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貞豐縣簡介

貞豐簡介

貞豐縣位於雲貴高原東部貴州省西南部,隸屬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西寬52千米,南北長67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511.9平方千米。介於東經105°25′-105°56′,北緯25°07′-25°44′之間,地處珠江水系西江上源北盤江畔。東與鎮寧、望謨,南與安龍、冊亨,西與興仁,北與關嶺各縣接壤;貞豐區位優越,是黔西南州與省會貴陽對接的北大門,縣域離省城貴陽187千米,距州府興義103千米;獲得“中國金縣”“中國花椒之鄉”“中國砂仁之鄉”稱號;是國務院確定的新時期592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同時,貞豐是貴州西線旅遊線路上重要的節點縣,也是貴州省第一個民族文化旅遊試驗區。有國家4A級景區雙乳峰、三岔河,國家3A級景區北盤江大峽谷、貞豐古城;多彩憶境酒店榮獲全省精品級鄉村旅遊客棧;培育打造納孔、必克、巖魚、相湖等12個民族特色鄉村旅遊示範點,發展農家樂及民宿客棧116家,培育旅遊龍頭企業8家,開發特色美食、手工藝品、民族服飾等5個系列36種旅遊商品。2015年得到省政府批准設立全省第一個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

行政區劃

全縣轄9鎮3鄉5個辦事處(龍場鎮、者相鎮、北盤江鎮、白層鎮、魯貢鎮、沙坪鎮、挽瀾鎮、小屯鎮、長田鎮、平街鄉、魯容鄉、連環鄉、珉谷街道辦事處、永豐街道辦事處、豐茂街道、雙峰街道、龍興街道),168個行政村(居、社區)。

歷史沿革

貞豐歷史悠久。秦屬夜郎之地,漢屬牂牁、同亭兩郡,唐屬明州,清朝初年屬永豐州,清嘉慶年間,因嘉慶皇帝賜“忠貞豐茂”匾額,於是取中間兩字,把“永豐”州改為“貞豐”州,1913年改為貞豐縣至今。是紅軍長征時毛澤東、朱德同志和紅七軍、紅八軍長期活動過的地方,也是電視劇《雄關漫道》、《絕地逢生》的主要拍攝地。

自然地理

1、地理地貌。貞豐縣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逐步下降,形成多級檯面。石灰岩分佈廣泛,發育成峰叢槽谷岩溶高原地貌。境內最高點位於西部龍場鎮龍頭大山,海拔1967米,最低點位於東南部沙坪鎮北盤江與洛凡河交匯處,海拔327米,平均海拔927米。山地面積佔49.1%,丘陵區面積佔43.3%,山間平壩區面積佔7.6%。

2、氣候條件。氣候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6℃,年均降水量1276.9毫米,年日照時數1549.5小時,年無霜期333天。主要災害性天氣有乾旱、秋風、綿雨等天氣。土壤由紅壤、黃壤、石灰土、水稻土等土類。全縣土壤侵蝕面積佔46.2%,喀斯特面積佔53.9%,石漠化面積佔30.41%。

3、自然資源。有豐富的能礦資源。境內富含黃金、煤炭、金屬鎂、銻、冰洲石、大理石等20多種礦藏。其中,黃金儲量在500個金屬噸以上,擁有水銀洞、爛泥溝兩個國家級大型金礦。煤炭儲量6.3億噸,年產量400萬噸以上。有儲量2.7億噸品位極好的白雲石礦床。縣內有流域面積大於20平方公里的河流14條,總長389.4公里。

經濟發展

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3.67億元、增長12.8%;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8.76億元、增長18.6%;產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5%;農業總產值完成42.25億元、增長7%;工業增加值完成47.99億元、增長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29億元、增長10%;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9366元、9187元,增長9.6%、10.5%;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96%。

第一產業:山地農業提質增效,堅持“一業為主、多業並舉”,全年流轉土地1.6萬畝,發展糯稻1萬畝、板栗1萬畝、蔬菜2.8萬畝、精品水果1萬畝、食用菌3000畝、生薑2.34萬畝、茶葉2.08萬畝、薏仁米3萬畝,實現肉牛出欄2.75萬頭、生豬11.23萬頭、家禽103萬羽。

第二產業:新型工業全面提速,貴耀玻璃廠(一期)建成投產,爛泥溝金礦延伸擴能井下開採,水銀洞金礦、安達石材、吉祥石材等9家企業完成技改,白層自備電廠建設快速推進,全年生產煤炭125萬噸、黃金4.78噸、發電33.57億度、水泥46.4萬噸、石材218.5萬平方米、玻璃208萬重量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34.3億元。

第三產業:山地旅遊持續升溫,提級改造雙乳峰、三岔河、北盤江、貞豐古城等景區景點,啟動土布小鎮(一期)建設,開發運營相湖民宿村,古城業態不斷豐富,三岔河景區成功獲批為國家AAAA級景區和省級旅遊度假區,北盤江大峽谷、貞豐古城獲批為AAA級景區,三岔河被列為全國首批96個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全年接待遊客448.6萬人次、增長62%,旅遊總收入36.5億元、增長59%。

社會事業

1.教育事業:2018年累計投入教育經費9.45億元,實現三個增長。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持續鞏固,優質均衡不斷推進;投入資金4.8億元,建成投用貞豐三中、貞豐七小、魯容第二幼兒園等20所教育工程,基本建成貞豐八小,推進建設貞豐四中、龍場二中、者相二中、魯貢小學、白層小學,開工建設龍場第三幼兒園、北盤江幼兒園等18所學校,新增校舍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完成教育園區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普惠性幼兒園50所,普惠率達77%;縣職校“申示”通過省級第一次評估;投入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營養餐補助資金2283.41萬元,惠及學生49968人;高考本科錄取569人,錄取率排全州第三。

2.醫療衛生事業: 2018年,衛生事業不斷鞏固。縣婦幼保健院實現整院搬遷,建成投用縣疾控中心實驗大樓,建設改造29個深度貧困村醫務室,完成12個鄉鎮衛生院規範化數字預防接種門診信息化建設;縣鄉公立醫院改革持續推進,縣醫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成效顯著,醫務能力明顯提升,獲得“2018年改善醫院服務管理全國優秀醫院案例獎”;魯容、白層、珉谷衛生院與縣醫院實行醫共體託管,引進臨床、影像、檢驗等專業人才48人,縣鄉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和效率全面提升。

3.文化事業:貞豐布依“八音坐唱”、“銅鼓十二則”、“布依勒尤”、“小屯古法造紙”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貞豐縣也被譽為貴州省“布依花燈之鄉”,“民俗音樂之鄉”“布依銅鼓之鄉”。

4.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基礎設施穩固發展,貴陽經貞豐至興義鐵路已納入規劃,並啟動規劃設計和招商;六枝經貞豐至安龍高速已開工建設,貞豐經冊亨至田林高速已納入規劃並完成前期工作;完成投資29.63億元,基本建成G354魯容至縣城段,穩步推進S214貞豐至冗渡段、S315納翁至白層段、S105者相經小屯至龍場段公路改擴建工程;建成投用“四好農村路”精品工程240公里,榮獲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縣域通達1小時”路網體系基本形成。

5.民生保障事業:2018年,民生保障顯著增強。城鎮新增就業6121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933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34.58萬人,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2.93萬人,發放養老金5008.59萬元,報銷醫療保險2.04億元。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532元提高到57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年人均3528元提高到3876元,發放低保、優撫、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等資金1.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