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確診將破300萬!國內哪種糧食上漲機率大?

新大風歌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確診患者已經超過300萬,達333萬人之多,且除了我國疫情防治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目前只有一些境外輸入患者。海外多國依然處於緊張的疫情擴散階段。

尤其是以美國、印度、英國等國家,非洲各國疫情也呈現出擴散跡象。

疫情問題導致社會生產生活受到直接且嚴重的影響。且對於糧食種植和採收也造成直接影響。

1、首先,社會糧食需求趨少,疫情導致社會居民收入降低,消費水平下降,對於食品的需求降低,糧食的深加工需求下降,在供應充足的背景下,需求下降驅動糧食價格下降,這種情況發生在疫情爆發的前期階段。

2、其次,當疫情持續發展,社會糧食種植因糧價的下跌以及疫情的擴散影響糧食種植者種植意願、種植面積,造成糧食供應量大幅下降,糧食的社會需求經過前期下降,中後期一般呈現剛性需求,需求量相對穩定,而供應鏈的下降將會導致糧價的上漲,甚至產生較大幅度的趨勢行情,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疫情爆發的中後期。

3、對於我國來說,疫情的影響總體得到控制,目前社會生產生活基本開始逐步恢復到正常,就糧食角度來說,我國的糧食種植基本不受疫情的影響,且國家投入的相關財政補貼和政策相比也較為增加,預計今年在沒有意外天氣狀態影響下,國內糧食供應正常。而需求經過前期的下滑,目前也隨著社會復工開始恢復,總體來說糧食供需相對平衡,糧價也大概率相對穩定。

4、但,目前,也有一些糧食價格同比相對上漲不少,比如玉米、大豆,除了受實際供需預期的影響,社會恐慌情緒在前期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國的玉米供需相對平衡,預計玉米的價格不會持續上漲,後期將逐步回落修正;而大豆,尤其是進口大豆是我國飼料行業的主要原料。且對國外依賴性較強,受外國的可能性的減產可能影響,後期上漲機率較大,需要關注。

5、至於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我國基本可以實現自給,對外依存度也不高,國儲量總量巨大,足以抵抗糧食安全性問題。

所以大家不必恐慌!更不必投機!


期貨匠人李瑞


全球確診將破300萬!國內哪種糧食上漲機率大?

新型冠狀肺炎的防控,是全球類熱點活題,至今不衰,這說明了:疫情期長,在國外控制相對較難,而帶來的相應物資的短缺和生活用品的價格上揚,以及造成社會恐慌等連鎖反應,也是超之疫情之外的事。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工人停工;商場停業;服務業關門,也是屢見不鮮。那麼就國內來說的話,就糧食而言,我認為在一定範圍內,稻穀(大米)和小麥(麵粉)價格上揚的機率比較大。但這是可控的,價格的上揚只是在可控的一定範圍內有所漲幅。其原因有以下幾類。

一:疫情對我國的糧食產出,影響不大。

今年大概從1月20日左右,我區在春節日通告疫情國家一級響應的。就這個時段,己進入深中農閒,田間地頭的農活相對較少。外部環境氣溫較低,農作物進入緩生長滯生長狀態。而疫情的逐步解封則因地區地域不同而不同。一般地區最遲在3月底基本解封了。而前期的最重要環節就是田間雜草的管理。就算疫情防控再嚴,後續的二次除草大多數地區在解封后也是能趕上的。至於日常的田間管理,由於外部環境氣溫較低,就算慢一拍幾乎影響不大。而解封后的田間管理更是趨於正常。所以說疫情對我國的糧食產出影響不大。

二:主要糧食價格會在可控範圍內有所上揚,但幅度不會太大。

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和一些農業風險(如非洲豬瘟、蝗災等),有些國家或地區限制甚至叫停糧油向外出口。這其中也包括向我國的出口。這就帶來了我國玉米、大豆等一些輔糧和大米、麵粉等一些主要糧食原部分先依賴進口,而現今少了進口短缺的短板。而這些帶來的副面反應是糧食價格的漲幅波動。但也不必恐慌的是"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國家糧食安全中心的儲備糧自會彌補這小幅不是短板的短板。從而抵禦糧價的大幅波動帶來的負面效應。

三:主要糧食在一定時段內價格會在可控範圍內微抬。

可能大家都能看到,近期的大米在市場上價格的波動。雖然波動不是很大,但是其上揚了,儘管上揚的幅度大家都能接受(也可以說對其價格的上揚沒有感覺)。而再過一個時段將會迎來夏收,這將又是新的一輪市場的補給和對糧倉的蓄積。再加上國家糧食保護價一直為我國的糧食安全穩定護航,所以說以大米麵粉之類的主要糧食,價格在一定範圍內(可控範圍)一個時段內有所上揚,合乎市場規律,和供給側的需要。

總結。儘管全球確診病例呈日增趨勢,但總體來說,對我國的糧食價格幾乎影響甚微。就算主要糧食價格在可控範圍內微抬,其也是符合市場運行規律的。


村民小江


在我國進口的糧食中,大豆一直是“大頭”,其中2018年的進口量為8803萬噸,2019年為8859萬噸,而國內大豆產量僅1500萬噸,因此大豆是我國對外依存度較高的糧食。中國進口的大豆主要來自巴西、美國、俄羅斯、印度、阿根廷和烏拉圭等國,其中巴西大豆佔比最高。但巴西、美國和俄羅斯恰恰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疫情肯定造成今年這些國家的大豆產量出現相當數量的減少,都說“物以稀為貴”,大豆整體產量減少而國內對大豆的需求量不減反增,這必然造成我國進口大豆的採購成本提高很多,然後國內大豆價格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除了大豆,我們再說說玉米。其實近些年來我國每年都從國外進口相當數量的玉米,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內玉米加工業的發展需要。原來從美國進口玉米比較多,但2018年以後烏克蘭開始力壓美國成為我國進口玉米的最大來源國,目前進口烏克蘭玉米佔我國玉米進口量的86.4%,進口美國玉米僅佔6.6%。但現在烏克蘭不僅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且還時有武裝衝突的發生,因此今年我國從烏克蘭進口玉米的數量可能會下降;加上美國受疫情影響以及中美經貿關係發生了新變化,我國從美國進口玉米也基本上會出現數量同比下降,如此一來國內玉米價格出現一定的上漲看來難以避免。


我國去年進口的小麥有300多萬噸,而且都是優質專用小麥,這些進口小麥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和烏克蘭等國。由於疫情影響及經貿關係的發展變化,今年我國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優質小麥的數量可能會下降不少;法國現在疫情也比較嚴重,估計其對華出口小麥受影響會很大;同樣由於疫情影響及國內局勢不穩,今年我國能否從烏克蘭進口更多的優質小麥也成了個問題。不過好在我國對進口小麥的依存度不是很大,疫情造成的小麥漲價估計不會對國內產生太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