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晚年落下话柄

章太炎性格性格奇葩,喜欢祢衡,也常常以祢衡自比,清狂之风骨丝毫不输于前人,但也有软肋,那就是吃硬不吃软,正因为这一点,晚年的章太炎成为杜月笙的门客和座上宾,给自己的一生落下了话柄。

章太炎晚年落下话柄

章太炎画像

章太炎晚年定居苏州治学,但经济并不宽裕。其时章的一个侄子在上海法租界和人起了房产纠纷,向他求助。章太炎名气虽大,但名气再大也干预不了法租界的事,无奈之下章老先生只好写信给上海头面人物杜月笙,请求帮忙。杜月笙文化不高,但颇有见识,很会做人,被人誉为上海滩"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不仅和清朝遗老,黑白道,军政界关系密切,还喜欢和一些文化圈里的人交往,被称为为"当代春申君",因为杜明白,尽管自己有钱有势,可是出身贫寒,读书很少,独缺风雅,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品位",终究"上流"不起来,要真的成为一个有地位的人,就必须让文化人看得起。所以,章太炎的这封信让杜月笙喜出望外,立即调动关系为章侄排难解纷,取得两边都满意的效果,并亲自到苏州章太炎处"汇报"处理经过和结果,临走还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银庄庄票压在茶杯下,不动声色地向章送了一份厚礼。

杜月笙很会走不寻常的路子了,他给别人帮了忙,还能跑上门嘘寒问暖,怎么会不打动人了?

章太炎晚年落下话柄

杜月笙的字还是不错的

国学大师章太炎此后成了他的座上客,不仅指点没有文化的他写字,还给他改名写家谱。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章太炎给他改成了杜月笙,名字来源于《周礼太司乐疏》的句子:"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杜月笙当初从高桥出来的时候就暗暗发过誓,混得不好不回去。如今的他成了叱咤风云的青帮头马,那自然就得风风光光回去了。他回去后做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大修杜家祠堂。1931年6月10日,杜家祠堂的落成典礼轰动上海滩,几万人的仪仗队,社会各界名流都来了,蒋介石送了《孝思不匮》,而章太炎更是亲自写了《高桥杜氏祠堂记》,他根据杜月笙的自述"祖先由浙江海宁迁来","考证"出"杜之先出于帝尧","直系祖先为山阴杜衍",让出身微寒、父母双亡、近族寥落的杜月笙跻身帝王之系名人之后。有了章大师的这篇笔墨,杜月笙再也不必在名门望族面前自觉低人一等了。

章太炎晚年落下话柄

杜家祠堂

一个是学术泰斗,一个是黑道巨枭,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走得如此之近,杜月笙的确对章太炎下了大功夫。但身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如此去摧眉折腰事黑帮,终是一生的污点。不过,杜月笙如此热诚地"附庸风雅",目的当然是为提高自身地位,那个时代,风雅还是值钱的,还是值得去趋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