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有感以及一些思考

談談最近經常聽人提到的一本書《低慾望社會》,這本書是日本著名管理學家,麥肯錫前日本負責人大前研一所著,大前研一之前還寫過《低智商社會》,他是一個特別擅長推銷概念的大師,如果生在中國,一定是一位知識付費型的大V,因為他創造了很多很成功的概念。

讀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有感以及一些思考


讀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有感以及一些思考


繼《低智商社會》之後,他又提出了《低慾望社會》這樣一個概念,討厭消費的年輕人,構成了日本的低慾望社會,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胸無大志的時代”,這裡面用到了一個詞,討厭消費,對於我們國人來講,這個詞有些反常識,很難理解,那是因為我國目前還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在這裡面,大前研一提到,日本的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幹勁,沒有理想,已陷入地慾望社會。

大前研一為什麼認為日本已經進入了低慾望社會?現如今,為什麼日本的物價無論如何降低,消費都無法得到刺激?日本的年輕人為什麼會越來越多的選擇不婚,不育,不買房?

我們將在下文中結合日本社會進行深入剖析

在日本物價很低,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但是不論物價如何的低,消費都得不到刺激,現在日本就指著我們中國人消費了。

沒有消費就沒用增長,這是很自然的,日本的經濟蕭條不是因為他的產能不夠,相反,他的產能是非常高的,但是慾望不夠。

比如說買房子這件事,日本曾經也出現過類似中國如今的高房價時代。但是現在日本的房價賣不起來,前段時間我們去京都做了一下考察,我很詫異,一個在京都風景很漂亮的地方,一個宅子,老的銀行家的宅子,整理得非常幹勁,六個車位,三套別墅連在一起,外面都是森林,離城市咫尺之遙。居然才800w人民幣不到,在北京連一套公寓都買不到。

所以這個蕭條令人非常詫異,包括超市裡的貨品,價格都非常的低,作為一個老牌發達國家,超市裡的物品居然和上海,廣州的價格差不多,很接近,而且品質還非常好。

所以,前段時間在日本有一個叫做松田的人除了一份關於日本年輕人消費觀點的書,裡面提到“買車,難道不是笨蛋去做的事情嗎?”

這句話很令人震撼,但是仔細想來,這背後似乎也有些哲理,就如同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大廈千間,夜眠七尺,良田萬頃,日食一升,透過現象看本質,只要滿足日常需求就可以了。

讀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有感以及一些思考


讀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有感以及一些思考


日本受禪宗文化影響也比較深,很多人家裡沒有一件多餘的家居,這種極簡美學,在日本可以作為一種能夠炫耀的生活方式,現在這種生活方式甚至已經發展到不結婚,不生育,不買房,不出門,宅男宅女這個詞便是從日本舶來的

其實在一個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社會,一個年輕人要維持自己的一日三餐,乾淨的居住空間,成本並不高,收入不高也可以做到。

日本的厚生勞動省,下屬有一個叫做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在今年四月份發佈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最近流傳的很廣,在2015年50歲仍未結婚的男性在日本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是百分之23.4,相當於四分之一,女性50歲從未結婚的是14.1,而且這個數字在持續增長,而且在18歲到30的未婚者中,有超過百分之40的人沒有過性經驗,高達百分之70的受訪男性並未談任何形式的戀愛。

這是因為在日本有很多老少咸宜的東西,來取代了這方面的慾望,比如遊戲,(著名的playstation,任天堂等),比如說動漫,比如說AV。

我們從低慾望社會這本書進行展開深入,我們發現日本社會也經歷過中國目前所處的經濟極度繁榮,但之後又經歷了長達30年的經濟蕭條,在這種種社會原因下形成了日本目前正在走向的低慾望社會。

讀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有感以及一些思考


讀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有感以及一些思考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詞叫力比多,佛洛依德最早提出這個概念,這個詞又叫生命能量,每個個體的生命能量是有差異的,但是對於個體來說它是守恆的,當你把這個能量發揮在這件事情上的時候,在另一件事上,你的慾望就會減少。

佛洛依德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藝術家,政治家,軍事家都是力比多總值比較大的人,但是他沒有把力比多消耗在比較日常的通道上頭。

就比如你有一桶油,是用來開車呢還是用來烤火呢?

他認為大師們都是能把力比多昇華為創造性或者破壞性了,比如元首,但是這也讓他們在其它方面,比如性這類最原始的慾望上面消耗的就會減少,比如在古代世界,沒有遊戲,他們如果是力比多比較旺盛的話就會去當亞歷山大大帝,白起這樣的人物,在真實世界裡拼殺,

但是現在有了遊戲的替代,我們可以在遊戲世界裡組團殺敵,吃雞,都可以體會到帝王般的體驗,這就叫做虛擬現實,當我們在虛擬中發揮力比多的地方越來越多的時候,按照能量守恆理論,自然在其它地方的慾望和作為就會大大的降低。

我們可以想像,你住在膠囊旅館裡並不會影響你看漫畫書,打遊戲,這就導致了現實社會中的低慾望社會。

尤其現在是AI產生髮展的時代,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無用之人,很多人向外求無用,只能向內求。

尤其年輕人是力比多,荷爾蒙最旺盛的年紀,最需要出口的年紀,一旦他找到了人類以前從未有過的那麼多出口的時候,表現出來在現實中他的慾望就會大大降低。

通俗來講就是當你吃飽了飯的時候,看著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滿桌大席,你的慾望也不會大了,當慾望滿足以後,就會感到無趣。

在未來,當有人能代替你旅遊,通過VR的方式呈現給你,甚至帶來同樣的感受,我想也沒人會去旅行了。

當今各種虛擬的方式越來越多,發洩慾望的途徑也越來越多,而基本的物質要求,物理生活上的成本變得相對而言比較低,可能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這種生活方式。


讀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有感以及一些思考


END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