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風水地理》之《尋龍點穴》法

尋龍序

尋龍祖、尋龍格、尋龍(扶山龍)、尋龍(尋主龍)、尋龍沙、尋龍水、尋龍局、尋龍明堂、尋龍點穴。

關於尋龍很多風水佈局網、以及風水大師都在尋找各地留題:如高州番鬼局。

尋龍尋山尋祖宗,尋得龍祖是祖宗。祖有高低方與正,方圓百里我最尊。尊尊分出三個孫,疊疊開花丁為貴,貴上人丁為最多。節節生峰人最貴,氣吞長浪貴更貴,只是貴上人丁不多見。層層開脹富且來。

尋龍尋山尋三格,三格合一第一格(財丁貴也),三格合二第二格(財丁貴得二者也),三格得一第三格(財丁貴三者得一也)。三格以外不上格(財丁貴外平安也)。

尋得龍格尋龍山,格帶山龍數十里,十里相送十里迎,此是真龍行度處。如高州番鬼局。

尋得扶龍尋龍沙,穴在中間沙在傍。龍盡之處氣必止,氣止之處有水藏。藏水之內成明堂,明堂之外生成局。

龍祖也就是太祖山,然後經過少祖山、父母山,變身和剝換,隱隱約約行走,然後經過反覆開屏列帳,蜂腰鶴漆穿帳過峽,形成束氣,入首突起穴星沙交水會陰陽交配,前包後裹化氣結穴,這一過程就是龍行的過程,也是尋龍的過程。如高州番鬼局的馬蹄嶺就是太祖山。

太祖山即是龍的祖宗山,即是龍的發源地。他屹立在萬山群嶺之中,巍然高大,聳入雲霄,如龍樓寶殿高高聳起,樹木茂盛,常有云霧紫氣潦繞。山青水秀甚是秀麗壯觀,有龍樓、鳳閣、天池、天梯、護衛等。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到達山腳下遠眺好比進入仙境一樣,使人心曠神怡尋太祖山就是尋祖認宗;看太祖山之貴賤美惡,可知其龍的氣勢與福祿效應。

少祖山是順著太祖山行出的一條龍背(山脈),經過一段起起伏伏,彎彎曲曲,或小或大,形如蛇行一樣左右擺動,有時,突然變小,又變大,有時突然鼓起一個球狀而且左右有山脈護送,行程漸漸由窄變寬,由寬變窄等千變萬化的形狀,一言難盡。不過二、三節處,忽然突起高大山戀,此山就是所謂的少祖山。

父母山我們從太祖山乘風而下,長驅直池,經過不斷的連綿起伏、跌頓、行至將近結作處又起高峰,高聳鶴立於群山之中,這是少祖,自此一路而行又經過不少起伏,曲直,左右盤龍,或大或小,直到玄武頂後一節之星峰為父母,父母之下的落脈處為胎,其下之束氣處為息,至此再起星面,則玄武頂為孕,結穴處為育。

龍的出身和人的出身也一樣,有富貴貧賤,有兇惡善艮之分,奸邪者禍國殃民,正直善良者,天下受福。善良富貴之龍的特徵前呼後擁,生動活潑,草木蔥鬱,靈氣活現,給人一種以美麗宏大,無限活力,充滿希望的感覺,催人奮進,忘我追求。兇惡龍的特徵巨石磷峋,草木稀少左崩右缺,滿身尖利,凶氣迫人,孤家寡人,給人的感覺是寒氣迫人殺氣騰騰,無情,恐懼等等。貧賤龍的特徵是:硬直、懶惰,草木枯死,孤獨,給人的感覺是心灰意冷,渙散,沒有希望。

龍的剝換就是變化,天地之變化,無窮無盡,有好的變壞,也有壞的變好,龍的變化,是山水秉承天地日月之精華在演變。玄妙之間,即是吉節禍福。應驗之機,楊公說:"一剝一換大生細,從大剝小最奇異,剝換退卸見真龍,小峰依舊狼星起。剝換如人換好裝,如蟬退殼蠶脫衣。

