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拐點之後,以色列的現狀

作者 / 熱風

23日,以色列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14592例。樓下不遠處蓋房子的機器轟鳴聲一陣陣傳來,提醒我以色列復工復產了。由於單日新增治癒病例連續超過新增確診病例,以色列疫情出現拐點,內閣19日首次批准了放寬因疫情而採取的部分限制措施。包括:允許私營企業工作場所的上班員工比例從15%提高到30%;增加公共交通;允許眼鏡店、電器店、洗衣店、修鞋店等重新開業,但購物中心、露天市場、美容美髮店仍處於關閉狀態,6歲以上的任何人外出仍然必須戴口罩,如果在公共場合兩次被發現沒有戴口罩將被罰款200謝克(合400元人民幣);可以在離家最遠500米的地方進行體育鍛煉,最多2人一組,等等。


有朋友笑問,以色列執法人員如何確定你是離家500米?我說,那隻能靠自覺了。以方採用的追蹤定位技術針對的是應該居家隔離者,而不是普通人,所以無法確定你的行蹤。而且,你還可以說是去超市買菜或去藥店買藥,警察就管不了了。


復工復產後,樓下院子裡停的車明顯減少了,也聽不見大人帶著孩子在樓下玩耍喊叫了,估計家長上班了,特殊教育和幼兒日託中心也開放了。


說起復工復產,以色列在停工方面並沒有做到完全一視同仁。


這三年,眼看著耶路撒冷的建築工地越來越多,還時不時修補馬路。耶路撒冷宗教人士多,人口增長快,不建房子不行。我住的小區是比較傳統的猶太人居住區,只有4層樓,樓下院子裡的車越來越多。3年前,我可以隨意停車,但現在到了安息日經常找不到車位,很多人到這邊看望父母,可見人口和車輛增長之快。


要說建築,那是咱中國人的強項。目前在以色列的中國人有1萬2000多,其中中國工人有9000。疫情暴發後,雖然很多行業停工,但是以色列稱建築行業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不能停工,可是很多以色列承包商並沒有給中國工人發放口罩,還是使館給大家送去了口罩等防疫物資。工地上人很雜,有以色列當地員工,也有其他外籍勞工,工人住的集體宿舍,也比較擁擠。4月7日,有7名中國工人確診,好在年輕體壯,經過治療,大部分人已經出院,還有2人輕症,在酒店隔離觀察。即使沒有醫療保險,中國工人也得到了同等待遇,免費治療,雖然飲食上不習慣,但也可以稍微安心。


不過我奇怪的是,以色列政府宣佈管控措施後,我樓下的工地就停工了,不知是因為在市區,還是因為工人是當地工人,這棟建築看來不是關係到國計民生。


疫情拐點之後,以色列的現狀

放鬆管控後,21日,開車給朋友送口罩,發現工人已經在馬路上繼續修路了,不過路上人和車都不多,一路暢通。下午去超市,門口沒人排隊,入口檢測體溫的保安口罩掛在下巴上,看了我一眼,繼續低頭玩手機,並沒有拿體溫槍。我自己擠了免洗消毒液塗在手上就進了超市。超市裡的人好像還沒平時多,結賬也不用排隊。


23日傍晚,戴口罩出門走了一圈。幾個年輕人在一個小區外面擺起了蔬菜水果攤,開始我還以為是有人網上訂購的蔬菜水果,他們是送外賣的,結果一問是做慈善義賣,他們將把賣出去的錢捐贈給有需要的人。路上跑步的人多起來,仍然有很多人沒戴口罩,但也沒看到警察。超市、電子產品商店、文具店、花店甚至有的餐廳都開門了,但是沒多少顧客。餐廳員工坐在門口玩起了手機;電子產品商店店主看我拍照,還對我做了一個勝利的手勢。


疫情拐點之後,以色列的現狀

以色列失業率高達25%以上,經濟再不恢復就很危險。當地電視臺19日採訪南部阿什杜德一名法拉費店主時,由於疫情影響,小店經營困難,店主難過得哭了,記者也流淚了。的確,如果再不復工復產,造成的次生災害估計比疫情還嚴重。


戴口罩的東西方差異

以色列這邊疫情減緩,但是他的親密盟友美國疫情仍然未到拐點。一批批美國猶太人紛紛回到以色列,雖然以色列政府強調需要居家隔離14天,但是入關時沒有檢測,任由他們自行打車回家,結果就造成了現在40%的外來輸入病例來自美國,是其他國家的4倍。


說起歐美國家抗疫舉措,就不能不提口罩,美國有個女孩為了抗議戴口罩,還故意舔馬桶圈,結果最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被確診了。以色列也是直到4月12日才要求6歲以上人員外出必須佩戴口罩的。當然,路上經常能見到露出鼻子戴口罩的人。那麼,為何西方人對戴口罩那麼反感呢?我想一方面是口罩不夠用,政府無法要求大家戴口罩,乾脆就不提,甚至對口罩的作用表示懷疑;另一方面是不習慣,有牴觸心理。


中國古代除了刺客需要蒙面,否則怕官府畫影圖形捉拿歸案,還有就是美女以輕紗遮面,更增其美。發展到當代,明星們為了怕被粉絲認出,也常常帽子口罩全副武裝。西方俠客佐羅蒙面不是因為帥,也是因為怕被人認出,到了當代就成了銀行劫匪,所以蒙面和戴口罩有些類似,讓人心下起疑,你若無鬼為啥蒙面?西方的反蒙面法也是一樣,怕人蒙面幹壞事。西方以此推導出你若沒病為啥戴口罩?導致了疫情之下,西方華人在戴不戴口罩之間糾結,戴了怕被歧視,不戴又怕被傳染得病。


