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日秋分,先科普再念詩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今天唸詩之前先科普。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公轉一週就是一年。但是,古人沒有機會,我們現代人一般也沒有機會在太空中觀察地球和太陽的公轉。但我們能從地球上看到太陽慢慢在星空背景上移動,一年移動一圈,回到原位,我們把太陽如此“走”過的路線就叫 “黃道”。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日秋分,先科普再念詩


(逆時針轉動。夏至——太陽直射地球北迴歸線,北半球影子最短;冬至——太陽直射地球南迴歸線,北半球影子最長;春分、秋分——太陽直射赤道。這是中國古人最早發現的四個節氣,是最基本的節氣。其他節氣,都是在這四個基礎上慢慢細分出來的。)

人們然後把黃道劃分為360°,春分這天為黃經0°。這天地球的北半球(中國就在北半球)從冬天向夏天過渡,太陽直射點從地球的南半球向北半球過渡,正好直射赤道。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也是直射地球赤道,地球的北半球從夏天往冬天過渡。春分和秋分這兩天,全球各地晝夜差不多相等。正如春分把春天平分為前後兩半,秋分也把秋天平分為前後兩半。

今天秋分,秋天的第四個節氣。全年第十六個節氣。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15:50:02,持續大約15天左右,10月8日22:05結束。有人問,秋分還精確到分秒啊?當然是,每一個節氣都精確到分秒。因為太陽在黃道上不停的運動,到節氣點是那一剎那的事情。所謂“歲月不居”,就是因為太陽和它的小跟班地球、月亮從來沒有停止過。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日秋分,先科普再念詩


今天推薦的詩叫《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寫中秋的詩詞,去年中秋就在秋分這個節氣裡。

詩歌的前面兩句寫中秋的環境,“中庭地白樹棲鴉”,庭院之中,月光把地面照白了,這是視覺;樹上棲息著烏鴉,這應該是聽到的。“冷露無聲溼桂花”,清冷的露水打溼了桂花,這應該是觸覺或者想象到的,桂花的香味肯定是聞到的,這所有的感官,匯聚的都是一個寂寞、清冷的形象。後面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人這首詩是寄給朋友的,今天大家都仰望著一輪明月,我在思念你,不知道你又在思念著誰?

有人說,中國人是一個月亮的民族。確實,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充滿了詩情畫意,描寫月亮的詩歌特別多。特別是中秋,一輪明月掛在天上,你在仰望著它,我也在仰望著它,儘管相隔千里萬里,有了這一輪明月,我們互相的思念就有了寄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千里寄相思”、“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是親情、友情最好的表達。

古代交通不發達,倘若與家人隔著幾百上千裡,如果想過年團聚,那麼秋天就必須動身了。事實上,在外求學也好,經商也好,做官也好,謀生也好,不可能每年秋天就動身回家的。所以,秋思之中,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特別多。下面這首《秋思》就是,不能回家,就託人帶封書信回家吧,只是總覺得話沒有說完。這種感覺應該是遊子都有的,雖然現在有了微信,很少用書信,但微信也有說不完的感覺。

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日秋分,先科普再念詩


說了那麼多傷感的詩歌,我們換一個話題。秋天其實五彩斑斕,非常美麗,下面這首《秋月》真的好美,好澄澈,好空靈。“寶寶唸詩”念過,以前我一直以為是程顥的詩,因為《千家詩》是這麼收錄的,後來才知道,這更有可能是朱熹的詩,《朱文公集》收錄了這首詩。

朱熹真是大哲學家,總是把講道理的詩歌寫得很空靈。就像他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能把抽象的道理用淺顯的形象來表達得清清楚楚,這是真本事,也是中國哲學家的形象思維,與德國的哲學家迥異其趣。

秋月(宋)朱熹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去年在上海新聞廣播AM990、FM93.4播出。請注意,節氣的具體時間是年年都有一些變化的,中國古人的偉大在於能夠每年測出這些細微的變化,具體到分鐘的層面。如果聽大仙講詩歌,則從2:50秒開始)

(跟著時間唸詩詞,拙作《一寸光陰一寸金——2020詩詞日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請掃碼訂購,支持寶寶唸詩)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日秋分,先科普再念詩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日秋分,先科普再念詩


========================

寶寶唸詩-韓可勝

baobaonianshi【←長按複製微信號】

以當代情懷,看古代詩詞;重新發現經典,帶孩子和父母唸詩。感謝您關注“寶寶唸詩”!感謝您每一次的閱讀、點贊和轉發!圖片據網絡,非商業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