開屏列帳,(如高州番鬼局)穿田過峽。有的數十里或五、六里,有的有一、二里。龍以開帳穿心為貴,金木為上,水星次之,中出者為上兩邊出者次之,巨石在右為天關,在左為地軸,形似龜蛇,串珠印劍等格尤妙。還有開帳穿心須是旁起,而肩末如弓稍,橫鋪闊遠,環抱有情開帳的種類有如下幾種:十字帳形、丁字帳形、出帳貴人、入帳貴人也。

真龍過峽,好象人的喉嚨,是致使的地方,是龍的真氣聚洩的地方,所以風水師地辯認過峽非常重視。峽也有吉凶之區別,蜂腰鶴膝最貴,忌風吹,水劫,所以真龍過峽必須有迎有送,有扛有夾,護衛周密,分水清晰,避免風吹水劫。如下是審峽定穴的幾種情形。 1、峽正出,則穴亦正,左出,則穴居左,右出則穴居右。 2、正出斜過者,則穴亦正出而斜倒,側出而正過者,則穴亦側出而正倒。 3、透頂出脈者,則穴居腳下,腳下出脈者,則穴居頂上。 4、山護者,穴結山藪,水護者,穴結水邊。 5、去山小而無迎者,氣將欲伏,其結穴於近處,去山大有迎者,氣正發其穴必結在遠處。 6、峽中左砂短,則穴前左砂必先到,峽中右砂短,則穴前右砂必先到。峽的種類很多,有陽峽、陰峽、曲峽直峽、長峽、短峽、闊峽。

龍的入首看龍的美惡和貴賤,更主要的是從入首後二、三節,四、五節內,或者至少祖山這段距離最重要,好龍必須要近穴,所謂來龍看到頭,就是這個道理。來龍入首,有遠龍來得不好,將要入首近穴時剝變為好龍,是吉地。在廣西風水留題、廣東風水留題圖都符合這種格局。

入山觀水口,登穴看明堂。同祖論龍、同龍論格、同格論局、同局論明、同明論穴。這尋龍點穴如此也。

一、尋龍脈

 龍就是山脈,山脈何以龍名因其形象彷彿也,真龍忽起忽伏忽隱忽現忽大忽小.山脈亦然,遠則綿延千里,近則數十里或數里.尋龍先尋祖與宗,再分少祖少宗,最後至父母.去穴近者.所關禍福亦近所以論祖只自少祖起,舍是其遠祖也.

大凡龍氣長則福澤亦長.龍氣短則福澤亦短.在高山之龍看起伏,平地看收斂.至於平洋則高一寸為山,低一寸見為水,有水流不過處即是龍脊,亦必有高顯為祖宗,此為龍法之要旨.

龍有真龍、橫龍、騎龍、回龍之別,龍之貴賤取決於來龍祖山,辨龍貴賤要形氣並重,尋龍先識行與止、來去與分合,龍若出動,必有自然之勢,必有分水以導之;龍若停止,亦必有自然之水以界之.有合無分則其來不明,有分無合則其止不真.細辨水之分合,即識龍之起止也.

若見山勢雄偉挺拔俊秀者,大抵為火星所結,龍由此處中心出脈辭樓下殿,穿帳過峽,其勢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層層剝換方能自老變嫩、自粗變細、自兇變吉。此為龍脈而即起,行跡其微,兩旁偶有遮護,亦僅之避風吹而已。若非著名地師往往忽略不見。至以過峽,是原龍脈真龍發現處,尋龍者務須特別留心。

龍峽有各種形狀,當推蜂腰鶴膝為最真,餘則穿田過十數種。峽之名稱名雖多,而峽之行跡總以活動秀麗細短為美,散漫翁腫、偏枯粗直為惡。又忌穿鑿挨壞,不被風吹,又須外砂來扶,如入首字向要與過峽之字向相同,要知穿心開帳為少有之貴格,並不多見,或僅見二三節非常難尋。善看地之地師與人看穴而只求龍真穴的便為吉地,不必定求開帳穿心也。

