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在中國,很少有百年的茶企品牌。而遊玉瓊和兒子方舟正在努力的方向,就是讓家族傳承不僅僅只是手藝傳承,更是品牌的建立和延續。他們希望用五代人的努力,去建立一家百年茶企,並用現代的科技和技術,讓茶產品可以更個性,走向更大的群體。


他們的夢想,希望中國能有更多的百年茶企,希望戲球能走出中國,成為世界級的百年老店。

採訪 | 小雅

撰文 | 小雅

供圖 | 遊玉瓊


最近,兒子方舟找到母親遊玉瓊,跟她算了一筆賬,他說:“媽媽您太狠了,你的一個心願規劃了我們家五代人。你想把戲球名茶永生茶業做成百年茶企,如果我要實現你的夢想,完成家族的傳承,那我的兒子必須要做這一行,孫子也要接著幹,你把我的子孫都算計在其中了,我這一生就要為此奔波。”

兒子在說這番話時,遊玉瓊忽然發現原來要做一家百年企業並不是靠一人信念就夠的。也不是培養自己的兒子喜歡上茶,讓他用年輕的理念去發展家族的茶產業就可以,而是要五輩人堅持同一個信念,站在同一個賽道上接力,在國家富強的背景下才有可能完成。


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即便面臨的困難很多,她最自豪的事一直都是兒子選擇和她站在了同一賽道上努力。

方舟從小在茶廠長大,他跟隨家中的長輩們學習傳統工藝,他在高中就走出國門獨立生活,他在世界百強名校華威大學攻讀數據建模、大數據分析,碩士畢業後回到武夷山。


他和母親選擇了一樣的道路:做中國最有特色的茶葉品牌,在有標準化前提下,儘量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讓特異化與個性化的茶葉走向愛茶之人。

她說她的夢想已經在兒子身上實現了,方舟熱愛這個行業,拼命程度絕不亞於她。她和兒子說,“等我以後老了,就每天早上來給你看兩個小時的茶,我既能夠把傳統的製茶經驗教給你們年輕人,又有事幹,生命不息,熱愛的事業不斷,快哉快哉,此生足矣”。


拼命三姐


遊玉瓊和很多茶人不同,她說話的時候不是慢悠悠溫柔型的;而是激情洋溢,她的思路清晰語速穩而有力。

經營戲球名茶永生茶業是她的事業,也是她喜歡的工作。每一天她都會到生產一線上,把關每一款茶的品質。有時候結果出來比她想象的好,有時也會比她想象的差。發現問題時她就會不停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不行,而如果做得好她也會想為什麼這麼做,結果就是好的。


每天她都會思考這些問題,在問題中尋找傳承傳統制作技藝的意義。

三十四年一線製茶經歷豐富了她的人生,在製茶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

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然而自古以來製茶這份事業一直以來多是男性為主。這不光是因為在傳承過程中家族傾向於傳給男性,更是因為製茶是件體力活;也可因女性肩負照顧家庭的責任,女人畢竟身子骨弱,且生了孩子心就撲到孩子上了。

可她卻打破了常規,在一項男性佔有主導地位的傳統行當中,成為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中唯一的女性傳承人。

她的爺爺,外公都是一輩子勤勤懇懇的製茶手藝人,她生在巖茶世家,茶本身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愛茶,就像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她笑著說“我連生方舟都掐準了時間,在夏天,正好春茶季過去,這樣幾乎一天都沒停下,沒有耽誤生產”。

這種拼命好強的個性彷彿都是家族遺傳。

父親遊永生曾是武夷巖茶重鎮星村的村支書。70年代,為了增加村裡的財政收入,他帶領鄉親們開始發展茶產業。從荒山整治到茶苗培育,他們那一代人為恢復當地昔日茶產業盛世邁出了第一步。一產的開發如火如荼, 二產的建設迫在眉睫。

作為村支書的遊永生先生決定帶領鄉親們創辦茶葉加工廠,這樣可以解決即將有收成的茶葉原料,但是投資工廠需要包含不限於: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問題的存在,總是出乎意料,但是歷史發展的腳步卻迅速飛奔。

80年代,改革開放的政策喚醒了一批又一批“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有識之士。從技術承包集體所有制工廠到私有制公司;從出口創匯企業到深耕國內消費市場;從茶廠第一位員工到管理上百號員工的董事長,遊玉瓊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她每一天都在面對問題,卻一直抱著創新、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在她的身上,你看到的不僅僅是對製茶工藝每一個細節的錙銖必較,更多的是擁抱時代,讓茶葉這個傳統農業不脫離現代的需求。


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1995年後,她的茶廠開始使用電腦控制製茶機器,這是武夷巖茶製作工藝首次與信息程控科學技術結合,也是科技輔助傳統茶行業的轉型升級的開端。

2000年代末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武夷巖茶毛茶流水生產流水線。遊玉瓊堅信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在1998成立金佛巖茶研究所,與此同時聘請省、市茶葉科所和大中院校茶葉專家教授擔任技術指導和顧問,專門進行茶園環境研究、茶葉新品種開發和製茶機械的改造更新。

她從科技入手,從源頭開始擁抱科技。品種培育與選育是武夷巖茶在消費市場“常青”的先前條件。品種的特異性加上技師們的手藝完美賦予武夷巖茶魅力。例如:金佛、玉瓊就是她針對市場研發,是戲球牌產品系列中具有標誌性的特色茶。

這個世界永恆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而遊玉瓊帶領著戲球名茶始終不忘擁抱變化。

遊玉瓊從沒有忘記自己的信念:未來能成為世界第一的茶葉品牌很有可能來自中國,因為茶葉的原產地就在中國,茶的根在中國。希望我們的企業能成為武夷巖茶圈裡面的常青樹,為百年級老店而奮鬥。


