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九日山狂人的“胡圓其說”

見證九日山狂人的“胡圓其說”


“豐州是閩南的文化中心!

九日山是絲綢之路起點的起點!

我講的這種話,才是正宗的閩南話!”

說這些話的,是一個叫做胡家其的七旬講解員。我說他很狂是因為,他32年如一日,說的死去活來的一座小山,前頭還須要加很多定語——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豐州鎮某某社區……不像“黃山”二字那麼幹脆、明瞭。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亮點,位於豐州鎮的九日山,這一二十年的確被這位外貿出身的土生土長人給唱活了。

“番鴨土刣咔有肉!”他用這句閩南俚語來唱紅自己,意思是土宰的鴨子肉比較多。也就是說,非科班出身的往往比那些博士、專家更有料到。老胡本來是在廈門搞外貿,1988年應徵加入了九日山,負責風景區的宣導。從荒蕪到豐富,從默默無聞到享譽世界,從他不信到他自信,胡家其憑藉一張嘴活化了此地的摩崖石刻寶藏,也讓九日山的碑石文化與中國的絲綢之路脈絡形成了邏輯關係。

十三次接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一百多個國家的學者聽過他的講解,無數次被央視和地方的媒體聚焦……他的豐功偉績可見一斑。

在一個階梯,老胡一邊與我的好朋友開心爬著,一邊這麼問他帶來的人都有什麼反映,其實老胡的問題帶著滿意的回答。

huai人攏wo loo啊?!

意思是:那些人可能贊得不行吧。

老胡就是這麼一個人,既賞識自己、但也疼惜自己:有什麼路用,自己沒有什麼頭銜,所以報酬比人家少了一大截。

見證九日山狂人的“胡圓其說”



我是網上視頻認識胡家其的,此前與他沒啥互動。但一見他時,在朋友圈發他手舞足蹈的圖片,立即有兩個媒體同行(平兄和文忠)要我轉達問候。嗯,此人若不算德高望重,也算是遠近有影響力吧。我在想。

一個胡家其的貼心人,以《無名有品,無位有尊》如此評價其人。不過他說此八字,是中宣部秘書長官景輝書贈給胡家其先生的書法作品,也是對他最恰當的評價。每每訪之,常見胡哥或穿著破了多個洞的白背心,揮帚掃葉;或洗滌茶具,擦洗椅桌;或剛從山上描紅摩崖石刻歸來,一身藍縷……如今,他雖退休多年,但連連續聘多年,至今還戰鬥在第一線,為中外來賓宣傳推介著九日山,因為一部九日山的發展史和泉州的海絲文明史瞭然於胸,特別是講起九日山摩崖石刻和祈風文化來行雲流水,旁徵博引,有史有據,加上中氣十足,一點都不帶停頓的。


見證九日山狂人的“胡圓其說”

在正規的視聽裡,我們見到的是一個帶有點地瓜腔的胡家其,但現實版的他,葷素兼備、莊諧有度,偶爾還把石碑上的話語轉成「liu qiu」話,貶損一下自己。基本,蔡六他兒媳婦屁股塗黑墨的段子也參插其中。他一直認為,閩南話不是地方方言,是漢唐官話。

他這隻土番有正番所無法企及的靈性。從他解讀這塊南宋名人趙師耕留下的祈風紀念碑,足見其活化「死碑」的妙手。他說,這短短的24個字,博大精深,深藏著五個「W」——

「淳佑丁未仲冬二十有一日古汴趙師耕以郡兼舶祈風遂遊」

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盡藏其中,妙不可言。


老胡深知傳播的巧妙,在多年的動腦磨牙實踐中正是抓住「死」碑上的活「梗」,切中媒體傳播的興趣要害,讓九日山文化餘波盪漾,活靈活現。

當然,正如老胡所說,他胡說不八道。他自嘲,自己把自己的胸脯拍得兩邊不對稱,表達出對「豐州自古就是閩南文化的中心」的充分自信:

第一,豐州曾是郡、州、縣的治所,閩南的政治、文化中心,提供了人文條件。


第二,優越的地理條件,這邊是海江的結合部。

見證九日山狂人的“胡圓其說”


第三,有了與媽祖不一樣的海神,才有祈風盛大儀式。(古時,每年春夏秋冬之交,泉州府郡及市舶司的高級官員,都在九日山南麓的延福寺、昭惠廟舉行「冬譴舶、夏回舶」兩次祈風盛典,敬祭海神,向通遠王祈求賜風,讓商舶暢行安歸。)

第四,豐富的物質基礎。有了東西你才能出海去跟人家進行貿易,安溪的茶葉、德化的瓷器、永春的物產,還有絲綢以前泉州的養蠶業很發達。物產順江而下,九日山這邊是必經之地。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去靈山聖墓行香,來九日山祈風。

第五,就是產之不絕的交通工具,也就是木船。你看我們這邊有的是樹,木材順江而下,造船業很發達。

這些理據,夠不夠充分證明「豐州自古就是閩南文化的中心」?你我自有分辨。但是有條鐵理是,歷史與文化往往是自信出來的。自圓其說,關鍵是「圓」。而要把理據說「圓」,就須要有胡家其這樣的鐵齒,不斷探尋深入研究,形成一道有邏輯鏈的「其說」。

見證九日山狂人的“胡圓其說”


前面所提的評價者續說,人到一定的年紀貴在有「品」,更貴在有「尊」。有品者,腹有詩書,不同流俗。有尊者,因其學識修養受人尊敬。胡哥兩點兼有。其實,胡哥和九日山的事,一個人和一座山的故事正在繼續演繹著……

但是,竊以為,人的品都是三張嘴巴胡謅出來的。真正的品,是口碑、心碑的結合體,而只有那些歷經九個日頭的暴曬、祈來的風勁吹、喚來的雨猛打的「品」,才是不朽的豐碑。

是的,泉州正在為自己的光輝過去申遺,我們都要為那段燦爛文化的承前啟後做點什麼。來,都揪住老義工的衣角,步其後塵! (卓越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