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四大守候愛情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來源:金融老編輯

原標題:那些在四大守候愛情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遙記念大學的時候,曾經流行過一句話,最好的愛情是勢均力敵,彼此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切勿為了誰而放棄自己的目標。在一起是緣,分開了也不會怨恨彼此。

當年流行這句話,是因為面臨大學畢業,許多情侶要準備分道揚鑣時候所發出的感慨。有的人找到了大城市的工作,另一半卻為了家庭準備回小城鎮發展;有的人取得了美國名牌大學的offer,另一半卻只想在國內安穩工作。這麼多的分歧,引發了人生第一次關於愛情還是奮鬥的艱難選擇。

當然,最可悲的不是在那次分歧中選擇分手的人,最讓人唏噓的是在分歧中規避分歧,在選擇中逃避選擇的那群人,他們遞延了自己的選擇權,沒有及時將問題擺清楚,而是去等待另一半,天真地以為彼此再奮鬥幾年,有了一定的身家,就能克服苦難,搬到另一半的城市或是一起搬到另一座城市,繼續前緣。等到幾年過去後,感情生變,再來責怪對方,訴說自己這麼多年的等待有多麼的艱辛,而對方又是多麼的無情。

那些在四大守候愛情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四大”中還真不乏這樣的痴情女子。於是一等再等,蹉跎了青春。進四大的時候秀色可餐,幾年工作下來,人如黃花。就算對方還真的在另一座城市艱苦奮鬥期待與你彼時重逢,等到他再次見到你的時候,大概也沒了興致。而且“四大”有一種魔力,就是容易讓人在忙碌中失去自我,彷如溫水煮青蛙一樣,煮著煮著你也就放棄掙扎,得過且過。於是一天天過去,你好像再也不期待愛情了。

近來身邊就發生了好幾起這樣的case,有的女孩子為了男孩子千里迢迢搬到了陌生的城市,而且大家也知道,internal transfer並沒有那麼容易,女孩子這麼做肯定是付出了不少心血。然而呢?剛到陌生的城市沒多久,男孩子就提出了分手。倒也不是因為有了第三者,而是真的分開久了,感情就會生變。說到底,就是沒感覺了,勉強不來。

有的女孩子等男孩子出國讀書,讀完回來就結婚。結果書還沒讀完,男生就提出了分手。因為男生想留在國外工作,而女生還想繼續在四大奮鬥幾年。

我就在想了,大家平時做項目的時候感覺都還挺利索的,deadline啊計劃啊搞得一套一套的,客戶上午發了需求大家晚上就必須給出答覆。為什麼這麼幹淨利落的人,到了感情上,卻如此拖泥帶水?

那些在四大守候愛情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如果男孩子是你客戶,結婚是一個項目,deadline是30歲以前,現在男孩子告訴你他要去國外留學,而你已經28歲了,你會怎麼做?如果這是一個審計項目,客戶告訴你他們1~3月都沒空理你,等4月下旬你再過來吧,但是4月底就請交報告,你會怎麼做?好的,那我們四月下旬再過來吧?!

你不會的,對吧?你會告訴客戶你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多長的時間,deadline是什麼時候,你需要什麼資料,你會清楚地告訴客戶一週的時間是出不了報告的。可是為什麼你卻無法告訴那個男孩子,你等不了他2年呢?同時你會對客戶做出風險評估,你會去了解為什麼他們要你4月下旬再過來,是不是有什麼隱瞞?那你為什麼不對你的另一半做一個風險評估呢?他為什麼要等到留完學、工作幾年再來和你結婚,他是不是對你有什麼隱瞞?

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是想要keep住這位客戶,你就會付諸行動,與客戶詳細探討審計計劃,瞭解客戶的難處與困境,積極主動地幫助客戶解決這些問題,探究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儘早地開始審計又不耽誤客戶的時間。總之,你一定是會盡可能早的介入到客戶的工作中,以防止你miss deadline,或是你和客戶有什麼誤解。

那些在四大守候愛情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個人認為,從來沒有等來的愛情,愛情一定是剛剛好的時間裡遇到剛剛好的人,刻意的等待只會帶來怨恨及悔悟。你會後悔自己這麼多年來為了對方放棄了多少機會,你會怨恨對方毀了你大半輩子的青春。可是這些怨恨及悔悟,真的都怪對方嗎?不是的,最應該怪的是你自己。感情容不得拖泥帶水,你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被人牽著走。

大學時候的那句話,同樣適用於現在。你應該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進,同時不忘從身邊人入手,永不停止物色更為合適的那個人。如果剛剛好在你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又一次遇上了當初那個男孩子,那麼說明你和他確實天生一對;如果沒有遇上,真的也沒什麼好糾結的,身邊人難道不比他更為合適嗎?

或者說,如果你真的一心一意就想跟這個男孩子在一起,那你從一開始就不能放任他去發展。你會想盡方法介入他的生活,比如你可以一起出國留學,或是從一開始就要求他來你所在的城市工作。儘早把這些問題開誠佈公的說出來,就像做審計一樣,從一開始就應該做風險評估,確定自己是否能接這個客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