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导语

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政治、文学、军事、艺术等各方面皆有独领风骚的人物。而这些是古代成年人的世界,在此之外有一独特而可爱的群体—

儿童,他们是古代成年人的成长的最初阶段,以是众多垂暮之人的回顾一生最难忘的美好时光古代儿童有着"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纯真,有"溪头卧剥莲蓬"的萌动,亦有"十岁载诗走成马"的惊艳绝绝。在与现今甚异的古代,孩提时期的童年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呢?古代儿童十分看重教育,童年亦是古代教育的重要起步阶段。

古代儿童的教育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礼仪教化相适应,以"德"为教育思想的核心。而在教育学习之外,本性天真的古代儿童亦有大量充满童趣的游戏,以及形形色色精妙的玩具,皆是他们欢声笑语的源泉。在古代的繁华盛世,亦或动荡不安局势之下,街巷坊间与山野田间,总有他们童年时光中笑看人间的自然纯真。

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古代尚德的启蒙教育

儿童的教育成为启蒙,"蒙"在《易经》的卦辞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蒙学概念的表述,强调的是儿童教育的在于以儿童为本,注重儿童需要,并非施教者的施加。这种儿童教育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始终。从尚德的思想熏陶,到有教无类的普及,甚至古代儿童教育所用的教材皆是"以儿童为本"的古代儿童教育思想的体现。

  • 1.以"德"核心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易经》是古代儿童教育的思想起源,孔子等教育先贤的儿童教育思想皆可溯源于《易经》,受其影响下的儒家经典著作中蕴含的儒家精神文化的更是影响古代儿童教育思想的关键。古代儿童的教育思想与当时的封建阶级意识和儒家精神文化的整体氛围密切相关。

古代儿童教育的思想核心"尚德"即以人为贵,天下一家;以德为据,体道成圣;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为万物之本,却不追求人的独立性,而是崇尚"天下一家"的群体和谐思想,这在古代儿童的教育之后便已渗透。"教"的核心意义在于道德伦理,而非个人的独立性,从儿童时期的教育开始便追求个人自觉适应礼仁制度下的人伦秩序,主张的培养"君子"、致身"仁义",要求知行合一,注重德行修养,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经世,以达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想。

  • 2.有教无类的普及教育

中国古代设有官学,却是古代具有很强封建阶级性质成年人的培养机构,针对古代儿童的教育的机制是私学,儒家"有教无类"的思想的普及使得私学的创办更加兴盛,尤其是民间。私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儒道墨法四家皆有私学,孔子的私学更具有普及性,不论身份地位皆可入学。

唐宋时期,官学的兴起和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幼儿以上年龄阶段的私学创办受创,儿童的私学却逐渐兴起,在民间的儿童启蒙教育更为繁荣兴盛。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城镇乡村蒙学阶段的私学教育类型多样,数量丰富,有村学、义学、族塾、乡校、小学、冬学、村塾、庙学等各种形式。

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 3.系统的儿童启蒙教材

自先秦时期,古人就注重对儿童教育所用教材的编写,往往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诗赋。魏晋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教材。隋唐时期,儿童教育全新发展,更有流传至今的"三百千千弟子规",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儿童启蒙教材。

古代儿童的蒙学教材多从经、史、子、集中汲取精华,并融入符合古代社会生活实践的人生哲理、处世之法等智慧,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封建伦理纲常思想等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教材文字浅显易懂,韵律和谐,朗朗上口,甚至常常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蒙学教材中常有的历史人物、故事、谚语等在民间流传甚广,亦是当时普通百姓的通俗读物。

丰富多样的古代儿童游戏

古代儿童本性十分纯真,在父母的关怀爱护之下,他们在接受启蒙教育之外,更多的是结伴嬉乐,游戏玩耍,生活中的动物、植物是他们童年生活之中最有趣的玩伴,更有丰富多彩的游戏方式和玩具。整体看来古代儿童的游戏主要有与智力开发、运动和文艺、日常生活,动植物有关的几种方式。

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 与智力有关的游戏

益智类的游戏是古代儿童游戏的精华,更是中国古代游戏的的主要构成,其多是将娱乐游戏与智力开发相互融合,玩的时候要用脑、斗智。诸如棋牌类游戏,主要有围棋、象棋,以及各种民间杂棋、骰子戏、纸牌等。另外还有拼摆类游戏,类似于拼图游戏,主要有燕几图、七巧板、"伤脑筋十二块"、益智图、九连环、"华容道"等。这些可以说是古代儿童智力游戏的代表,以其充分的科学原理,具有很高的锻炼儿童智力的价值,甚至流传至今。

  • 与运动、文艺有关的游戏

与益智类的游戏相比,运动和文艺类的古代儿童游戏娱乐性更强,运动游戏注重儿童的体力锻炼,文艺游戏又增添文学艺术的气息。

古代儿童的运动游戏主要有角抵类,即人与人的互相角力,运用自己的力量或外力来压倒对方,包括摔跤、拔河、斗牛(头对着头作角抵之戏)等。球类游戏,包括手球、跳鞠、马球、踏球、竿球、木射、捶丸、击球、踢毽子等。

冰水类游戏,主要有游水、打水仗、弄潮、赛舟、垂钓、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投掷和射击游戏,包括抛砖、抓子儿、掷钱、弹弓、射箭、投壶、吹箭等。运动游戏还有抖空钟(扯铃),踩高跷、抽陀螺、放风筝、捉迷藏、打秋千、一骑竹马、滚铁环、爬竿子、跳大绳等。

