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農村生活好了,寨子反而冷清了,你怎麼看的?

歡玩樂收


現在農村生活好了,反而更加冷清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國家城鎮化政策的具體體現。

其一,國家小城鎮宏觀政策實施很多年了,其具體措施和目標是,縮小城鄉差別 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水平,改善居住環境和條件,集中開發城鎮樓房,號召農民到街里居住,撤併農村小學,統一併到鄉鎮,提高教學質量和醫療水平,居住環境。原居住房屋退耕還田。

其二,農村合作社起了很大作用,農民大部分大土地進行了流轉,使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減輕了勞動的壓力。

其三,年輕人外出創業打工的居多,都想改善自己的命運,年輕人都外流了,只剩下留守老人。

其四,現在農村機械程度很高,從種到收全是現代化機械工作,種植收穫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需要太多的人力。

其五,為了下一代更好的受到教育👌,老人提高醫療水平,條件好的家庭大部分都搬到了城裡,買了樓,孩子在城裡上學 老人們都陪讀。

其六,農民的觀念發生了轉變,條件都好了,不再守著土地過日子,土地流轉後,都搬到城裡做些事業或者享受城市文明瞭。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了。

其七,尤其是東北,每年一季種植,夏季忙一段,冬天基本都回城裡居住了 ,方便了取暖和生活。

其八,小城鎮建設收效明顯,既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又提高了農民孩子的教育水平,老人的醫療條件,保護了環境。更促進了城市的消費 在購樓.購物.餐飲方方面面都是消費的主力軍,也推動了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縮小了城鄉差別。

其九,關於留守老人兒童問題,國家已在扶貧.產業.低保和五保等方面投下了很大的物力.財力和人力,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相信隨著國家扶貧力度的加大,留守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墨爾根阿信


有人說現在的農村生活好了,寨子裡反而冷清了,你怎麼看的?

是的過去農村每個村莊都十分熱鬧,因為中國農民居多都居在農村,那叫窮開心,現在都說農村生活好了,反而變冷清了說說自己的看法!

1,改革開放前,農村都是大集體,凡是農民都得在生產隊勞動,不管能力多強,技能再好,門路再廣,只能在生產隊幹活記工分,有的生產還有制度約束,如果你外出不參加勞動要罰工分的,人多了就不冷清了。

2,過去農民做夢也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天,農民可買房常住城市,改革開放後有成千上萬的農民朋友由農村遷到城市居住,是有史以來農村大批人口向城市轉移,而且數額之大,人少了自然就冷清了。

3,大批農村年輕人不再父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守著一畝三分地為溫飽而奔波,他們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走出家門赴城裡打拚,農村少了年輕人,當然顯得冷清!

4,農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生活方式與生活習俗也隨之改變,如過夏天一個村子人晚上集中在一塊納涼,現在有空調,電風扇,晚飯後在家看電視,農村串門的習慣也在逐步消失,看似冷清事實上是現代文明與進步。

5,最後小結,農民過去的願望就是想往城裡人的生活,工作,現在許多人都實現了這一目標,而且國家加速城鎮建設,有大批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從事第三產業,由於農業機械化,無須那麼多人從事農業,居在農村,農村冷清是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非農村經濟衰落農民生活倒退而覺得農村冷清!:


蔣山老徐


現在的農村生活確實好了很多,衣食豐足無憂,水泥路硬化到家門口,寬帶上網基本普及,人居環境根本改善,60歲以上老人有養老補貼,合作醫療全員覆蓋等等,農村人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為什麼反而覺得寨子裡變得冷清了呢?紅姐覺得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生活條件的改善,催生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

我出生於70年代,那時吃不飽穿不暖是常事兒,上學前男孩子夏季都是光腚滿村子跑的,農村也沒有什麼娛樂,農閒時節聚在一起聽聽評書,嘮嘮家常扯點兒閒篇兒就是最好的消遣。孩子們則是成群結隊,跑街串巷的追逐打鬧。後來隨著改革開放,農村土地實行承包責任制後,村裡才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到晚上全村人擠在一起圍觀。還有每半月村裡會放露天電影,男女老少早早帶著板凳到大隊部等候電影開始。這樣大家走動見面的機會就很多,所以就感覺農村生活挺熱鬧。

如今伴隨著通信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的信息獲取來源拓寬,消遣娛樂途徑多樣化,不再需要通過聚集就能知曉天下事。社交軟件的廣泛使用,極大的方便了村民的日常交流需求,拼多多、淘寶等軟件的廣泛應用,足不出戶就能購物消費。

以前農村人喜歡串門聚堆兒,如今農村人越來越宅了。露天電影不見了,村裡開會搞活動少了。人員在村裡穿梭流動的少了,自然就顯得冷清了許多。

農村常住人口減少以及老齡化,導致了農村活力指數下降。

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前,每家都有三五個孩子,即使到後來推行計劃生育政策,農村還是喜歡多生孩子的,罰款、拆房子也阻擋不了生男孩子的願望。而如今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巨大轉變,重男輕女的傳統意識淡化,每家最多兩個娃,這樣村裡的小孩兒明顯比以前要少很多。

同時青壯年大部分去城裡打工掙錢,留下老弱婦幼守護家園,這些人本就精力不足活力有限,每天除了下地幹活,還要餵豬餵羊帶娃,哪還有精神頭走街串巷提振村莊人氣?

村莊小學的合併撤銷,加劇了鄉村走向落寞的步伐。

以前村村有學校,一般學校都設在村莊中心位置,每週一定時升國旗奏國歌,老遠就能聽見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還有課間活動的歡聲笑語,無意是每個村莊最靚麗的風景線!

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8年,全國共有小學30.09萬所,全國共有初中學校5.79萬所。2018年,全國共有小學16.18萬所,全國共有初中學校5.20萬所。這些消失的學校大部分都是農村中小學校。

如今農村的學校沒有了,在鎮上建起了中心小學,孩子們不得不隨務工的父母進城讀書,或者到鎮上的中心小學寄宿上學,農民失去了神聖的“文化中心”,農村也愈發變得冷清落寞。

我是 ,我堅信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城鄉融合發展的推進,新農村的繁榮發展勢不可擋,田園牧歌般的生活方式,必將吸引更多的人關注,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