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在鴉片戰爭中,英軍僅僅以數千兵力,就將有四億人口的中華帝國打的無還手之力。自此後,西方列強對衰弱的中華帝國再無忌憚,世界遂颳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不到20年,英國又聯合法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清帝國這次敗的更加乾脆,連京師北京城都被攻陷,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被英法聯軍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此後又有八國聯軍,甲午戰爭等等,中華帝國是逢戰必敗,羸弱至極。吃了敗仗就要受到懲罰,於是清帝國即割地,又賠款,還要簽訂不平等條約。但是,在這些蹂躪過中國的強盜中,大多是以商業利益為主,對我國廣袤的國土並不太感興趣,只有兩個國家,卻一直覬覦我國的土地。這兩個國家,即日本和沙皇俄國。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圓明園遺址

在這兩個國家中,日本是要亡我國,滅我種,而俄國則是要搞一個“黃俄羅斯計劃”,吞併我國東北以及長城以北大片區域。對於日本來說,要征服中國,則要征服滿蒙;對於沙俄來說,我國東北地區是“黃俄羅斯計劃”的重中之重。於是,日俄雙方的矛盾在東北聚焦,必然要在我國東北地區爆發大戰。此後的歷史,就是日本戰勝沙俄,將沙俄的勢力趕出東北,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又將自甲午戰爭以來獲得的戰果全部輸了個精光,這裡不再贅述。而被沙俄佔去的外東北,我們則再也要不回來了。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外東北

所謂的外東北,是指外興安嶺、黑龍江、烏蘇里江、鄂霍次克海岸之間的大片地區以及庫頁島。在17世紀中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已經有明確規定外東北為我國領土,但到了19世紀中期,我國國勢日衰,沙俄趁機搶去我國廣袤的外東北地區。外東北一失,則我國東三省不僅喪失了東部全部的出海口,而且在地緣環境上,沒有了外興安嶺的屏蔽,也變得非常的惡劣。中國東北地區和俄國之間,僅僅相隔有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而且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沿岸,大多為平坦的平原地帶。19-20世紀時,在沒有險阻可以依託的情況下,羸弱的晚清政府很難抵禦強大的沙俄帝國。中俄邊界固然為一馬平川,但極具戰略價值的為以下幾條通道,每當中俄有釁,沙俄或者蘇聯多由這幾路而來,或者頓重兵於這幾路,則我就如頭上懸利劍,惶惶不可終日:

1,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是蘇俄西、中西伯利亞地區進攻東三省的橋頭堡

在17世紀時期,沙俄哥薩克匪徒就已經擴張到勒拿河流域並在勒拿河畔建立軍事城堡雅庫茨克。此後,哥薩克便以雅庫茨克為基地,南下黑龍江流域。其南下多為由水路而行,具體路線為由雅庫茨克順勒拿河而下,然後轉入其支流阿爾丹河,到了阿爾丹河上游後,便翻越外興安嶺轉入結雅河(精奇里江),從而到結雅河(精奇里江)進入黑龍江的河口處,即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一帶。哥薩克匪徒經常由此路南下,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17世紀沙俄哥薩克入侵我黑龍江流域的主要通道

除了雅庫茨克為哥薩克匪徒南下的基地外,貝加爾地區是哥薩克匪徒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的另外一個基地。由貝加爾地區到黑龍江流域也有便捷的通道,其路線為由葉尼塞斯克溯安加拉河而上進入貝加爾湖,渡過貝加爾湖後,再溯色楞格河而上,轉入希洛克河後,再走一段陸路,便可接音果達河經俄國重鎮赤塔進入石勒喀河,從而進入黑龍江河谷。順在黑龍江河谷而下,就可在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一帶合結雅河(精奇里江)方向的通道。

因此,結雅河(精奇里江)入黑龍江的河口處的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一帶,為黑龍江下游地區連接中、西西伯利亞的樞紐,是著名的軍事重鎮,現為俄遠東重鎮布拉戈維申斯克。在海蘭泡下游30公里,有清代東北的軍事重鎮璦琿城,璦琿城正扼黑龍江水陸二路,是每當東北有事,璦琿城便首當其衝。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黑河,璦琿一帶所控制的要道

