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輸在父母手裡,留守的孩子該如何塑造良好的生活習慣

打工妹劉紅和老公王剛已在深圳打拼了五年,他們的兒子王小明今年4歲了,因為夫妻倆人打工比較繁忙,無法顧及到孩子,便把兒子留在了江西農村老家父母那裡代為看管,兒子小的時候還好,夫妻兩人覺得壓力比較小,轉眼之間兒子大了,需要從農村接出來上幼兒園,問題卻接踵而來,由父母看護的兒子小明在去幼兒園的第一天,竟然把老師氣哭了,找來劉紅夫婦二人協商,讓孩子回家等過一年再來,理由是小明在班級的第一天就欺負同學,並且什麼都不做,都等著老師照顧,不講衛生,還抓老師的頭髮,簡直就是一點家教都沒有,為了這件事,劉紅在老公面前哭了好幾次,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解決,我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如何讓農村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要讓孩子輸在父母手裡,留守的孩子該如何塑造良好的生活習慣

像劉紅夫妻二人這樣的家庭狀況在中國比較普通,夫妻二人賺錢,老人帶孩子,但是如何帶好孩子,卻又成為了大家頭疼不已的難題,孩子在小的時候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否則大了之後就不容易養成了,第一,普遍的農村老人文化水平比較低,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需要做兒子女兒的多引導,比如告訴孩子們,早晚要刷牙,飯前要洗手,玩完了的玩具要放回原處,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什麼都等著爸爸媽媽去做,注意個人衛生,不要欺負小朋友等等,這些觀念不僅僅需要停留在嘴上,更多的是要老人理解去做。第二,不要讓老人把老一輩子那些封建迷信的思想灌輸到孩子身上,這些傳統的迷信思想會毀了一個孩子的價值觀,我就見過,一個農村大媽指著別人家的女兒對自己孫子說,生女兒有啥用,不如扔井裡面算了,老人傳統的思想潛移默化的就會給孩子造成重男輕女的思想,將來這個孩子十有八九會是個有著極其嚴重大男子主義的人。第三,有的老人會非常無聊的挑撥親家之間的關係,比如對寶寶說,你看,還是奶奶對你好,奶奶給你買這個了,買那個了,你看你姥姥,什麼都不管你,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樣的話聽過幾次,孩子幼小的心靈就會把親人分出遠近,這對孩子的情商發育是有著極其大的傷害的。

不要讓孩子輸在父母手裡,留守的孩子該如何塑造良好的生活習慣

希望我總結的這三點內容可以幫助到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也祝願全天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不要讓孩子輸在父母手裡,留守的孩子該如何塑造良好的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