 至於過峽為龍脈真情發現處,所以真龍必有美峽,美峽必有貴地。因此尋龍當以識別過峽為先,既識峽之美惡,則龍脈之吉凶富貴、融結之真偽皆可類推而知之矣。

二、尋穴證秘訣

點穴先尋穴證,凡真穴結穴處,必有朝顯的佐證。在穴前四周,要朝山秀美,兩旁龍虎砂環抱有情,明堂水聚勢旺,三者當推朝山為最要穴前之山叫朝脈,以近案有情為主,朝山高則宜穴高,朝山低則宜穴低朝山近鞏被凌壓,穴宜上聚;朝山低鞏防氣散,宜就下砂尋穴。

尋龍點穴中的龍亦即山脈也.按其所處地貌形態有高崗龍,平崗龍,平洋龍之分.山脈或起或伏,或躍或騰,或盤或距.山脈可以渡海,過湖,穿田,過峽,起伏升空,可以渡海,過江綿延數千公里.如我市龍脈皆從大別山而來,綿延百里,渡過長江逆江而來,止結於西山.

龍或隱或現,或斷或續.龍導生氣行走,氣隨龍脈行轉.龍長生氣亦雄厚,龍短氣亦短.所謂“千里來龍,千里結穴;百里來龍,百里結穴”是也.

術家按龍脈起伏形成,將山脈綜合概括為如下九種:

一回龍:形勢盤旋,回首舐尾,如盤蛇,如虎之擺尾.

二騰龍:形勢高遠,險峻聳立,如騰如躍,如人之奮起.

三降龍:形勢聳秀,從天而降,或落於平原,或落於山崗.

四生龍:形勢秀美,生動活潑,形態婉轉,活靈活現.

五飛龍:形勢奮翔,如鷹展翅,騰空而起,飛翔雲端.

六臥龍:形勢蹲踞,安穩止息,如眠如弓,如虎伏,如象駐.

七隱龍:形勢跌宕,脈理隱延,或隱呀藏,或斷呀續.

八潛龍 :形如潛伏,或潛於水,或沉于田野,蓄勢待飛

九游龍:龍形張牙舞爪,行龍擺尾,左竄右行,無意停頓.

第一節尋龍識脈-------太祖山

尋龍點穴必需分清龍的真假,真龍發富發貴,而假龍則主貧主賤;地師入山尋龍,主要是在眾多山嶺中找出真龍所在.地師攜帶羅經入山,追尋真龍去脈,點穴便可得心應手.

第一節. 尋龍點穴---太祖山

龍脈起祖初發之山,必高大雄偉,山高萬韌,氣勢非凡. 龍樓寶殿勢難攀,此處名為太祖山;若用端方孫必貴,亦須剝換看波瀾.

太祖山,山形大多尖高,石骨崎峋;若登臨其上,便會發現其附近的許多不同直向的山脈,皆是從太祖山分支出去的,儼然成群山之首.

什麼是龍樓寶殿?

龍樓:太祖山峰高尖挺拔,謂之龍樓.

寶殿:太祖山峰若低平圓渾一點謂之寶殿.意即皇宮殿宇一般.

太祖山挺拔雄偉,遠看山峰有如龍樓寶殿一般巍峨壯觀,附近群山有如護從般侍擁有勢,便可斷知這太祖山的龍身資顯,而由它分化出的龍脈亦多貴顯.正所謂:“若祖端方孫必貴”.

太祖山分出多條不同走向的山脈,每山脈均有不同的形態和氣勢.地師要運用紮實的知識功底及經驗,從中追尋生氣充盈的真龍脈.

我國之龍脈,皆由崑崙山發脈,故崑崙山為太祖.將在後節介紹我國龍脈走勢圖,以供本室弟子門生作參考,若精學,神州大地,山川靈秀何愁不相逢.