璦琿城見證了中國至為柔軟,至為屈辱的年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皇俄國趁英法聯軍入侵之時,撕毀簽訂有近兩個世紀的《尼布楚條約》,兵臨璦琿城下,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大片土地割讓給沙俄。《璦琿條約》雖將黑龍江以北之地割讓於沙俄,但仍然規定大清保留有結雅河(精奇里江)河口處的一小塊地區(即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交通要衝海蘭泡處於清政府之手,沙俄如鯁在喉,便要除之而後快。在1900年,沙俄以“義和團”運動侵害其利益為由,發兵15萬,侵入我國東北地區,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便成了人間地獄,沙俄為徹底佔領黑龍江北岸之地,遂對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的華人進行大屠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俄國人在奪取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後,便以此為基地,沿黑龍江、額爾古納河、烏蘇里江而行,摧毀沿江村莊,徹底侵佔黑龍江,烏蘇里江以北的土地。至此,我國廣袤而肥沃的外東北便落入了沙俄之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趁機將沙俄逐出東北,終於實現了其征服滿蒙的目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為防禦蘇聯,便在黑河到璦琿一帶修有眾多要塞。當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盤踞於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負隅頑抗,於是蘇聯遂發動遠東戰役以剿滅日軍。蘇軍發兵百萬,向心挺進,海蘭泡、黑河、璦琿一帶,就是蘇軍的主攻方向之一。

2,伯力是俄國由鄂霍次克海及黑龍江下游入侵東三省的大本營

早在遼代時,由松嫩平原通往庫頁島地區,就存在一條重要的通道,這條通道即著名的“鷹道”。其路線為由哈爾濱順松花江而下,經依蘭、佳木斯,在同江入黑龍江,然後順黑龍江而下,經伯力、共青城而到特林(明奴兒干都司)、廟街以入鄂霍次克海、庫頁島。在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一帶,出產一種著名的猛禽“海東青”,在遼代時,海東青深受遼國貴族的喜愛。遼國每年都要派佩戴銀牌的使者向女真部索取,這些使者非常兇暴,一不合意,輕則挨暴打,重則殺人,且每到女真部,還要安排女人陪睡,女真各部深受其害,不堪騷擾。在完顏阿骨打率完顏部統一女真各部後,遂起兵反遼。由於在依蘭一帶有生女真五個部落,故此道又叫“五國部道”。後來金國在滅北宋後,曾將宋國的徽欽二帝由此路遷移到五國部(今依蘭附近)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遼金“鷹路”

由“鷹路”順黑龍江出海還可以到庫頁島及日本,在元代時,黑龍江下游的南北地區叫“弩兒哥”、“奴兒干”,元帝國沿遼金“鷹路”設有驛道以通奴兒干。這條驛道即沿松花江、松花江而行,據元代“儒林四傑”之一的黃溍記載,此路在夏天的時候才可以行船,冬天的時候,河流封凍,則坐狗拉的車在冰上爬行,並且此地不能種植禾黍,以魚代食。另外,此時的庫頁島上骨嵬、亦裡於等土著部落,這些部落時常侵犯奴兒干地區。於是,元帝國便在今俄羅斯特林地區設“徵東元帥府”,以作為征服庫頁島的大本營。由“徵東元帥府”即可以通過水路渡海到庫頁島,還可以在冬天等海上結冰時,通過堅固的冰面陸行。元軍曾數次發動大軍討伐庫頁島。

在明代時,黑龍江下游沿岸地區是明代奴兒干都司的核心地帶,在遼東的元軍嚮明軍投降後,黑龍江下游流域的奴兒干地區的蒙古、女真、吉里謎等也多向明納貢歸降。到了永樂年間,朱棣以黑龍江下游戰略價值重要,遂派深受信任的太監亦失哈等領官軍千餘、巨船二十五艘,順黑龍江而下,繼承元代舊制,在元代徵東元帥府舊址正式開設奴兒干都司,直接歸中央管轄。亦失哈本為海西女真人,其兼通女真語與漢語,既熟知東北地區的風土民情,又知悉明朝的典章,很容易就招撫了女真各族。亦失哈為安撫女真各族,遂在奴兒干都司附近原有觀音堂的基礎上,修建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教寺廟,並命名為“永寧寺”,立有石碑,其上記載明設立奴兒干都司及其巡視的過程。後來永寧寺被毀壞,當亦失哈再次巡視時,亦失哈復又重建永寧寺,並又立一碑。記載了重建永寧寺等情況。因此,黑龍江出海口又叫廟街。亦失哈建寺立碑,宣告了明帝國極東界,其影響不亞於東漢時期馬援立銅柱於交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19世紀時,沙俄侵佔外東北後,便將石碑拆除運到海參崴。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17世紀哥薩克匪徒由鄂霍次克海闖入黑龍江下游的路線

