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是神童的晏殊,学富五车,洞达睿智,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平宰相

宋仁宗赵祯的老师晏殊,学识渊博而又精明通透,居然是个这样的人

从小是神童的晏殊,学富五车,洞达睿智,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平宰相

《清平乐》作为一部具有确切历史人物的大剧,近来受到了广大较有文化人士的关注。剧中以北宋第四任皇帝仁宗的成长线索和政坛事迹以及后宫秘斗为线索展开情节,看点多多,文化气质满满,在近来播出的剧中颇为引人瞩目。

从小是神童的晏殊,学富五车,洞达睿智,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平宰相

相信我们很多人从小便知道晏殊这个名字,晓得他是一个才高八斗、名冠当时的大词人。在中华诗词这种高级文化形式的发展历史当中,晏殊确实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便是他的手笔。晏殊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名气非常大。

看了连续剧《清平乐》才知道,晏殊这个大才子,竟然是宋仁宗赵祯的授业恩师,并陪着他从少年时期成长成为一个内心坚定、胸怀全局的帝王。从《清平乐》中宋仁宗赵祯的成长来看,晏殊在赵祯性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小是神童的晏殊,学富五车,洞达睿智,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平宰相

剧中的晏殊,一幅谦谦君子的模样,含蓄内敛、处变不惊的性格,显示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情特点,安闲的风度又透露出了他高深的学养。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高于众人的精明通透,很难做一个称职的帝王之师;而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更是作为这一特殊身份的必备条件。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对晏殊的素质和能力表示叹服。原来他不仅是位善于诗词的才子,更是一位学富五车、洞达睿智的盛世官员,为国出力的太平宰相。

从小是神童的晏殊,学富五车,洞达睿智,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平宰相

晏殊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比男一号赵祯大19岁,在赵祯十来岁的时候就被选为太子的老师,给太子讲书传授学问。剧中赵祯小时候对晏殊发自内心的依赖,和他成年之后对晏殊初心不改的信任,都宣示了这对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一代帝王赵祯而言,是一种自幼形成的习惯,也是他对于老师学问、能力和人品的肯定。

赵祯非常信任晏殊,对他的话可以说言听计从。在赵祯还未亲政的时候,偶然知道了自己的生母不是当时执政的大娘娘刘娥,而是安静地守在皇陵的李兰蕙,正值年少的赵祯得知这一秘密的当时就炸了,他急匆匆地离开宫院,疾驰至皇陵,要去见生母。

从小是神童的晏殊,学富五车,洞达睿智,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平宰相

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看到这里,内心就被剧情激出了涟漪。一方面,我期待赵祯赶紧冲进去见到亲娘,母子相认,终结李兰蕙与儿子多年不能相认的痛苦,让她开开心心地哭上一场,从此享用自己该有 的亲情。另一方面,又担心赵祯如此贸然行事,养育他多年、而今宫内主政的大娘娘刘娥该会多伤心。并且如果李氏进宫,二宫并立,朝中有些权臣将会借机生事,难免又会产生祸乱。

正在这时,一个人匆匆策马而来,出现在赵祯面前。这个人正是晏殊。晏殊对当时感情冲动的赵祯娓娓道来,将此事厉害摆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说动赵祯放弃了面见生母的想法,打道回宫,走回到以往的日子,也回到一个年幼帝王的成长正轨。晏殊的一番说辞避免了一场宫廷之乱。

从小是神童的晏殊,学富五车,洞达睿智,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平宰相

随着剧情的展开,赵祯主政后,对晏殊的重用自不待言。每到要事关口,他总会对晏殊的进言格外重视,晏殊也没有让赵祯失望,他一贯的勤谨睿智,让赵祯的信任不被辜负,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美好的人生。

晏殊早慧,自小有“神童”之誉,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晏殊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享年65岁,寿终正寝,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真可谓人生赢家。

从小是神童的晏殊,学富五车,洞达睿智,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平宰相

感慨之余,我们以晏殊的一首词结束本篇。这首广为人知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词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既有婉约派词作的风流清丽,也有着晏殊特有的含蓄蕴藉和沉静大气,读来令人动容,掩卷之际又让人产生挥之不去的淡淡哀愁,具有中国传统诗词以风花雪月言情寄托的特点,加之文辞优美,意境清远,最为深入人心。文如其人,晏殊的人格魅力,由此亦可见一斑。

从小是神童的晏殊,学富五车,洞达睿智,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平宰相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