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如何欣賞

來源: 吳昊說瓷

2.8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如何欣賞

類型:瓷器青花罐

規格:高27.5cm,徑寬33cm

生產時間:元代

製造單位:景德鎮窯口

產品的功能:陳設或存放書畫

收藏單位:現為英國古董商埃斯肯納茲先生

一、品鑑:

此罐高27.5cm,徑寬33cm,素底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器型整體為青花紋飾。

1、材料:由瓷土加高嶺土“二元配方”合成,胎骨較白,稍含灰,手感沉重,緻密堅硬。

2、造型:直口短頸,溜肩圓腹,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此採用分段制胎,然後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處器表突起,給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經打磨,但內壁接痕仍清晰可見,器物頸部內側略加切削,內壁均不修削,器內的底、腹、口等處接痕明顯。

3、裝飾:青花紋飾,分四層,一層頸部飾水波紋,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主題畫面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下山搭救被燕國圍困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

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豔,畫面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

4、青花釉料:元青花的成功,離不開當時從西亞波斯國家進口的鈷料。這種進口鈷料,即蘇麻離青,成分是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豔深沉,與明清青花不同,與當時國產料也有巨大差別,呈色有如下特徵(1)、呈鮮麗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羅蘭色;(2)、有濃淡色階,勾勒線條較深,填色青料較淺。青料積聚處有藍黑色或藍褐色斑點,釉面下凹並啞光;(3)、青料都較細勻,線條邊緣稍有暈化。有些呈色濃重,有放射狀流散,見藍黑色結晶或結晶線。

5、採用墊砂支燒方法,燒成後即形成所謂的砂底。砂底的邊緣常出現粘砂或鐵質斑點,少量器物由於胎土內含有鐵質,在器物露胎部位經燒結呈氧化鐵紅色,俗稱“火石紅”。

二、製造背景

我國元代,隨著疆域的擴展以及對外交往需要,對外輸出較之宋代更有所擴大,瓷器在這一時期不僅沒有受到抑制,相反,更加得到重視。由於戰爭破壞,北方瓷業衰落,元政府把監燒並管理全國的制瓷的管理機構----瓷局設在南方景德鎮。

南方景德鎮產瓷區在宋代受北方定窯影響,便創燒了白瓷、青白瓷,在當時全國各大窯口中異軍突起;到了元代,為適應外銷的要求,又注入西亞波斯等國家的文化元素,在仿製當時波斯金銀器的基礎上,根據西亞乾旱,器型追求大的特點,在唐、宋釉下彩料的工藝基礎上,利用進口的波期鈷料,復燒了唐代北方鞏窯的釉下青花瓷。

元代產瓷區景德鎮復燒成功,不是偶然,它的出現,一改當時瓷業界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給人以簡潔明亮的快感,一經推出,很快改變了當時瓷業界的尚白之風,在全國瓷業界樹立新的座標。《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而且是代表物。

三、主題紋飾“鬼谷子下山”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主體裝飾描述了一幅山水畫卷,畫面講述了這樣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後。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

畫面圖案既展現中原文化特色,圖中人物特徵又表現出西亞人的審美。主題紋飾的選擇和表現形式,體現出大元帝國民族間的團結和溶合,滿足了當時政府的統治需求。這就是說,陶瓷美學自古以來也不是一個純粹的名詞,它同時受到當時代政治環境的制約,地域的影響,民族間審美情趣的引導。

四、對後世的影響:

元代制瓷,在我國制瓷史上,正處於一個承上啟下時期。這一時期的標誌物,則是當時的青花瓷。它不僅是我國材料史的變革期,也是我國裝飾工藝的變革期,同時也是中國人一場審美意識、審美標準的變革。而作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正是這一時期中的代表物件,它對於研究我國元代制瓷中的相關歷史信息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民族政策、審美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同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作為元代制瓷中的一件大的陶瓷藝術品,在當時及今後都有著不可替代性。它不僅是我國,也是人類發展史上重要的精神財富。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瓷器的易碎性,眼前這件完美無缺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將越發顯得彌足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