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隨波而不逐流,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比過去成倍增長的信息,如何迅速地分析這些信息,是人們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潮流的關鍵。它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面臨的變化和壓力與日俱增,每個人都可能面臨擇業、下崗等方面的困擾。

努力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對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也是很有幫助的。

做到隨波而不逐流,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但我們強調一個人要適應變化、能夠輕鬆自如地應對變化,並不是要人們去做變化的奴隸,變得隨波逐流、毫無主見。也就是說,在隨機應變與隨波逐流之間決不能畫等號,不僅不能畫等號,而且還是完全相反隨機應變說明這個人掌握了變化的主動權,是變化的主人,而隨波逐流恰恰相反,證明這個人是環境的奴隸、變化的奴隸,是被動地動,是無奈地變是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和主見的變。這恰恰是我們應當反對的。

做到隨波而不逐流,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有一個人總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薦智者。

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麼形狀?”這人搖頭:“水哪有什麼形狀?”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智者搖頭,輕輕端起杯子,把水倒入一個盛滿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見了。

這個人陷入了沉默與思索。過了很久,他說:“我知道了,社會處處像一個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而且,人還極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逝,就像這水一樣,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無法改變!”

“是這樣的,”智者拈鬚,轉而又說,“又不是這樣的!”說畢,智者出門,這人隨後。在屋簷下,智者用手指著青石板上的“小窩”說:“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簷落下,看這個凹處就是水落下的結果。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規則的容器,但又應該像這小小的水滴,改變著這堅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壞容器。”

智者說:“對,這個窩會變成一個洞!”

正如古人所說“上善如水”,“水”最柔弱但是對人生卻有最豐富啟事。“智者樂水”,水遇到阻礙物就會轉個彎,但是流向並沒有改變,種不硬碰硬、不採取兩敗俱傷的處世態度,是智者的風範。

做到隨波而不逐流,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水看似軟弱無力,卻含有無盡的內力,俗話說“滴水可以穿石”,又說“抽刀斷水水更流”,水奔流不息,切之不斷,為了到達目標,夙夜匪懈,勇往前行,表現了非凡的耐力與毅力。

積小小的溪流,可以匯成大大的河川;匯合了百川,又可以成就無邊無際的大海。水流動不息,而且變化無窮,可以成雲成雨,可以凝為冰雪,形狀千變萬化,但是始終沒有改變它的本性。

水的表面看似平靜,卻有驚人的爆發力,一旦匯成急流,有如千軍萬馬的奔騰,迅速地排山倒海而來,萬物無法抵擋。這種深藏能量的特性,啟發了人類效法它的預儲潛力,以備有朝一日,發揮大用。

做到隨波而不逐流,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水最柔軟,在海洋中是海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盤中是杯盤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放入圓形的容器之中就成為圓形,放入方形的容器之中則成為方形。水能因不同環境而改變自己的形狀,水能以自己的無形適應各種有形,而其屬性不變。無論對方使出任何方法或手段,都能從容適應,即使洗滌了天下的汙垢,依然自在快樂,在至柔之中隱藏著剛強,最具有耐性和彈性。

人生如水,我們既要盡力適應環境,也要努力改變環境,實現自我。我們應該多一點韌性,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彎一彎、轉一轉,因為太堅硬容易折斷。唯有那些不只是堅硬,而更多一些柔韌彈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

因此,想真正適應時代的變化,做到以變應變,就不能因循守舊,隨大流,要做環境變化的主人。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遇見因順應環境,隨波逐流,而最後變成環境的奴隸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想到自己其實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專家——在他們自己本身、家庭或事業的世界裡,他們做某些事,只不過是因為某些“專家”這麼說,或因為那是一種流行,跟著做也可以湊個熱鬧。

做到隨波而不逐流,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還有的是因為他們常常搖擺於各種團體的壓力之間,私下認為,假如有那麼多人反對自己的意見,想必是自己錯了,他們的信念就這樣經常被絕對的多數壓倒了。於是當大多數人反對自己的時候,就會因對自己的判斷失去信心而變得隨大流起來。

也有人認為,那些不隨波逐流的人,通常是一些古怪、喜歡譁眾取寵或喜歡標榜“與眾不同”的人。我們不會以為一個不刮鬍子的人,或一個在大街上打赤腳的人,或穿著T恤參加正式宴會的人,或在劇院內抽雪茄的女士,是一些喜好自由的獨立人士,反而會以為他們像動物園裡的猴子一般,文明程度不甚高明罷了。

做到隨波而不逐流,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