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導語

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政治、文學、軍事、藝術等各方面皆有獨領風騷的人物。而這些是古代成年人的世界,在此之外有一獨特而可愛的群體—

兒童,他們是古代成年人的成長的最初階段,以是眾多垂暮之人的回顧一生最難忘的美好時光古代兒童有著"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純真,有"溪頭臥剝蓮蓬"的萌動,亦有"十歲載詩走成馬"的驚豔絕絕。在與現今甚異的古代,孩提時期的童年時光是怎樣度過的呢?古代兒童十分看重教育,童年亦是古代教育的重要起步階段。

古代兒童的教育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與禮儀教化相適應,以"德"為教育思想的核心。而在教育學習之外,本性天真的古代兒童亦有大量充滿童趣的遊戲,以及形形色色精妙的玩具,皆是他們歡聲笑語的源泉。在古代的繁華盛世,亦或動盪不安局勢之下,街巷坊間與山野田間,總有他們童年時光中笑看人間的自然純真。

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古代尚德的啟蒙教育

兒童的教育成為啟蒙,"蒙"在《易經》的卦辭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蒙學概念的表述,強調的是兒童教育的在於以兒童為本,注重兒童需要,並非施教者的施加。這種兒童教育思想貫穿中國古代兒童教育的始終。從尚德的思想薰陶,到有教無類的普及,甚至古代兒童教育所用的教材皆是"以兒童為本"的古代兒童教育思想的體現。

  • 1.以"德"核心的教育思想

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易經》是古代兒童教育的思想起源,孔子等教育先賢的兒童教育思想皆可溯源於《易經》,受其影響下的儒家經典著作中蘊含的儒家精神文化的更是影響古代兒童教育思想的關鍵。古代兒童的教育思想與當時的封建階級意識和儒家精神文化的整體氛圍密切相關。

古代兒童教育的思想核心"尚德"即以人為貴,天下一家;以德為據,體道成聖;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強調人為萬物之本,卻不追求人的獨立性,而是崇尚"天下一家"的群體和諧思想,這在古代兒童的教育之後便已滲透。"教"的核心意義在於道德倫理,而非個人的獨立性,從兒童時期的教育開始便追求個人自覺適應禮仁制度下的人倫秩序,主張的培養"君子"、致身"仁義",要求知行合一,注重德行修養,以天下為己任,積極入世經世,以達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理想。

  • 2.有教無類的普及教育

中國古代設有官學,卻是古代具有很強封建階級性質成年人的培養機構,針對古代兒童的教育的機制是私學,儒家"有教無類"的思想的普及使得私學的創辦更加興盛,尤其是民間。私學興起於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下,儒道墨法四家皆有私學,孔子的私學更具有普及性,不論身份地位皆可入學。

唐宋時期,官學的興起和科舉制度的完善,使得幼兒以上年齡階段的私學創辦受創,兒童的私學卻逐漸興起,在民間的兒童啟蒙教育更為繁榮興盛。宋元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城鎮鄉村蒙學階段的私學教育類型多樣,數量豐富,有村學、義學、族塾、鄉校、小學、冬學、村塾、廟學等各種形式。

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 3.系統的兒童啟蒙教材

自先秦時期,古人就注重對兒童教育所用教材的編寫,往往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詩賦。魏晉南北朝時期,《顏氏家訓》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教材。隋唐時期,兒童教育全新發展,更有流傳至今的"三百千千弟子規",也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弟子規》等兒童啟蒙教材。

古代兒童的蒙學教材多從經、史、子、集中汲取精華,並融入符合古代社會生活實踐的人生哲理、處世之法等智慧,目的在於培養兒童封建倫理綱常思想等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教材文字淺顯易懂,韻律和諧,朗朗上口,甚至常常配有形象生動的圖畫。蒙學教材中常有的歷史人物、故事、諺語等在民間流傳甚廣,亦是當時普通百姓的通俗讀物。

