丟死人了。“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而你卻一塌糊塗,怎麼這麼笨?”

當孩子不聽話,成績不好,不如別人時,父母感到的羞恥感,讓父母憤怒。

羞恥感是一種“自我評價情緒”,即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就代表著我作為父母的是什麼樣的人,孩子成功了,我就成功了;孩子失敗了,就意味著我也是失敗的。孩子成績不好,不認真學習,就說明我是失敗的,失敗會讓我感到沒面子,很丟臉,心裡產生了羞恥感。一想到由於孩子帶來的這種丟人的感覺,心裡氣就不打一處來,火就上來了。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當父母產生了羞恥感了,就很難保持冷靜和客觀,火氣上來後,不自覺向孩子撒氣。

第二種感受:恐懼感

“現在成績這麼差,將來考不上好學校,怎麼辦啊?”“還在磨磨蹭蹭,遲到了怎麼辦?”

父母對孩子的事情普遍都會焦慮,而焦慮的本質是恐懼:害怕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好的未來,自己不如別人父母。

父母心裡擔心孩子沒有好的未來,從而焦慮、著急,而對孩子發脾氣。

第三種感受:愧疚感。

“整天都要買這買那,你怎麼這麼花錢?”

如果孩子提的要求父母沒辦法滿足,會感到愧疚、難受,感覺對不起孩子,而帶來憤怒。

當孩子想要買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父母可能是由於自己能力不足辦不到而難過,進而心裡十分愧疚,但又無法處理自己的愧疚感,就會從心理極力地否定孩子的需求,認為孩子提這樣的要求是不對的,甚至認為孩子無理取鬧,把孩子指責一番。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而當父母感到生氣、氣憤時,正確處理這些負面情緒很重要。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任何人都可以變得憤怒,這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向對的人,以適當的程度,在對的時間,為了正確的目的,使用有效的方法來表達憤怒,這是很不容易的。

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會有,父母也一樣,但父母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非常重要,就如《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中的一句話:

父母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而父母情緒不好,會讓孩子感到鬱悶、自卑,是促進孩子消沉、學業止步不前的導火線。

因此,作為父母,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很多父母通常對待自己負面情緒的方式:

第一種方式:發洩負面情緒

當父母認為孩子惹自己生氣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什麼也不想,噼裡啪啦,衝孩子就是一通責罵,可等我們發完火後,心情可能會好一些,但是馬上會感到有一些內疚,總覺得真的不應該對他們發火,而且發洩情緒,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還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第二種方式:壓抑負面情緒。

壓抑就是:孩子讓我們生氣了,可我們心裡,卻在不斷暗示:我要做個好媽媽,我要做一個好媽媽,我要讓孩子覺得我是最好的,我要讓孩子覺得我從來對他都不發火,所以,儘管心裡有情緒,也儘量不發火,但這樣的情緒如果越積越多,最終會爆發出來。其實,壓抑情緒不發作,情緒還在那兒,沒有得到很好地處理。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第三種方式:逃避負面情緒。

孩子的事情讓我們很生氣,這個時候朋友來和我們聊天,朋友當然會說:“哎呀,你彆氣,自己的孩子惹你生氣,你有什麼好氣的,別跟他計較了。”或者有父母會說,算了,這個話題我們不再談了,其實這就是一種逃避,想一想,我們就是不談這個話題了,但這種情緒仍然在這裡。

當父母產生了負面情緒,要避免情緒積壓,因為積壓、逃避的情緒不會消失不見,而且很容易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或者以不當的方式宣洩,傷害孩子或他人。建立理性的情緒宣洩途徑是父母情緒管理非常重要的部分。當有了負面情緒,需要儘可能建立健康的、安全的排遣方式。

一、自我察覺。

下次控制不住情緒,想要發火時,請自我覺察一下,有沒有察覺到沒面子、焦慮、愧疚?只有明白了這些情緒來自於自己的內心的想法,與孩子的行為無關,才能從底層管理情緒。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二、深呼吸讓頭腦清醒。

哈佛畢業的著名醫生安德魯·韋爾(Andrew Weil)博士就將呼吸視作“自我療愈的關鍵”。

呼吸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讓自己的思緒慢下來,更好地覺察大腦中的各種想法。它能降低壓力,是因為它能讓你腦子裡飛速掠過的各種想法和感覺慢下來,當你緩慢地呼吸時,就很難再保持原來那些負面想法。

三、及時暫停。

如果孩子惹你生氣了,不要大吼或者尖叫。相反,走進你的房間,鎖上門,在發飆之前先好好想想。”

四、鍛鍊身體。

人們在鍛鍊時,身體釋放“讓人感覺良好的大腦化學物質”,包括神經遞質和內啡肽,從而降低焦慮水平。鍛鍊還能讓人變得輕鬆。

最重要的是,鍛鍊作為減少焦慮的有效途徑,它能馬上見效。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五、保持充足的睡眠。

一定要花時間保證睡眠充足,而睡眠充足可以讓你能量(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情緒穩定,有更好地精力對付各種事情,而讓自己有更多的掌控感,心情愉快,就不會輕易被負面情緒控制。

六、寫下來。

瑞士心理治療專家曾提出過一種舒壓方法:給自己20分鐘的時間來書寫負面情緒。將你的憤怒、悲傷、自責與孤單等,毫無保留地寫下,然

後封存進一個盒子裡。這樣一來,不良情緒在時間(20分鐘)和空間(盒子)上都被你設了限,這對於情緒的調節具有極大的心理暗示意義。陷入壞情緒時,不妨試著用這種方法傾訴。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佈雷特·福特博士說:“事實證明,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負面情緒反應,對我們的整體感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接受這些情緒而不去判斷或試圖改變它們的人,就能更成功地應對壓力。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到這8點,父母保持情緒平和

七、說出來。

當人沉浸在當下的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時,會不斷找到事例來印證你對事情的負面看法,而加重負面情緒,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在冷靜下來之後自己分析以及跟朋友探討這個事情之後,事情才回歸到一個普通客觀事件本身,人才得以擺脫負面情緒的影響,重獲理性分析的能力。這一點對於自己和孩子很重要。

八、保持積極的心態。

給自己積極的能量,除了養成正面、積極的心態,避免負面、消極的心態也很重要。

兒童心理作家黃杏貞說過:

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

育兒先育己,父母要學會情緒管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