疫情拐點之後,以色列的現狀

亞洲人戴口罩不覺得突兀,主要是北方冬季寒冷,戴口罩可以保暖,防止感冒,春季還可以擋風沙。後來又出現霧霾,口罩也成了出門必備。再加上有非典的先例,所以政府一動員,大家就自覺戴上了口罩。儘管戴總是沒有不戴舒服,但是東方人沒西方人那麼強的牴觸情緒。


東西方文化確實差異很大,比如夏天,東方人愛打傘,而西方人則從不打,哪怕是在烈日炎炎的地中海邊或光禿禿的沙漠裡,人們最多戴頂帽子,塗塗防曬霜。我偶爾打傘,就有小朋友好奇地盯著看,有幾次當地人還主動跟我說打傘好,可惜西方人不願意。儘管塗了防曬霜,但是西方皮膚癌的發病率仍然高於東方。並不是西方人不怕病,而是他們以曬成小麥色或古銅色為美,認為這樣才健康。實際上,古代西方人也是以白為美的,常常在臉上塗厚厚的脂粉,而且貴族小姐們夏天也是打著小陽傘出門的,不知從幾何時,時尚潮流變成了以曬黑為美。據說是後來,有錢人才有空到海邊曬太陽,把自己曬成古銅色,而窮人自然是沒錢沒空去曬太陽的,自然就維持著原來的白色,所以白就是不夠健康,就是窮的象徵。我嚴重懷疑這是防曬霜廠家的忽悠,就像鑽石恆久遠那個廣告一樣,忽悠得是個人結婚就得買鑽戒。


說起西方人對口罩的逆反心理,中國人也有固執的一面。比如說,大家都知道分餐制更衛生、更健康,但在中國推廣就不容易。自古以來,我們要的就是大家一個鍋裡攪勺子的熱鬧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餐再衛生,但終究缺少了氣氛,正如西餐的刀叉一樣冷冰冰的。


極端正統猶太教人士----獨特的存在

極端正統猶太教徒讓號稱民主國家的以色列具有鮮明的宗教特色。他們穿著黑色大衣,戴著黑色禮帽或厚厚的黑毛帽子,兩鬢留著捲曲的一綹長髮,據說這一綹長髮是不能剃的。他們常常集中居住在一個社區裡,街道、房屋一看就比較破舊,他們不用智能手機,也不看電視,不上網,總之儘量不接觸電子產品,小區裡有佈告欄,他們會站在佈告欄那裡閱讀新聞。


疫情拐點之後,以色列的現狀

他們的生活就是學習、鑽研、講授經書,不服兵役、不工作,靠政府養活。由於宗教家庭經常生10個、8個孩子,政府給的那些錢不夠開銷,所以他們的妻子有時會外出工作補貼家用,比如給遊客做做飯、講講猶太教習俗,掙點錢。宗教家庭一般是根據父母之命聯姻較多,即使婚後對另一半不滿意,但離婚也很難,因為兩邊的家族會反對,導致了有些宗教人士比較壓抑。他們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加上讀書都在宗教學校,不學世俗的數理化課程,因此長大後很難融入世俗社會,一般還會繼續從事宗教事業。


非宗教人士如果進入宗教社區遊覽要注意著裝不能暴露,男性穿長褲,女性得穿長裙,長褲也不行,以前有留學生穿的衣服短了點,就被人扔了尿布包。而且不能對著他們拍照。


說起以色列在5次中東戰爭中取得勝利,佔領的地盤越來越大,當世俗猶太人指責極端正統猶太教徒不服兵役,不做貢獻時,他們往往很自豪地懟回去,我們不服兵役怎麼了,要不是我們天天向上帝祈禱,你們能取勝嗎?當然,也有一些猶太教徒是反對以色列建國的,因為他們認為彌賽亞還沒到來,不可以人為地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基督教認為耶穌就是彌賽亞,但猶太教不這麼認為。


記得2018年5月,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遷到耶路撒冷,一些阿拉伯人在使館附近抗議,既反對美國也反對以色列。抗議人群中突然想起一陣掌聲,原來是極端正統猶太教徒舉著牌子加入了阿拉伯人的抗議隊伍,因為他們本來就反對以色列建國,所以也反對以色列吞併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

在這次疫情中,極端正統猶太教徒較多的耶路撒冷成為確診病例最多的城市,而特拉維夫附近的猶太教徒聚居區貝內貝拉克市緊隨其後,但是前者有90萬人口,後者卻不到20萬,感染率之高可見一斑。以色列政府首先對貝內貝拉克實施封城,以色列國防軍士兵和警察給當地居民送去食物和口罩。而在4月16日晚封鎖耶路撒冷宗教區梅沙裡姆時,遭到了極端正統猶太教徒的抗議,他們向警察扔雞蛋和石頭,警察用震撼彈還擊,造成幾名猶太教徒受傷,包括一名女孩受輕傷。


撰文丨熱風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耶路撒冷首席記者,2009至2013年曾任駐巴基斯坦首席記者。雖然兩次駐站都是在戰亂地區,但是卻各有特色:巴基斯坦號稱巴鐵,名不虛傳,沒去過的人不知道巴基斯坦人對中國人有多麼友好;而以色列又是一個獨特的國家,雖然國土小,但卻是個創新創業的國度,巴勒斯坦雖然是個國家,但實際上仍然受以色列控制。熱愛生活,熱愛和平,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我的文字能讓更多的人瞭解真實的巴以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