見圖如右:

第二節尋龍點穴----少祖山

近穴名為少祖山,此山吉凶錄相關;

開睜展翅為祥端,低小孤單力必慳.

龍脈從太祖山發韌以後,一路蜿蜒起伏,再起星峰,即為少祖山.

太祖山初發韌,內蘊之氣尚未十分顯現,難於判斷龍脈搏的真偽,較易掌握.太祖山石骨嶙峋或山高萬韌,氣粗博雜,或草木不無,軀顏不潤,生氣延至少祖山茂盛,或山青木秀,血肉靈動,內氣外顯,是真龍,假龍,有用,無用即可分明.

如果從太祖山發脈以來,細分的話,還可分為太宗山,少宗山,等.不一而舉了.

少祖山以秀麗飽滿,神完氣足為吉;若是低少孤單,神乏氣促則不妙.

少祖山因與穴星相近,幫此對穴星的影響相當大,倘若少祖山吉,則其附近會有吉穴;否則,少祖山兇,附近便不可能有吉穴.

少祖山距穴近者,關禍福亦近,與穴遠者,關禍福亦遠.論祖以少祖為主,不必再推其遠走了.尋龍亦同樣以少祖為主.少祖山貴顯,其穴必真而貴.

山隨水轉,水隨山走.山水交合,一路相生而來,山得水滋潤,血表方華秀.龍之來勢,水以行導,龍止,必有水界之.山發,必水之所分.龍因水界,氣旋而止.龍水趨向何處止息,砂水有情,堂案美妙,氣之可聚,方是吉穴也.

回龍顧祖者,龍身曲折而環,常有祖山作案,收本身砂水,其力不可小覷.

第三節父母山

問君何者為父母,穴後巍峨聳一山.

前後相生不相剋,兒孫赴舉不空還.

龍脈一路伸展到盡頭,止息之處的山,即父母山,一般父母山下,便是結穴所在.

父母山即穴後玄武山之後山,穴中所來之氣,正是此山氣脈.父母山下發脈處為胎,稟受父母山之血脈精氣.

穴星是由父母山孕育出來的,故此父母山對穴星有著直接的影響.父母氣勢則胎血氣旺,後氣充盈.

鬼砂:穴後之砂謂之鬼,橫龍結穴必須有鬼樂山山託撐.

樂山:穴後之託撐山,不論遠近,橫龍結穴,無鬼樂,則不能結穴.

如圖:

第四節尋龍點穴----穴星

穴星是指父母山下結穴之處.

股息之同一線長,萬鈞之力此中藏;

苟無束氣何能結?漫散無收定不祥.

這是千里來龍止息之處,亦是龍脈生氣凝聚之點,這是尋龍點穴中關鍵的一環,正所謂“萬鈞之力此中藏”,倘若點得真穴,俏受得這萬鈞之力的生氣,則發福甚大.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倘若點得穴信不慎發生偏差,便前功盡廢了!

穴星附近一定要砂環水抱,使穴地凝聚的生氣不致散洩;若是砂飛水走,毫無關連,則會是“漫散無收定不祥”了!

“穴的”古人把箭靶的中心稱為”的”,射中靶那樣稱為“一失中的”而風水學上,在龍脈生氣凝聚之處立墳安葬,也必須要一矢中的,否則,便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倘若點穴能一矢中的,受正千里來龍所引導而來的後氣,即正受.必定享福深厚而久長.>雲:“特至為正受之穴世罕有;萬水千山給我墳,兒孫慶澤壤久.”>亦云:“正龍正受,寶貴長久.”

尋龍點穴則此穴如何點呢?穴地附近之山水形勢,尤為緊要,堂局要完美端正,“砂環水抱”,關聯周密,生氣才得以凝聚,若“砂飛水走”,窮山惡石,後氣不聚,呀無後氣,根本不用費神尋穴了.

古經雲:“覆宗絕嗣,多因水盡山窮.滅族亡家,總是山飛水走不問何方,允為凶兆.”意思是說山窮水盡,山飛水走之處,均不適宜立墳安葬的.