豐富多樣的古代兒童遊戲

古代兒童本性十分純真,在父母的關懷愛護之下,他們在接受啟蒙教育之外,更多的是結伴嬉樂,遊戲玩耍,生活中的動物、植物是他們童年生活之中最有趣的玩伴,更有豐富多彩的遊戲方式和玩具。整體看來古代兒童的遊戲主要有與智力開發、運動和文藝、日常生活,動植物有關的幾種方式。

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 與智力有關的遊戲

益智類的遊戲是古代兒童遊戲的精華,更是中國古代遊戲的的主要構成,其多是將娛樂遊戲與智力開發相互融合,玩的時候要用腦、鬥智。諸如棋牌類遊戲,主要有圍棋、象棋,以及各種民間雜棋、骰子戲、紙牌等。另外還有拼擺類遊戲,類似於拼圖遊戲,主要有燕几圖、七巧板、"傷腦筋十二塊"、益智圖、九連環、"華容道"等。這些可以說是古代兒童智力遊戲的代表,以其充分的科學原理,具有很高的鍛鍊兒童智力的價值,甚至流傳至今。

  • 與運動、文藝有關的遊戲

與益智類的遊戲相比,運動和文藝類的古代兒童遊戲娛樂性更強,運動遊戲注重兒童的體力鍛鍊,文藝遊戲又增添文學藝術的氣息。

古代兒童的運動遊戲主要有角抵類,即人與人的互相角力,運用自己的力量或外力來壓倒對方,包括摔跤、拔河、鬥牛(頭對著頭作角抵之戲)等。球類遊戲,包括手球、跳鞠、馬球、踏球、竿球、木射、捶丸、擊球、踢毽子等。

冰水類遊戲,主要有游水、打水仗、弄潮、賽舟、垂釣、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投擲和射擊遊戲,包括拋磚、抓子兒、擲錢、彈弓、射箭、投壺、吹箭等。運動遊戲還有抖空鐘(扯鈴),踩高蹺、抽陀螺、放風箏、捉迷藏、打鞦韆、一騎竹馬、滾鐵環、爬竿子、跳大繩等。

文藝遊戲是指各種文藝形式的兒童遊戲,主要包括歌舞、兒童演劇、兒童歌謠、講故事等形式。亦有繞口令、猜謎語(燈謎)、迴文、拆白道字、"頂針續麻"、拍七、詩鐘

等文字語言遊戲。

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 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遊戲

生活遊戲是指兒童自發地模仿成人的社會生活內容而進行的遊戲。如生產勞動中的職業類型、買賣生意等;家庭生活中的家庭禮儀、親子關係、飲食起居、生活方式等;文化生活中的

演劇唱戲、說書雜耍、教書為師等,均常被兒童加以模仿遊戲

  • 與動物有關的遊戲

古代兒童豢養的小動物的種類很多,亦有許多與動物之間的娛樂遊戲。諸如養油葫蘆、養金鐘、養蟈蟈、養鴿、養貓、養狗、養小雞、養小鴨等等,亦有捕蟬、捉鳥、捉蝴蝶、捕蜻蜓、養蟋蟀、鬥雞、鬥鴨、鬥鵝、鬥鶴鶉、鬥蟻、鬥蟋蟀等娛樂遊戲。

精巧絕妙的古代兒童玩具

古代兒童不僅有豐富多樣的遊戲方式,更有眾多的玩具,其巧妙的設計和有趣的造型深受孩子們的青睞。並在被兒童玩耍的的同時發揮其在啟蒙教育中的作用。中國古代兒童的玩具皆為手工製作,主要有木製品、陶瓷品、繡製品,造型豐富,設計精巧。

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木製品主要是各種手工雕刻製作的動植物模型、人物模型、刀劍模型以及設計精巧的其他玩具,許多益智和運動遊戲中的遊戲輔助也多是木質,諸如撥浪鼓、蟈蟈籠子、七巧板等。繡製品主要是造型生動的各色荷包,尤其是端午用以辟邪驅毒的香包,深受兒童喜愛。就連童手球遊戲主中玩耍的拋球和拍球,都是是"團絮而成,繞之以線。"有些還帶有彩穗,形同繡球、綵球。

