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拼“雙勝利”勞動最美麗

力拼“雙勝利”勞動最美麗

診室內,羅鳳鳴(右)正在為病患看病。四川日報記者 鄧翔灃 攝

力拼“雙勝利”勞動最美麗

吳於君(中)在下鄉工作中。 受訪者供圖

力拼“雙勝利”勞動最美麗

左治建正在焊接航空發動機薄壁鈑金件。四川日報記者 郝勇 攝

力拼“雙勝利”勞動最美麗

苗良田(右)在檢查鋼結構的焊縫質量。四川日報記者 郝勇 攝

編者按

她,奮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他,是一線戰“疫”的最美“逆行者”;他,在重大項目建設中揮灑智慧與汗水;他,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潛心技術攻關……奮鬥在路上,奉獻在路上,各行各業勞動者展現著不一樣的勞動風采。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我們走近這些優秀的勞動者,聚焦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的美好信念與追求,通過展示他們以勞動者的奮鬥與激情力拼“雙勝利”的精彩故事,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共同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羅鳳鳴:做病人溫暖的守護者

名片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奮鬥者心語】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醫務人員。正是通過做好認真對待每一位病人、悉心教導每一位學生等日常工作,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雖然累,但我因為勞動而快樂著!

【專訪】

一身白大褂,清爽整潔,雖然前一晚深夜才結束工作,但在羅鳳鳴的臉上看不到疲憊的神情。

4月29日上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內科診室內,羅鳳鳴正拿著聽診器檢查患者的肺部情況。當天7時20分,羅鳳鳴開始每週兩次的門診工作。病人一位緊接著一位,羅鳳鳴緊張而忙碌。他坦言,高強度工作早已成為他的常態。

時鐘撥回到1月23日,大年二十九,羅鳳鳴受國家衛健委指派赴廣西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年初一,又作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帶隊奔赴武漢……接管病房的第一天,他就告訴患者,“我們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黨和政府讓我們來幫助大家共渡難關,有我們在,你們不用怕!”

除了治療任務,羅鳳鳴還有許多指導、會診的工作。羅鳳鳴的拼命,隊員們都看在眼裡:“每次下班,看著他深陷的眼眶和因為防護用品緊壓導致的紫紅色鼻樑,我們都希望他適度休息,但每次他都風趣地說‘怪我的鼻子太挺了’。”

如今結束支援武漢的工作,在進行了14天的隔離和簡短休整後,他很快又投入臨床工作。

“平時抽菸嗎?”“現在正服用哪些藥物?”從日常生活習慣,到確認病情症狀,在有限的面診時間裡,羅鳳鳴把工作做得十分細緻,針對個別病人的其他病情,他還熱心提供幫助。

診室內,羅鳳鳴的工作節奏不斷加快,但他對病患親和、耐心的態度始終不變,是病人溫暖的守護者。

一位結束面診,正準備離開的病人突然被羅鳳鳴“攔”下。“你現在多少斤?”原來這位病人曾因治療需要而服用激素,導致體重激增。“減到110斤就夠了,太瘦了也不好。”語重心長地說完這句話,羅鳳鳴隨即投入到下一個病人的面診工作中。

在與病患的交談聲中,不時夾雜著羅鳳鳴爽朗的笑聲。“累,並快樂著!”羅鳳鳴表示,作為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最值得驕傲的事。

( 四川日報記者 鄧翔灃)

吳於君:在脫貧攻堅一線踐行初心使命

名片

涼山州雷波縣箐口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奮鬥者心語】

我到箐口鄉工作以來,訪遍了全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到一戶一策、因戶施策。目前,箐口鄉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大家充分感受到了黨的扶貧政策帶來的溫暖,都懷著感恩之心而努力奮鬥。

【專訪】

5月1日上午,戴著“巡山檢查”字樣紅袖章的吳於君正和同事們在涼山州雷波縣箐口鄉小海村一組大坪子開展森林防火檢查。近期正逢農戶上山採筍高峰期,村民郭立梅騎著三輪車前往山上販賣小吃,吳於君對她的信息進行了詳細登記,並向她宣傳森林防火知識。

自1999年7月參加工作至今,吳於君20多年來一直在鄉鎮基層工作。她說,自己所在的雷波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踐行初心使命,應該把汗水灑在脫貧攻堅一線。