這條通道有重要的戰略價值,為黑龍江下游及鄂霍次克海通往東三省腹地的咽喉,歷來為沙俄入侵我國東三省的主要通道。在17世紀時,俄羅斯侵略者就由雅庫茨克溯阿爾丹河及其支流而上,進入鄂霍次克海,然後由黑龍江入海口溯黑龍江而上,直到伯力。自鴉片戰爭後,沙俄便趁中國國勢衰弱之時,撕毀雙方遵守近兩個世紀的《尼布楚條約》,復又進入外東北地區。1850年,沙俄為爭奪黑龍江出海口重鎮廟街,遂屠殺我國赫哲族、鄂溫克族、漢族等當地居民,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廟街慘案。自廟街被沙俄控制後,則整個黑龍江流域和東北地區就不得安寧。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沙俄趁機兵臨璦琿城下,逼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不費一槍一炮,就將廣袤的外東北佔去,自此後,東三省東部門戶洞開。1900年,沙俄又曾由伯力由水陸二路經佳木斯、依蘭,直搗松嫩平原腹心哈爾濱。此道也是美日等國干涉外東北的重要通道,在日俄戰爭時期,俄國便在廟街設重兵,以防日本由海入黑龍江而深入外東北腹地。在十月革命後,美日等國也曾出兵佔領廟街,企圖武裝干涉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伯力所控制的要道

這條通道的要害在伯力。伯力又叫哈巴羅夫斯克,其原來是中國的領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俄趁機將其侵佔,建立軍事哨所,並以17世紀沙俄侵略黑龍江的頭目哈巴羅夫的名字命名此地。沙俄為更好的控制遠東地區,遂著手修建由莫斯科到海參崴的鐵路,而伯力就是俄遠東大鐵路的樞紐。另外,由於伯力地處烏蘇里江河口處,地控制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水陸通道,自遠東鐵路修築後,遂一舉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樞紐。

3,雙城子是俄國濱海區入侵東三省的基地

在黑龍江省的東南地區,有一個叫烏蘇里斯克的城市。烏蘇里斯克又叫雙城子,處於綏芬河下游,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由雙城子經俄羅斯遠東鐵路,或者由水路經興凱湖、烏蘇里江,可以直達俄遠東樞紐伯力。由雙城子經濱綏鐵路,可直達哈爾濱市。由雙城子順綏芬河而下,即可到海參崴而進入日本海。雙城子本為我國領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被沙俄奪去。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金上京通往恤品路的主幹道

早在金代時,完顏阿骨打以哈爾濱阿城為都城,在烏蘇里江流域設恤品路,便開通有通往雙城子的驛道。其路線為由阿城溯阿什河而上,到尚志後,溯馬蜓河而上,翻越張廣才嶺到牡丹江,翻越太平嶺而到綏芬河谷,經東寧順綏芬河而下,便到雙城子。因綏芬河在唐代時叫“率賓水”,金稱“蘇濱水”、“恤品水”,故金代時,此路便叫恤品路,路治理“雙城子”。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明初建州女真遷移路線

此路是著名的民族遷移路線,也是滿清龍興之地。在明初,在依蘭縣一帶的胡裡改部女真人由於受黑龍江下游的野人女真侵擾,便沿牡丹江往南遷移到牡丹江市、寧安一帶,後又越過太平嶺,進入綏芬河一帶,遂定居於東寧、雙城子一帶。在永樂年間,胡裡改部女真人嚮明帝國歸附,於是朱棣遂在此以該部設衛。由於雙城子一帶為唐代時渤海國的率賓府建州故地,故叫建州衛。而後來建州女真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以及入主中原,都是以此為基礎的。故牡丹江流域和綏芬河流域,為滿清的龍興之地。在清代時,為保護其龍興之地,清廷遂設寧古塔將軍於牡丹江流域,其治所和駐地先在海林,後遷於寧安,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俄遠東鐵路和中東鐵路