兒童玩具中最精彩的是陶瓷玩具,這與唐宋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密切相關。陶瓷類的古代兒童玩具有造型生動的人物動物模型,更有可以直接玩耍的鈴、哨、球等,不僅造型精巧,青綠、黃褐、透明等釉料使得這些玩具更加形象優美。

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古代兒童的苦與樂

古代兒童亦有純真稚拙的本色,亦充滿奇幻的想象力,詩歌中常能見到他們嬌憨純真的歡樂形態。《稚子弄冰》中,孩子用絲繩把銅盆裡的堅冰穿起來當鑼敲,"敲成玉磐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充滿了玩冰遊戲時的縱情歡樂;妙想。

《幼圃》中"稚子落成小金谷,蝸牛卜築別珠宮",稚童發揮想象,將庭院中的一方石中間挖空後又用土填實,栽上花草種上蔬菜,築成一方樂園。

無論是獨自一人還是結伴成隊,他們總有新奇的遊戲方式,似乎無論何處他們都能展露笑顏。然而,古代兒童的喜樂悲歡總是不可避免的受到成年人世界的影響。李白受召入京時"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父母的愉悅亦牽絆著古代兒童的喜悅。李商隱詩作中描述古代兒童專心學習時的場景,"曲躬牽窗網,略唾拭琴漆。有時看臨書,挺立不動膝。"其中不減玩耍時的恣意歡快,更多的是面對師傅和學習時的端正謹守。

古代社會環境對兒童的生活影響最為突出,生平盛世中的他們受父母庇佑,衣食有依,可縱情玩耍,輕快歡愉。而在戰亂或是飢寒交迫的窘境中,歡樂亦是一種奢侈,更多的是過早的承受世間的苦難。 在眾多詩人筆下,"婦姑荷革食,童稚攜壺漿"的貧苦兒童早早地便懂得生存之不易;"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笠蓑是甲,雨從頭上溼到胛"中的兒童已知勞作之苦;更有有"布嫋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裡裂""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

的窮困之苦。

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慈幼需要的傳統

中國自古便有愛幼護孤的仁愛思想,古代亦有道德觀念和法律制度來保障古代失恃失怙的兒童的生活,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薰陶下,亦受佛教思想的傳入的影響,慈幼恤孤的傳統深入中國古代禮法之中,亦受封建統治者的重視。

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社會形態造就古代社會中慈幼恤孤文化的特色。在中國古代,國家是家的延伸和擴大,擁有普天之臣、率土之濱的君主就是全天下人的家長,慈幼恤孤是"安撫子民,哺育百姓"的行政策略中的重要內容

並且在兒童是古代每個家族延續的源泉,受古代宗族香火延續觀念的影響,撫養照顧失恃失怙兒童的責任主要由宗族承擔。這種倫理政治和道德號召下的父權主義家長式的慈幼恤孤的仁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古代失恃失怙兒童的生活。

古時孩提生活:端坐書堂中,戲蝶阡陌裡,不言苦樂笑人間

此外,古代亦有宗教救助發揮慈幼恤孤補充作用。主要是唐宋時期及以後的佛教寺院中設置的福田院,用以收養孤兒、乞兒。佛教寺院的福田院經濟來源有多是官府供給、官置本錢的利息、寺院收入以及信眾的供施等等。這種慈幼需要有一定社會力量的參與,雖然沒有形成普遍的社會公益和慈善,卻是古代失恃失怙兒童的一層保護屏障。

結語

中國古代兒童的生活中,有尚德的啟蒙教育,亦有豐富多彩的娛樂遊戲,其中可以窺探到古代兒童的智慧機敏,輕快歡愉。在古代的洪波中,他們亦會承受著成年人世界帶來的戰亂飢寒,或是自幼失恃失怙,即使如此,本性純真的兒童留給人世間更多的是輕快的歡喜。

街巷田野間皆可是他們的玩樂場所,冰雪鳥獸皆可為他們歡樂的源泉,稚拙萌動,天真可愛的姿態令人難忘。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兒童遊戲研究》《論我國古代兒童教育思想的歷史成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