當天,吳於君還來到箐口鄉紅巖村,叮囑村黨支部書記胡文全要跟蹤貧困戶王昌德的愛人辦理殘疾證事宜。王昌德妻子胡義香是精神病人,又有孩子要撫育,有一定返貧風險。“通過協調縣殘聯,經過鑑定後就能為其辦理殘疾證,每月胡義香就能收到固定的生活補助,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吳於君說。

2016年6月,吳於君主動請纓到雷波縣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箐口鄉工作。該鄉轄9個村,其中7個為貧困村,貧困戶達565戶2383人。吳於君白天跑工地,協調建設用地、建築材料運輸等問題,晚上召開群眾大會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引導群眾移風易俗、改變觀念。堅持苦幹、實幹,在3年時間內,她帶領幹部群眾完成857套貧困群眾的住房建設;新建道路74.5公里,新修4所幼教點,5處村活動場所。

目前,箐口鄉已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吳於君說,脫貧只是第一步,好日子還在後頭。箐口鄉將加大對全鄉1.7萬餘畝核桃的管護力度,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同時,以箐口鄉“苗寨三A”景區打造為依託,發展特色產業,建成全鄉千畝蘆筍產業和竹產業基地,真正讓廣大農戶吃上旅遊飯,發上旅遊財。

(四川日報記者 何勤華)

苗良田:竭盡所能為成都發展添磚加瓦

名片

中建八局鳳凰山體育公園項目總指揮長

【奮鬥者心語】

成都正打造“世界賽事名城”,鳳凰山體育公園是重要載體之一。我將帶領我的團隊,竭盡所能,為成都的發展添磚加瓦。

【專訪】

5月1日,剛剛忙完成都金融廣場項目協調工作的苗良田來不及吃晚飯,便奔赴2021年成都大運會的重要場館之一——鳳凰山體育公園,與項目技術人員一道,檢查鋼結構的焊縫質量。對他來說,這樣的奔波早已習以為常。

“這條焊縫形狀不規則,有明顯凹坑,這種質量缺陷在我們項目裡絕對不允許出現。”在鳳凰山體育公園專業足球場,小到一條焊縫,大到現場的物資調度、人員組織、設備安裝,苗良田都瞭然於心,中建八局鳳凰山體育公園項目凝結了他太多心血,在他的帶領下,項目團隊創造了國內同等規模的體育場館工期最短紀錄。

截至4月底,該項目已組織超過1.3萬噸鋼構件、9萬噸鋼筋、4萬噸週轉料具、46萬立方米混凝土、130萬平方米模板進場,並在高峰期組織超過5000名技術人員、工友進場施工作業,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

然而,取得這一建設進度並不容易。2月7日,鳳凰山體育公園項目順利拿到了成都市住建局頒發的第一張疫情期間復工通知書,成為全市首家復工的工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項目建設,為確保項目如期開工,苗良田操了不少心。

“前期最難的是防疫物資的準備,沒有足夠物資儲備,我們也不敢貿然開工。”為解決這一問題,苗良田積極協調中建八局海外資源,通過海外掃貨等方式儲備了第一批防疫資源,項目也因此順利開工。那段時間,苗良田常常睡不好覺,凌晨三四點的一條“貨已到,請放心”的微信,就能讓他興奮半天。

防疫物資到位,緊接而來的是各地封村封路,工友們不能及時返工的難題。為此,苗良田主動與成都城投集團聯合,一方面,通過與各勞務輸出地政府部門協調,主動派車參加“春風行動”。另一方面,提前與分包隊伍協商,讓工友提前在家隔離14天,節約上工時間。

最終經過努力,鳳凰山體育公園項目在3月中旬上工人數達2500餘人,4月中旬達4000餘人,並且由於管控到位,項目沒有出現一例感染患者。

(四川日報記者 郝勇)

左治建:用匠心守護初心

名片

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焊接高級技師、首席技能專家

【奮鬥者心語】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優秀的焊接工人,要做就做到最好。20多年來,我一直用心雕琢著每一個零部件,用匠心守護“動力強軍、科技報國”的初心。

