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金代后宫制度的兴衰起落

近年来,随着《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影视剧作品的热播,让历朝历代的帝王后院呈现在大众视野,随着剧情跌宕起伏,大众看的不亦乐乎,但是这些加入了现代人编撰和臆测的剧情,更多是供人娱乐一时而已。要真正了解后宫,还要看正史的记载,我们今天不赘述那些后宫八卦,严肃一点讨论讨论后宫的发展。

本文选择了金朝的后宫发展,看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入主中原之后,如何在稳固政权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习俗和儒家的礼制进行完美融合。一部金代的汉化史就是一部后宫的成长史,一部金代的发家史也是后宫的兴衰史,金朝的后宫发展表现出了与金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纽带关系。近百年的金代发展过程中,后妃制度完成了自己的兴衰起落,金朝建立之初的部落性逐渐被中原儒家的礼制改造,形成了具有中原特色的金朝制度,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制度财富。今天我们就认真梳理梳理金代后宫的历史。

与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金代后宫制度的兴衰起落

金朝版图

一、帝王家事制度化——金代后宫制度前传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后妃制度迎来首个创新期。秦始皇给后宫发展做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形成了"皇后"的称号。这要从秦始皇的自大说起,他自认为自己德超三皇功盖五帝,给自己赐予"皇帝"的称号,于是自然而然他的正妻就被叫做"皇后"。

其次,在他手里还建立起了涵盖太后、皇后、夫人等一系列等级严森,分工明确的后妃职责。在这个制度中,给"皇后"的地位定了基调,地位永固,不可动摇。但历史的讽刺无处不在,虽然设立了"皇后"这一职位和称号,但查遍史迹,也没有人找到秦始皇的皇后是谁。虽然不知道皇后,但秦始皇因为大一统,将各诸侯国的后妃们进行照单全收,于是形成了秦朝庞大的后宫数量。

与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金代后宫制度的兴衰起落

秦始皇

历史进入西汉时,后妃体制才日渐成型,最明显的是等级众多,级别严森,从建国初期的八个等级一度扩展到十四个等级,各等级内部也日渐细化。其中"皇后"为最高的一品等级,其他等级依次排列。在整个西汉,后妃的选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后妃不分贵贱,宫女不问出生。发展到东汉,因为皇帝刘秀的两袖清风,一心为国,反倒将前朝复杂的后妃简化到极致,等级一度只剩下两级,最多也就五个等级,人数也实现了锐减,甚至都不成体系。

虽然隋唐宋是中国历史最强盛的时期,但是我们在梳理这个时期的后宫发展中却有一种平平无奇的感觉。三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后世留名的后宫佳丽,武则天称帝算是尽人皆知,但后宫制度的发展没有大的突破。

与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金代后宫制度的兴衰起落

隋朝皇帝杨广

在隋朝时,"皇后"的地位仍旧很高,而且从前朝的后宫等级中单列了出来。独孤皇后时期,为稳固自己的地位,下设了一系列不同等级的妃位,而且还采取了一些在吃穿用度上的限制,算是对后宫制度的一些小调整。后来,因为继任的隋炀帝骄奢淫逸,隋朝的后宫人数实现了大规模的扩充。但那时的后宫也只是供隋炀帝的个人私欲所需,形不成一个完备的可以称其为社会制度的后宫。

唐朝的后妃制度沿用了隋朝,也是以"皇后"向下设立了八品级,每个品级人数不定,但会专门设置一些分管礼仪、服饰等职位的妃位。发展到宋朝的时候,沿用了前朝一些旧制,也进行了一些改进,算是进入了已经日渐完善的阶段。

但纵观以往历朝历代的后妃制度,都是以《周礼》为基本参考,并大多沿用了前朝的制度,这可能和金代之前的朝代本来就深受儒家思想浸染有关。除了对"皇后"地位的凸显,其他并无多少创新。但将后宫作为政治统治的一环已经比较明显了,尤其是"皇后",除去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的要求外,还要有母仪天下的德行。要用自己的方式为封建社会的黎民百姓树立榜样。

与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金代后宫制度的兴衰起落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画像

二、 一荣俱荣——金代后妃制度初创

金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统治者在各方面都实现汉化的策略。后妃制度在一系列制度改革中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区别于前朝的后妃,女真的后妃经历从起初的参政到后来的退居后朝的局面。