第五節尋龍點穴------過峽

過峽即是龍脈轉頓跌宕之處,為峽;為龍低谷處.好比波浪之低谷處.

峽乃龍身束氣咽喉也,從太祖山發脈過來,層層跌宕轉折,脫御,到來結穴,有一個峽,有過二個峽或三個峽不等.但主要最密切相關的是到頭結穴這一個峽.好比孩童稟受身邊父母家庭環境影響最大一樣.其祖上宗親則對其影響甚微.

個字中抽,一線過脈處,為峽.峽的長度不一,有一里長,有二里長或更長不等.

古經雲:峽者,龍之跌斷、細嫩而脫胎換骨,剝換有情,將老龍身上煞氣脫御,抽出新脈,乃龍之精氣收斂,亦為穴之咽喉.非貴龍無有此作. 龍無峽而力不而力不束聚,而脈氣亦不真顯.

峽即龍身之凹處,兩峰之間低谷是也.尋龍點穴最講究龍峽有情.則龍生動,主富貴無議..

尋龍點穴中則龍脈生氣婉轉曲折,頓跌起伏,穿河渡水,或入田園,或入泥澤,或行高崗.行走奔騰變化萬千,氣脈似斷非斷.因而有水峽、泥峽、田峽高崗峽之分.

水峽,即過峽處是水.龍行潛於水,過峽低平聚水,後又起高峰,再續脈搏氣前行.

田峽,龍行田地平原,不露脈跡.似斷非斷,騰伏蘊積,力量非凡.

高崗峽,過峽處稍高,顯露脈身.

峽宜低、窄、短、護.

喜低:即過峽越低伏越好,甚至於低水平,或與平田同.風吹水劫則氣散.低則藏風,高則露風,風吹則龍寒,水劫則氣弱.

喜窄:峽越窄越好,龍行千里而來束氣過峽,真氣收斂,窄則有力,內勁十足,闊則散漫無力.好比生氣擠在一線上,如一根帶子束腹,越窄越有力度.

喜短:峽有一里,二里長或更長不等.太長則脈氣易散耗,生氣不接.短則力勁,長則力漫.

喜護龍行開帳,抽出新脈搏.轉關出峽最怕風吹,即龍寒,入首結穴處尢嫌水劫,即氣弱.過峽喜砂體圍護,猶如貼身之護衛送行;又或有接迎之砂前來夾應,不離左右,最是得力.

總之,在尋龍點穴中過峽處宜低不宜高,宜近不宜遠,宜窄不窒寬,宜細不宜粗,宜短不宜護,宜護不宜露.

古經雲:在尋龍點穴中專看龍過峽,峽與穴情一般法.過峽有扛則有護,免致風吹脈脊露.過峽無扛又無護,風吹氣散龍虛度.過峽宜短不宜長,長則力弱氣已殘,過峽宜細不宜粗.粗則氣濁穴已無.

古經雲:過峽風吹不可當,尢嫌直硬大而長,兩邊護送如周密,前而定知有棟樑.

過峽有正過、側過、斜過,立穴亦斜,過側過,立穴亦側.

論脈有長短正倒過之不同,泥田石水之不一.乘其脈氣,則是最關鍵的,高則鬥煞,低則脫脈 ,氣脈不接.

善尋龍者,須體峽之奧妙;善審峽者,穴中之情形自可知.故尋龍必留心細察其峽;不拘陰脈,喜重重包裹,忌風吹水劫.呀有送有迎,或有迎無送.與到頭結穴那一個過峽最為相關.

峽石,結穴處亦石,過峽處石頭是圓的話,結穴處石頭亦是圓的,過峽是水峽(田水亦同)結穴就結水邊.過峽為土峽的話,色青紅黃白黑,穴內之土亦青紅黃白黑.

所以過峽,與結穴處尤為相關.龍無過峽即為砂體。

資料收集整理不易,喜歡厚道作品的朋友最大的支持就是關注我,並點贊轉發,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