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不可能“只過嘴不過肺”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呼吸內科博士 翟惠芬

本報記者 江 越

吸菸嚴重危害健康是眾所周知的。但有些菸民戒不了煙,便心存僥倖,在抽菸時不將煙氣吸進肺內,只經過喉嚨從鼻腔噴出或直接從口腔噴出,認為“煙不過肺”就對身體沒有傷害。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呼吸內科博士翟惠芬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這種說法是自欺欺人,只要吸菸,就不可能不過肺。

吸菸不可能“只過嘴不過肺”

在吸菸的一瞬間,煙霧就隨吸氣氣流快速進入肺部;就算吸菸時沒有將煙氣吸入肺內,但呼出的煙霧會再次被人體吸入,相當於吸二手菸,煙氣中有害化學物質、致癌物質通過呼吸進入肺內,並吸附在衣物上,增加自己和家人患呼吸道疾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同時,這種抽菸方式對口腔、喉嚨的損傷刺激依然存在。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殘留在口腔、鼻、咽、喉等位置,使唾液腺發炎,味蕾受損,口味和嗅覺能力大大減弱,還會導致口臭、牙齒變黃變黑、牙周病、口腔白斑病等疾病,同時患口腔癌、支氣管癌、喉癌等癌症的幾率也大大增加。此外,殘留在口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及致癌物會隨著唾液、食物進入胃腸道,破壞胃黏膜,引起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胃病,並增加胃癌發病風險。

由此可見,一些菸民所謂的“只過嘴不過肺”不過是一種心理安慰,這種吸菸方式對身體的傷害依然巨大。戒菸勢在必行,萬不可抱有僥倖心理。對於煙齡較長、戒菸困難的人群,翟惠芬建議到綜合醫院戒菸門診就診,經過評估在科學指導下戒菸;戒菸過程中儘量控制量,選擇低焦油含量的香菸;加強身體保健,如補充維生素、多鍛鍊,多吃雪梨、銀耳、百合、山藥等清熱潤肺的食物等;吸菸前後和平時都要多喝水,以減少有害物質黏附口腔,喝水也能有效降低對吸菸的渴求;也可適當嚼口香糖轉移注意力,請家人朋友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