金代初创后逐步完成了从之前的奴隶社会到进入中原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制度融合的改进,从金太祖开始,汉化学习就拉开了序幕,这其中就包括了后妃制度。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一个游牧的少数民族一开始就学会周礼的规矩很显然比较难。金熙宗作为一个汉化代表的领头羊,在金代汉化过程的建章立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金代后宫制度的兴衰起落

金熙宗

进入熙宗统治的时期,在前期的汉化过程中,后宫方面也表现明显。尤其是统治阶级在融合的过程中做了表率作用,这和熙宗本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自幼浸染汉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也使得其在入主中原之后,比其他人要适应的多,一些女真守旧派就戏称金熙宗"宛然一汉家少年子也",可见其汉化的彻底。这也就决定了他在日后的一系列关于国家制度的建立上有更强大的动力。"天眷新制"的改革彻底实现了金代官职的制度化,完成了制度上的汉化。

在后宫发展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熙宗,一即位就开始大修宫殿,追封谥号。着手对后宫的制度进行了完善,形成了后和妃两个级别的后妃体系。此外,在与后宫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了职责和人员的细化。一个以"皇后"为中心,职能完善、等级严森的后宫制度雏形已经形成。

与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金代后宫制度的兴衰起落

金朝疆域图

三、 毁誉参半的完颜亮——金代后妃制度发展高速期

完颜亮是金朝的第四代皇帝,他是通过篡位当上皇帝的。但这也是一个深受汉文化影响的皇帝,在位期间,大力改革,最出名就是进行了迁都,这一举措加速了女真的汉化。一方面大力进行政治改革,另一方面也加强后妃制度的完善。政治上卖力的完颜亮,在私生活方面更是惊为天人,他不顾社会伦理的存在,宠幸了不同身份女子,包括兄长的妻子,叔叔的妻子等。

有一种为他荒诞行为的辩解,说他深受当时女真族收继婚的影响,因为金代入主中原之前是奴隶社会,女子是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而存在的,有原始群婚的传统,父亲死去时儿子可以娶母亲,兄长死去可以娶嫂子等这样的习俗,男子可以不分身份对女性进行任意接纳。历史上也有记载,"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的民族传统习俗。

与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金代后宫制度的兴衰起落

完颜亮雕塑

虽然在汉化过程之中开始落实汉族的婚姻制度,但完颜亮本来即位就不光彩,上位之后更是目无伦理,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一切的能力,残害了不少宗室女子,于是就有了那么多各种身份的后宫女性。但被后世冠以"千古淫帝"的完颜亮,因为自己的私欲也间接的促成了这段时期金朝后宫的快速发展。

到了金世宗时期,对完颜亮所遗留的一个异常臃肿的后宫,在人员和财务上进行大力精简。而且在这个时期,痴情的世宗在失去皇后之后再没有立后,也一定程度上放慢了金朝后宫的发展。发展到章宗即位的时候,女真已经实现了更全面的汉化,各项社会制度日渐完善,国家发展也达到了最鼎盛时期,此时也是金代后宫制度的巅峰时期。

四、一损俱损——后妃制度的衰落

金朝皇位传到第八代的时候,已经日显衰败之势,在乱世即位的金宣宗时期,金代已经是政局混乱,经济凋零,而此时的后宫也随之走向没落,第一表现是人数、妃位、消耗等锐减。哀宗末年已是社会动荡不安,生灵涂炭,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此时的后宫早已不复之前的奢华尊贵,金代的后妃发展到此时也必定随着金朝的灭亡而大幕拉下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和金朝的发展一样,金代的后妃制度在中国几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只是一个流星一般的存在,但因为它的少数民族特性;因为它与朝代紧密的联结,它从生到死的跌宕经历还是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与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金代后宫制度的兴衰起落

结语:回顾金代后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与金朝发展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发展格局。从金朝建立时的百废待兴中出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脉络,又随着金朝的衰落走向衰落和死亡。它在金朝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无法量化衡量,但也无法改变其在金朝汉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但作为中国历朝历代后妃发展的一个中间环节,金代后妃制度,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其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这其中所独有的民族特性与千年的中原文化的交流和撞击,也给后妃制度加入了特色鲜明的一抹色彩。后妃制度的发展,好像确实没有那些影视剧演出的后宫争斗悬疑精彩,但他作为历史脉络中一个独立的存在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为后世更深入透彻的了解帝王后院提供了更真实的参照。

参考文献:

1、《金代后宫制度初探》

2、《金代后妃研究》

3、《中国历代后妃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