【專訪】

“質量是關鍵,要幹就幹到最好。”4月29日,左治建摘下焊工帽對記者說。

在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鈑金分廠,提起左治建,幾乎人人都會為他的技藝豎起大拇指。自1999年進廠後,左治建在電焊工的崗位上,苦練焊接方法和技巧,逐步掌握了手工氬弧焊、二氧化碳焊、氣焊和電焊等高難度焊接工藝。

航空發動機是結構極為複雜的高精尖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手工操作者的精心打磨。作為公司焊接技能專家,左治建最擅長航空發動機0.2-2.0mm的薄壁零件氬弧焊工作,對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的鈑金件焊接變形有獨到研究。曾經,在公司“生命工程”大發型號鈦合金薄壁鈑焊大機匣製造生產中,在公司加工該類大尺寸鈦合金薄壁鈑焊機匣剛剛起步,處於試製摸索階段,同時國內大尺寸鈦合金焊接變形控制技術尚無成熟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左治建與團隊一起努力,有效解決了該焊接變形難題,焊接合格率由最初的30%提高到95%以上。僅此一項科技攻關,每年為公司節約費用幾千萬元。他對公司承擔的某型“兩機專項”任務渦輪支承機匣組件加工流程和工藝進行優化,極大提高了加工質量和效率,相關支板焊後檢測、校形加工時間由40小時縮短到4小時,效率提高了10倍。

“一個人的能力強不算強,要團隊強才是真強,才能真正提升公司整體制造加工水平。”這是左治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將自己的實踐經驗轉化成專業技術成果,積極申報科技成果3項,還撰寫12篇高質量的專業論文,製作微課供大家學習。

2016年1月,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首個以勞模個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左治建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作為工作室團隊的核心,左治建帶領團隊成員為公司攻堅克難,突破技術瓶頸,創新工藝方法,挑起焊接人才培養的重擔。工作室成立4年來,已培養出公司青年標兵1名、勞模2名、“成都工匠”1名、“中央企業技術能手”1名。

(四川日報記者 劉春華 郝勇)

蒙媛:用心用情讓用戶感到溫暖

名片

國家電網廣安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

【奮鬥者心語】

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豐富自己的勞動技能,提高工作能力,積極向上,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勞動者。

【專訪】

4月27日,廣安市前鋒區臺泥(廣安)水泥有限公司的車間裡,蒙媛不時拿筆在本子上勾勾畫畫。

為了把疫情對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國家電網廣安供電公司啟動綜合能源策劃項目,讓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下沉到企業,瞭解企業在用電方面面臨的問題,為企業節省成本。

在和企業交流中,蒙媛瞭解到臺泥(廣安)水泥有限公司想新建一間電力控制房,她馬上來到該公司車間,為其測量數據、做起規劃。“以前我們自己建的電力控制房,規劃很不專業,給公司造成了一定損失。”該公司技術人員表示,“現在有了國家電網的同志為我們做規劃,就放心多了。”

蒙媛曾是國家電網廣安供電公司一名電能表修校工,在這一崗位工作了20年。“把工作做到極致,做最優秀的自己”是她的座右銘。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她先後獲得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範、國家級“蒙媛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四川電力行業“十大工匠”等稱號。

2019年,蒙媛從技術部門轉到營銷部門,成為國家電網廣安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做技術比較單純,現在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對溝通協調能力要求很高。”蒙媛說。

剛剛轉崗時,她就遇到了難題。當時,國家電網廣安供電公司在免費給用戶安裝智能電錶,以實現階梯電價收費,但廣安有一個小區居民一直都不願意安裝。

“當時我就納悶了,又不收錢,為什麼居民拒絕呢?”蒙媛通過走訪瞭解到,該小區用戶要求供電公司把10多年前購買老電錶的錢退了,才願意安裝智能電錶。於是,蒙媛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為其講解智能電錶的好處。“我給他們算賬:安裝智能電錶後,夏天晚上開空調才0.1元一度電,非常划算。”經過1個多月的溝通,該小區大多數用戶終於同意安裝智能電錶。

“做技術工作時,就要處理好每個細節,力爭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用電體驗;做服務工作時,就要用心用情與客戶溝通,幫助用戶解決問題,讓用戶感到溫暖。”蒙媛說。

(四川日報記者 何浩源)

(責編:高紅霞、羅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