不變的是傳統工藝,變的是思維方式


這種向前的衝勁也遺傳給了兒子方舟。

採訪的當天,朋友發來了信息,讓遊玉瓊幫忙約兒子方舟,想和他見面吃飯聊聊,因為他太忙了,一直聯繫不上他。如今如果說在公司還有比遊玉瓊更拼命的人,那這個人就是兒子方舟。

他已經連續出差了很多天,他在不同的城市奔波,洽談合作,參與會議,尋找好的創意,他在用更年輕的思維,探索茶廠的未來。

但光靠拼命,想要做成一家百年茶廠也是不夠的。

中國民營茶企的發展,需要品牌的建設,技術的進步,互聯網大數據的助力等,需要更多地瞭解消費市場。

遊玉瓊覺得,做百年茶企需要恪守傳統,比如傳統的工藝是製茶的靈魂所在,我們在戲球家的茶廠依舊能看到武夷巖茶最傳統的製茶工序,從初制到精製,尤其是精製的焙火階段,每時每刻都有專人定時在焙火房檢查烘焙程度,有評審員在測試它的味道。

就像水仙,用最傳統的焙火,焙到一定時候就有它的果香,我們叫水果糖的香氣。


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機器的存在是為了讓效率更高,方便人的操作,並沒有改變製茶工藝,而真正需要改變的,應該是宣傳的方式與品鑑茶的呈現方式。

會客室裡,工人人員拿來一個“戲球牌茶香水神器”,這是兒子方舟的創意。

她將我們沖泡好的巖茶放涼後倒入瓶內,然後將瓶子遞給我們,你們試試。我按下按鈕,水汽立刻噴了出來,同時,巖茶的香氣也很直接地展現出來。

“哇,這個好神奇,我聞到了咖啡香!”這些原本需要通過經驗,用舌頭品出來的茶香,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這個儀器很好玩,遊玉瓊告訴我們,不光可以聞著玩,茶水噴在臉上還能美容。

一下子,大家都樂了,開始擺弄起這個小機器。

遊玉瓊說,如果不是兒子,自己大概永遠也想不到可以這樣跨界,這樣玩。如今她會搭配著自己的產品給客戶送一些“茶香水神器”,有了這個神器,即便是三歲的小孩也能輕易瞭解巖茶獨特的品種香味、特徵、會因為茶香而喜歡上茶。

市場的反饋也讓她堅信堅守傳統沒有錯,年輕人並不抗拒傳統,重要的是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讓他們瞭解傳統,接受真正有品質的中國茶。而茶葉行業缺少的,是懂得跨界的人才。

而喜茶颳起的這陣風潮,也佐證了這個觀點。

在五六年前,中國奶茶店的市場絕大多數都是粉末衝的,但是因為喜茶最先開發出了高品質的奶蓋和大範圍的使用原葉茶,整個行業目前都被倒逼提高原材料水準了。消費者永遠是挑剔的,一旦見到好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遊玉瓊每次到大城市出差,都會去喜茶轉轉,最近一次她去了杭州的喜茶,她讓一同出差的員工每人都點一杯不同的口味,來嚐嚐。就如報道所說的,喜茶用的真的是原葉茶。比起傳統茶企,喜茶更瞭解市場,瞭解年輕人,他們會在茶上搭配水果,奶蓋,加糖,提供各種豐富的選擇。


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時尚和傳統可以並存,這就是茶企的機會,市場的空間還很大,遊玉瓊每天都去思考,去想著如何學習。

吃飯的間隙,我們來到了她家裡的廚房,如今她的父親退休了,開始管起了家人餐桌上的瑣事。她在冷櫃拿出了自己研發的巖茶飲料,我們喝了一杯,入口的口感比三得利的茶飲料更純,而且很健康,同行的姑娘很興奮,問了他們哪裡可以購買,想要囤一箱在家裡。而考慮到運輸,生產的成本,市場的認知,她說這個飲料還需要更多打磨。

而未來,她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她說自己算是個“技術控”,喜歡研究技術,而兒子善於做營銷,整合,管理。兩人正好分工合作,兒子負責想,她可以來幫助試驗,哪怕投入些成本浪費了也可以。

五年前,她從兒子口中瞭解大數據的存在。她想著,如果找出一套標準值,將各種算好的參數設置到電腦上,這樣以後的工人只要在電腦中選擇模式就可以做出類似的茶,保準不會出錯。

五年後,她又更新了自己的想法。

“人生終將走到終點。但當我離開了,通過大數據也依然可以讓喜歡我做茶風格的茶友喝到我做茶的那個味道。


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只要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把我所有做的工序收集起來並建立一個數據後臺然後完成一個積累過程,通過數據分析與運算得出一套具有我做茶風格的製作流程。比如十年前那天做肉桂,是什麼氣候,什麼時候採,當時的溫度是什麼,溼度是多少……

只要通過比對,我們的數據已經儲存在那裡,讓人工智能來幫助我們還原當時那一味。

而茶應該是個性化的,要有一個足夠龐大的數據庫,買家可以選擇我,也可以選擇我兒子做的茶,想要什麼樣味道的調動數據庫的數據即可。”

她在說這段話的時候,讓我想到蕭伯納說過的一段話: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

就像遊玉瓊常會和兒子說的那段話一樣:“中國的茶一定能走向世界,成為第一品牌,不管是哪一家。而我希望能讓戲球名茶成為世界級的百年老店。有一天我把戲球交到你的手中,你要往百年老店的方向走。如果你做不到,記得培養你的孩子,讓他喜歡茶,把這個夢想堅持下去。”


遊玉瓊:想做成一家百年茶企,需要五輩人的努力

我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像戲球名茶這樣的老店,能走過傳承的困境,堅守著家族的信念,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百年茶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