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寫作》#每天解讀一本書


《學會寫作》#每天解讀一本書


三星(滿分五星)

一句話總結,非常乾的一本入門工具書,幫我理清了很多寫作上的潔癖。

我以前也讀過一些編劇和寫作的書籍,不過和本書相比較,有的顯得太細節,滿足的是高手的自我雕琢;有的顯得太籠統,道高於器,給了很多深刻的洞見,可是對實際的“上路”助益有限。而這本書不會讓你寫出傳世佳作,也不能讓你下筆如有神,但就像優秀的長跑運動員不是天生的,這本書可以作為你寫作馬拉松最初的輔助器。

一、怎樣開始

寫作實際上是將感受和意識經過思考轉化成為語言文字的過程。

可以簡單的將寫作看成書寫和創作兩個部分,創作是結果,也是目的,而書寫則是我們的手段,而一個完整的寫作過程是目的與手段間張力釋放的過程,要開始寫作就像明確自己寫作的目的,找到這個目的背後的受眾。

按照書中來看,寫作有記錄、表態、抒情、說明、應用等功能,不過我覺得可以簡單的看看自己的感受,是想要寫下一種感受為自己梳理一番,還是希望和其他人分享,再或者是一個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當這個問題被解決了,我們想寫的是什麼,想怎麼寫也就逐漸清晰。

二、怎麼做

書中為寫作提供了很多幫助提高寫作水平的工具,從長期的素材如何積累,到中期語言文字和文章結構的錘鍊,最後是短期可以直接上手的模板,還特別針對新媒體寫作提供了一套流程,甚至覆蓋到了版權保護上,可以說非常全面。

不過這裡我想說的是更籠統的東西,也是在讀本書過程中幫我理清的一個想法,那就是快速掌握一門技能,甚至是把自己能力鍛鍊到極限的捷徑——找到重要和可控的事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寫作抱著某種潔癖,一方面認為不能一蹴而就的寫作就不好,另一方面又認為為了迎合某些受眾的寫作方式就失去自我,結果是將注意力放在了完全和我們自身沒有關係的事情上,白白浪費精力。

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很多人講行動比什麼都重要,其實背後隱含了這個道理,只有可控的部分才能被執行,而只有執行才能不斷磨鍊技能水平,如果想要下筆如有神,那麼先要“下筆如遇鬼”;想要能夠揮灑自如,按自己的想法寫得人人都喜歡,先要越會與特定的人群無障礙交流。

從可控的、重要的部分出發,先越會區分每篇文章的出發點,學會套路化的寫作模式,這之後才有我們想要的自由創作。

三、我的收穫

作為一個寫作不太好的人,讀完這本書顯然沒有幫助我取得立竿見影的改進,不過它幫我梳理了兩個認知,一個是對目標與行動間張力的概念,另一個是可控與重要的概念。

同時我也接受了一件事,我的寫作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弄出爆款的可能,畢竟我的出發點是記錄和梳理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只是踐行費曼技巧的需要。

向內的目標就不要指望向外的收穫,知道邊界以後突然就放下了那些不可控的東西,回到了內在的評判中,似乎更有內在的驅動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