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年度彙算,為什麼有人能退2000多,有人卻要補交?一文讀懂

個稅年度彙算開始了,有人為什麼能退2000多元,有人卻要補交?讀完此文就懂,閱讀時長3分鐘。


今天一早,小編看到了一篇微頭條,《個稅可以退稅了,有朋友退了1000多,今天你申請了嗎》,裡面有粉絲說,能退2400元,也有粉絲說,還得補交。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人能退2000多元,有人卻要補交稅款?下面聽小編給大家捋一捋。

個稅年度彙算,為什麼有人能退2000多,有人卻要補交?一文讀懂

什麼叫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


看了熱搜,有粉絲不太明白“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這個詞?總覺得這個詞和退稅沒啥關係,其實這裡面關係大了。可以說,退稅或是補稅,都是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後的結果。為了讓大家便於理解,有專家將“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概括為“查漏補缺、彙總收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一般來說,每年的3-6月,稅務機關都會進行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


可也有同學不明白,比如每月的個稅都是單位代繳的,都是有數額的,難道每年還需要重新彙算一次?這個太需要了,因為新個稅法實施後,工作單位代扣代繳個稅都是預繳,多繳或少繳的情況都存在,因此需要重新彙算,實行多退少補。

個稅年度彙算,為什麼有人能退2000多,有人卻要補交?一文讀懂


哪些情況需要年度彙算?

按照目前的規則來看,有兩種情況時需要經過年度彙算的,一種是2019年多繳了個稅且申請退稅的,另一種是2019年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且需要補稅金額在400元以上的。


這裡,小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綜合所得收入這個概念,許多同學會單純認為,綜合所得收入就是工資,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工資薪金僅僅是綜合所得收入裡的一個種類,其實還包括了,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看到這裡,同學們得好好回憶一下了,2019年在幹老闆交代的任務時,有沒有去幹兼職,賺勞務報酬呢?

個稅年度彙算,為什麼有人能退2000多,有人卻要補交?一文讀懂

為何有人能退2000多元,有人卻要補交稅款?


為何有人能退2000多元,有人卻要補交稅款?終於到關鍵問題了,答案存在以下幾種情況中:


第一種存在於有年終獎的同學,比如小麥年底拿到了年終獎後,這時候有兩種方式進行報稅,年終獎合併計稅或年終獎單獨計稅,其結果是不一樣的,因此產生的補交稅額也會產生不一致的現象,這需要自行去“個人所得稅”app或者去招商銀行App個稅通裡進行計算。因為小麥收入保密,這裡就不展開了。


第二種情況存在於年收入不均衡的同學身上,比如,你在上半年時候還在單位上班,月收入有8000元,需要繳納個稅,可是半年後,你被老闆炒了魷魚,只能跳槽去了一家小公司,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因此,通過彙算,你就可以獲得退稅了。


第三種情況存在於那些申報了專項附加扣除的同學,比如需要贍養老人,這時候也會產生退稅。


第四種情況存在於有多項收入的同學,比如上月在完成公司任務的同時,幫另外一家單位寫稿,獲得了一份稿酬,而且那家單位也幫你預扣的個稅,可是通過彙算結果顯示,你的年收入只有三萬元,不足6萬元收入的起徵額,你就可以享受退稅了。


第五種情況就是最大的驚喜了,比如2019年的收入只有5萬元,但通過單位預繳了個稅,因為沒有達到起徵額,那麼,就可以享受全額退稅了。


看完小編捋出的退稅小知識,有沒有明白了點?如果明白了趕緊看看自己到底能夠退多少稅!不過,最後,小編還是要溫馨提醒下,所有涉稅信息一定要如實填寫,切不可為了一點微末小利而虛假申報。不然,就會被多部門聯合懲戒,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