此路為沙俄入侵我國東北地區的傳統路線。1900年,沙俄即由雙城子,經東寧、綏芬河直搗牡丹江。自甲午鴉片戰爭後,沙俄一直把吞併我國東北地區為既定國策,在甲午戰爭後不久,沙俄趁機對清政府威逼利誘,要求籤訂《中俄密約》,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建鐵路的特權,修建了由滿洲里經呼倫貝爾、齊齊哈爾、哈爾濱、牡丹江、綏芬河到雙城子的鐵路。自此後,我國牡丹江流域、松嫩平原就更加危急了。到了二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為抵禦蘇聯,便在東寧、綏陽一帶建有眾多的要塞。在日本宣佈投降後,日本關東軍繼續負隅頑抗,此路是蘇軍進攻的重要方向之一。到了現代,我國和俄羅斯的經貿快速的發展,而綏芬河就是我國對俄羅斯開放的重要口岸。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由海參崴侵入東北的路線

在雙城子南部,是俄國遠東地區有一個著名的不凍深水良港,符拉迪沃斯託克。即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俄羅斯遠東軍事重鎮,為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俄國遠東地區重要的出海口。由海參崴出兵波西耶特灣,直指東三省後門琿春,則牡丹江,吉林震動。如1900年,此路線就是沙俄進攻我國東北的方向之一,日本佔領東三省後,也在琿春一帶建設有眾多的要塞以防蘇聯。由海參崴攻朝鮮半島東岸,則整個朝鮮半島日本和東三省的咽喉已斷,二戰時期,盤踞於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拒絕投降,蘇聯遂由海參崴出兵朝鮮半島,則關東軍的退路已斷。由海參崴橫渡日本海,便可直達日本。在日俄戰爭時期,海參崴是日本背後造成了重大的威脅,艦隊出兵南下日本海,積極襲擾日軍海上交通線,牽制日本聯合艦隊行動,極大的改善了俄國的被動局面。尤其是海參崴艦隊擊沉了日本裝有攻城武器的貨輪,導致日軍久攻旅順不下,戰局一度向俄軍傾斜。

綜述

在明代以前,外東北地區還處於未開發的原始狀態,故其地緣價值難以有所體現。到了17世紀,女真人開始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並建立後金政權,後又逐步入主中原而建立清帝國,此時,沙俄哥薩克也已經越過烏拉爾山脈,擴張到了葉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了,清和俄之間便隔外興安嶺相望,於是外東北的地緣價值逐漸顯現出來,東西兩大帝國必然要在外興安嶺一帶爆發衝突。此時的清帝國的國勢正隆,遠道而來的小股沙俄哥薩克匪徒自然是無法匹敵的。在強大的清帝國的壓制下,沙俄終於停止了擴張的步伐。雙方遂以外興安嶺為界,維持了近兩個世紀的和平。

到了19世紀中後期,清王朝國勢日衰,且又長期禁止內地漢人往關東遷移,遂引起了惡鄰沙俄對滿清的其龍興之地的非分之想,於是沙俄復又開始了往東的新一輪擴張。隨著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訂,我國遂永遠的割讓外東北於沙俄了。失去了外東北,則東三省就沒有了外興安嶺的屏障,於是外東北遂成了沙俄進一步吞併我國東北地區的大本營。雖然在外東北地區,中俄間有眾多的用兵通道,但最具戰略價值的為此四條,沙俄多從此四路而來:

其一,由璦琿越過小興安嶺,突入松嫩平原,直搗哈爾濱和齊齊哈爾;

其二,由伯力溯黑龍江、松花江而上,水陸皆可,經佳木斯、依蘭,直搗哈爾濱;

其三,由雙城子溯綏芬河而上,經東寧或者綏芬河,越太平嶺,陷牡丹江,然後越張廣才嶺,攻哈爾濱市;

其四,由海參崴經日本海攻東北地區的後門琿春,然後兵鋒直指吉林或者牡丹江。

外東北,是中華難以承受之痛

由外東北入侵我國東三省的傳統路線

1900年,沙俄發兵15萬由七路入侵我國東北地區,其中就有外東北的此四路。在第二次世紀大戰中,盤踞於我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為防禦蘇聯,曾徵用百萬中國勞工在此四路的要害處修築有眾多的要塞。在二戰末期,關東軍負隅頑抗,此四路也是蘇聯紅軍進攻的主要方向。

到了現代,隨著我國日漸強大,美國日益感覺到威脅,於是有些美國精英提出聯俄製華的戰略,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曾頻頻對俄示好。雖然就目前形勢來說,這種戰略構想還沒有成立的條件,但不排除未來就沒有。而一旦未來真的出現美俄聯合的局面,東北地區就必然是我國防的重點區域,而沙俄、日本及蘇聯的經驗就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