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文|花小腰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從“士農工商”層級就能看出,古代封建社會對於文人的重視以及商人的鄙夷。從而促使無數少年聞雞起舞,寒窗苦讀十年,希望一朝金榜題名,光耀門楣。

聽著很勵志的典範,可是在這個看似公平的科舉制度背後,卻有不少人被吞噬,被殘害,漸漸的性格扭曲。

《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秉持公心,指摘時弊,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其中最有名的是范進中舉這一章回。

這一篇由於被選進九年義務教科書,故而大多數人對於范進中舉喜極而瘋的故事頗有了解。

《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那我們先講一下故事背景以及考中舉有多難。

明朝(1368年―1644年),歷經276年,一共錄取了2萬進士。按照和舉人1:5的概率來算,差不多有10萬舉人,每三年中舉人是1086人,中進士是217人。也就是說每隔三年,選中的人也就是寥寥數人,隨著時間推移,青年才俊輩出,年紀大的人要繼續和初入科考的年輕學子去爭取名額,可以想象有多難。

《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有的人一輩子汲汲於名利無所得,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科舉真的不算什麼。比如蘇軾,柳宗元(20歲左右登科)。沒辦法,有些人一出生可能就在塔尖。

范進是底層窮苦人民,大約是54歲中舉,按照推算起碼經歷十次八次科舉了,也就是人生大半青春年華都耗在了科舉上面。唯一的奮鬥目標就是參加考試,一舉成名,洗刷恥辱。

《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可是就是考不中,幾十年屢試不第,沒什麼好的機遇,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餬口,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也難怪被岳父胡屠戶視為“現世寶”、“爛忠厚沒用的人”

可是命運到他54歲這年,有了機遇,遇到了貴人,他竟然高中了。中舉後,胡屠戶稱范進為“賢婿老爺”,當眾誇范進“才學又高,品貌又好”,說他是“天上的星宿”。范進中舉後就成了“老爺”,范進家沒變,卻成了“府”,還末坐定,就有張老爺來拜。一切都是恍然一場夢一樣。

《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你以為范進是自己考中的舉麼,為什麼前面考不中,54歲就能考中了麼。是他發奮圖強了,還是他文化造詣更高了?其實都不是,這背後多虧了一個人,同樣也是和他一樣命運,被科舉考試荼毒的知識分子——周進

周進也是《儒林外史》其中一個章回的主人公。原本是個教書先生,有點學問,也是大好年華都耗費在科舉考試上面,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比范進還慘,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偏偏又呆頭呆腦,不會巴結鄉紳,教書先生的工作都丟了,溫飽都成了問題。

《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最後還是他姐夫接濟他,讓他跟隨自己經商記賬,好歹溫飽有著落。有一回,周進隨著姐夫及幾個同來的商人在省城街上閒逛,看見工匠聚集,要去修理貢院,就是科舉考場。周進賄賂幾個小錢,進得貢院參觀。

不料觸景生情,傷心欲絕,想想這些年自己寒窗苦讀竟然一無所獲,滿心瘡痍。竟一頭撞到木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眾人來扶,卻並不起來,哭了一陣又一陣,直哭到口裡吐出血來,周圍看的人不免傷心悽慘起來。

《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姐夫一頓慷慨陳詞,眾人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也好進的考場,發揮實力。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發誓許願感謝眾人。後來,藉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接著又中進士,到廣東為官,一步登天。

要知道範進是廣東人,周進去廣東任職學道,就是考試的評卷人。范進參加考試時,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衣服也破破爛爛。周進見到他,暗想自己這身世跟這范進何其相似,再讀一遍范進的文章,如果有一線之明,也能可憐他的苦志。

《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果然三讀范進的文章,覺得范進的文章有趣並且屬於天地之至文,多讀才能通曉其中的真理。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並讓他在這次科考去應試。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

可以說如果范進沒有周進的賞識,惺惺相惜,到死可能也不會中舉,依舊過著壓抑困苦的生活。當然范進也是有些才學的,但是也還是要有伯樂去賞識,抓住機遇,才能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儒林外史》范進真的憑本事中舉?沒有此人,一輩子都是現世寶

這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機遇無處不在,關鍵在於機遇來臨的時候,你的實力能不能抓住機遇,讓機遇成為你實力的最佳代言呢,不要羨慕他人的成功,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距離機遇更近一點,離成功的距離更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