文艺游戏是指各种文艺形式的儿童游戏,主要包括歌舞、儿童演剧、儿童歌谣、讲故事等形式。亦有绕口令、猜谜语(灯谜)、回文、拆白道字、"顶针续麻"、拍七、诗钟

等文字语言游戏。

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 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游戏

生活游戏是指儿童自发地模仿成人的社会生活内容而进行的游戏。如生产劳动中的职业类型、买卖生意等;家庭生活中的家庭礼仪、亲子关系、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文化生活中的

演剧唱戏、说书杂耍、教书为师等,均常被儿童加以模仿游戏

  • 与动物有关的游戏

古代儿童豢养的小动物的种类很多,亦有许多与动物之间的娱乐游戏。诸如养油葫芦、养金钟、养蝈蝈、养鸽、养猫、养狗、养小鸡、养小鸭等等,亦有捕蝉、捉鸟、捉蝴蝶、捕蜻蜓、养蟋蟀、斗鸡、斗鸭、斗鹅、斗鹤鹑、斗蚁、斗蟋蟀等娱乐游戏。

精巧绝妙的古代儿童玩具

古代儿童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游戏方式,更有众多的玩具,其巧妙的设计和有趣的造型深受孩子们的青睐。并在被儿童玩耍的的同时发挥其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儿童的玩具皆为手工制作,主要有木制品、陶瓷品、绣制品,造型丰富,设计精巧。

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木制品主要是各种手工雕刻制作的动植物模型、人物模型、刀剑模型以及设计精巧的其他玩具,许多益智和运动游戏中的游戏辅助也多是木质,诸如拨浪鼓、蝈蝈笼子、七巧板等。绣制品主要是造型生动的各色荷包,尤其是端午用以辟邪驱毒的香包,深受儿童喜爱。就连童手球游戏主中玩耍的抛球和拍球,都是是"团絮而成,绕之以线。"有些还带有彩穗,形同绣球、彩球。

儿童玩具中最精彩的是陶瓷玩具,这与唐宋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密切相关。陶瓷类的古代儿童玩具有造型生动的人物动物模型,更有可以直接玩耍的铃、哨、球等,不仅造型精巧,青绿、黄褐、透明等釉料使得这些玩具更加形象优美。

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古代儿童的苦与乐

古代儿童亦有纯真稚拙的本色,亦充满奇幻的想象力,诗歌中常能见到他们娇憨纯真的欢乐形态。《稚子弄冰》中,孩子用丝绳把铜盆里的坚冰穿起来当锣敲,"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充满了玩冰游戏时的纵情欢乐;妙想。

《幼圃》中"稚子落成小金谷,蜗牛卜筑别珠宫",稚童发挥想象,将庭院中的一方石中间挖空后又用土填实,栽上花草种上蔬菜,筑成一方乐园。

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结伴成队,他们总有新奇的游戏方式,似乎无论何处他们都能展露笑颜。然而,古代儿童的喜乐悲欢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成年人世界的影响。李白受召入京时"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父母的愉悦亦牵绊着古代儿童的喜悦。李商隐诗作中描述古代儿童专心学习时的场景,"曲躬牵窗网,略唾拭琴漆。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其中不减玩耍时的恣意欢快,更多的是面对师傅和学习时的端正谨守。

古代社会环境对儿童的生活影响最为突出,生平盛世中的他们受父母庇佑,衣食有依,可纵情玩耍,轻快欢愉。而在战乱或是饥寒交迫的窘境中,欢乐亦是一种奢侈,更多的是过早的承受世间的苦难。 在众多诗人笔下,"妇姑荷革食,童稚携壶浆"的贫苦儿童早早地便懂得生存之不易;"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中的儿童已知劳作之苦;更有有"布袅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的穷困之苦。

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慈幼需要的传统

中国自古便有爱幼护孤的仁爱思想,古代亦有道德观念和法律制度来保障古代失恃失怙的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亦受佛教思想的传入的影响,慈幼恤孤的传统深入中国古代礼法之中,亦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形态造就古代社会中慈幼恤孤文化的特色。在中国古代,国家是家的延伸和扩大,拥有普天之臣、率土之滨的君主就是全天下人的家长,慈幼恤孤是"安抚子民,哺育百姓"的行政策略中的重要内容

并且在儿童是古代每个家族延续的源泉,受古代宗族香火延续观念的影响,抚养照顾失恃失怙儿童的责任主要由宗族承担。这种伦理政治和道德号召下的父权主义家长式的慈幼恤孤的仁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古代失恃失怙儿童的生活。

古时孩提生活:端坐书堂中,戏蝶阡陌里,不言苦乐笑人间

此外,古代亦有宗教救助发挥慈幼恤孤补充作用。主要是唐宋时期及以后的佛教寺院中设置的福田院,用以收养孤儿、乞儿。佛教寺院的福田院经济来源有多是官府供给、官置本钱的利息、寺院收入以及信众的供施等等。这种慈幼需要有一定社会力量的参与,虽然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公益和慈善,却是古代失恃失怙儿童的一层保护屏障。

结语

中国古代儿童的生活中,有尚德的启蒙教育,亦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游戏,其中可以窥探到古代儿童的智慧机敏,轻快欢愉。在古代的洪波中,他们亦会承受着成年人世界带来的战乱饥寒,或是自幼失恃失怙,即使如此,本性纯真的儿童留给人世间更多的是轻快的欢喜。

街巷田野间皆可是他们的玩乐场所,冰雪鸟兽皆可为他们欢乐的源泉,稚拙萌动,天真可爱的姿态令人难忘。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论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的历史成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