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象何時在河南滅絕的

河南簡稱“豫”,《說文解字》裡有“豫,象之大者”的說法。看這個“豫”字,明顯是一個人後面牽了一頭大象。而“豫”字有一種解釋為“牽象之地”。由此可見河南的簡稱與大象有關係,可是現在為什麼河南沒有大象了呢?

野生大象何時在河南滅絕的


其實在夏、商、周時期,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陝西、湖北等地均有野生大象的分佈,而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野生亞洲象的分佈範圍,最北邊到達了北緯40°附近,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都有大量的野生大象。

正因為當時的中原地區野生大象的資源十分的豐富,所以,商周時期的騎兵曾經使用過大象作為坐騎,如《呂氏春秋》中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孟子》一書當中也提到周朝的軍隊曾經驅使虎、豹、犀、象來作戰。

因為當時的中原地區有野生大象的分佈,所以與象有關的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的大臣上朝用的“笏板”最高級的材質是象牙,因此象笏在中國古代也是高官厚祿的象徵,如《北史·李穆傳》中有這樣一段話:“穆子孫雖在襁褓,悉拜儀同,其一門執象笏者百餘人,貴盛當時無比。”其中的“其一門執象笏者百餘人”意思是說當高官的人很多。

野生大象何時在河南滅絕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在河南殷墟1400號大墓附近,考古人員在河南殷墟的一座古墓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坑,坑中有一頭大象的骸骨,專家們得出結論:這個大坑是古代用大象祭祀的象坑,這說明當時河南地區的確有大象存在。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隊又在河南武官村又發現了一個象坑,不過這次裡面是一隻豬和一頭象的骸骨,而且此坑內的大象身上還繫著一個銅鈴鐺,由此證明當時河南不僅有大象,人們已經可以馴服大象了!

據研究,商代河南每月都有降水的可能,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兩度,1月均溫比現在高3-5度。殷墟王陵發掘出三座象坑,其中某象坑還同時殉葬象奴一人。商周時期,黃河流域有一大波野生亞洲象。而且從殷墟甲骨文記載來看,當時有獵象、訓象、使象和用象祭祀的活動。

野生大象何時在河南滅絕的


後來,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代時期,周公“驅虎豹犀象而遠之”,趕走了這些大型動物。當然了這只是一種傳說,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河洛地區的氣候的確開始轉向北溫帶,很多亞熱帶動植物開始南移,大象這種生物也慢慢在河洛地區消失了。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野生大象的分佈範圍迅速南退至秦嶺、淮河一線,這個時期的黃河流域已經找不到野生大象的棲息地了,野生大象在黃河流域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氣候的變化,夏、商時期的氣候比較的溫暖,到了公元前1100年左右,也就是商紂王、周武王生活的那個年代,中國的氣候開始轉冷,西周時期,在個別的年份,甚至出現了“江漢俱凍”的現象,亞洲象對於氣溫非常敏感,溫度一旦下降,它們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環境,而不得不向南遷徙,到了公元前770年左右,也就是周平王生活的年代,中國的氣候又開始轉暖,這一溫暖期一直持續到了西漢末年,在戰國時期,我國的關中地區有很多的竹林,長安甚至可以種植荔枝,但即使是氣候轉暖了,野生亞洲象也沒有重新回到黃河流域,因為,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戰國時期的黃河流域,已經很少有原始森林分佈了,亞洲象的食量、飲水量都比較的大,需要有一定的森林資源支撐種群的繁衍。

秦漢以後黃河流域大象數量急劇減少,象活動北界一直南移,但是直到宋代南陽還有大象活動。據《宋史·五行志》記載,建隆三年也就是962年,有大象在湖北黃陂縣“匿林中,食民苗稼”,後來又跑到河南的唐州(今唐河縣)踐踏民田,官府派人捕殺它,一直到第二年,才在今南陽市區被抓到。之後,大象被分食了,皮革和象牙獻給了朝廷。《五行志》記載的現象一般都是很奇異的,都不會是正常現象,所以這次河南境內出現大象也是偶然的。這個偶然,讓大象和河南做了最後的道別。

野生大象何時在河南滅絕的


大象分佈北界一直南移的原因有二:

一、人的肆意捕殺和森林資源劇減。為什麼肆意捕殺:因為大象在古代遠比現代有用。古代上朝用“笏”取自象牙,民間制筷也覺得用象牙時尚時尚最時尚。象可以用來耕田負重作戰騎乘儀仗觀賞。森林劇減也是事實,黃河流域直到戰國時期還是“山林川穀美,天材之利多” 。

二、氣候變化,氣溫降低和降水偏少,其實這也是森林劇減的自然原因。 那些在博物館的象骨彷彿讓人看到在水草豐美的悠遠年代奔騰的象群,見證了 滄海桑田式的自然氣候的變遷。

但是,無論什麼原因,大象的的確確在河南存在過。除了那些化石之外,還有一些文物也可以證明,那就是商朝殷墟婦好墓中出土過的玉製的小象,證明在這塊土地上,大象是存在過的,至於為什麼現在沒有了,滄海桑田,氣候的變化或者人為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現在的結果。

而且,我們也可以在甲骨文當中找到“象”,也能看到這個字經歷數千年的變化才終於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而且“豫”這個字本身也就是一個人牽著一頭大象的狀態。因此,擁有大象,或許真的是河南簡稱“豫”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