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濁世翩翩佳公子納蘭性德

文 | 觀象齋主人

納蘭性德出身高門顯貴,自幼錦衣玉食,文采蘊籍,儒雅風流。少年早登科甲,任御前侍衛,頗得康熙皇帝喜愛信任,真是佔盡上天眷顧。但正所謂得必有失。先是他所摯愛的妻子先他而去,納蘭性德思念亡妻,心中常有鬱結之情思,後來他也因偶感風寒而英年早逝。但他留下了很多動人的詞作,被稱為清代第一詞人。

一,豪門出身的文武雙全貴公子

據說乾隆皇帝看到《紅樓夢》時說:“此明珠家事也”。這裡說的明珠就是納蘭性德的父親。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濁世翩翩佳公子納蘭性德


納蘭明珠為康熙朝重臣,姓葉赫那拉氏,滿州正黃旗人。曾擔任內務府總管、六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支持康熙帝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治理黃河、平定噶爾丹、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恢復議政內大臣、光祿大夫,不再受到重用。後來於康熙四十七年病死。納蘭性德就出生在這一代權臣的榮華富貴之家。

乾隆的話是有根據的,他家的經歷與紅樓夢中賈府的經歷很相似,與曹雪芹的家世也很相似。都曾經是天子近臣,曾經有過極其繁華興盛的光景,也都有由盛轉衰的沒落經歷。納蘭性德死於康熙二十四年,並沒有經歷他父親被罷黜下獄後的淒涼。他的一生都在富貴中度過。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濁世翩翩佳公子納蘭性德


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八歲考上舉人,參加殿試之時,在康熙皇帝威嚴的注視之下,納蘭性德從容不迫,文章寫的條理清晰,論證嚴謹,一手書法極其漂亮,所有考官都認為是傑出人才,賜進士出身。康熙皇帝非常賞識他,封他一等侍衛,這是正五品的官銜,比很多進士初次做官的品級都高。而且康熙多次讓他隨駕出巡,還曾奉旨出使,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對他信任有加。

他的儀容風姿也是優雅出眾。曹雪芹的祖父,容若的同僚、好友曹寅後來在他的詩中也道:“ 憶昔宿衛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嬌好 ”。此外崇武是滿人傳統,容若自幼習騎射,少年時代已是狩獵好手。還曾因騎術出眾到上駟苑馴馬。納蘭性德,幾乎就是當時完人的代名詞。在電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中,納蘭性德甚至還成了康熙的情敵。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濁世翩翩佳公子納蘭性德


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的爺爺曹寅都是御前侍衛,兩人都是文采出眾,家世顯赫。事實上兩人的同事關係非同一般,在曹寅任江寧織造以後,納蘭性德隨康熙皇帝南巡,住在江寧織造府。納蘭性德與曹寅依然有詩文交往。納蘭有詞《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此外還著文《曹司空手植樹記》。這也可算是一段文壇佳話了。

二,深於情者必短於壽,納蘭性德的情殤

古語有云:“情深不壽”。納蘭性德用情太深,而他摯愛的妻子盧氏由天不假年,早早離他而去。盧氏聰明美麗,文化修養極高,和納蘭性德有許多共同語言。他的早亡,是納蘭性德一生的情殤。後來納蘭性德寫了許多感人肺腑的詞作來懷念她。我們來看其中一首。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清淚盡,紙灰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濁世翩翩佳公子納蘭性德


納蘭詞素稱哀感頑豔,真情動人。寫這首詞時盧氏已經去世三年了。納蘭性德在她去世三年忌日的夜裡對她的思念之情依然如此愁腸百轉,悽清纏綿。

詞一開頭,納蘭寫到,傷逝之情,離別之恨何時能是個盡頭?階前雨聲漸停夜寒更深,正是適合葬花的天氣,離別悠悠三載,如果這是一場夢,早該醒過來了。你一定是覺得人間沒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處的黃泉,雖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你倒是去了那清淨之地,而我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的約定,就這樣被你拋棄。

如果可以寄書信到黃泉該多好,好讓我知道你這些年過得怎樣,是誰在身旁照顧你。夜深了,我仍然輾轉反側,無法入睡,不忍再彈奏那哀怨悽婉的琴絃。讓我們來生再結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來生,我們兩個仍然無法長相廝守。而今,我的淚水已經流盡,紙錢燒成灰,飄忽不定。

盧氏去世後,納蘭性德在三十歲也去世了,壽命不永,與他多愁善感,心神損耗過度相比也有一定的關聯。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濁世翩翩佳公子納蘭性德


情真意切,才華絕代,清朝第一詞人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這樣評價納蘭性德的詞: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茲錄幾首納蘭性德的作品欣賞: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賞析:納蘭此詞前兩句非常出名,以一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薄倖的錦衣郎。 起句新敬,本來兩情相悅,但願長相廝守,然而如若知道遲早分離,倒不如保持“初見”時那種一見鍾情的美好。 然後描繪變心的人往往指責被拋棄的另一方先變心,失戀女子的愛恨情殤可見一斑。 最後引用唐明皇楊貴妃的典故,譴責薄情郎雖然當日也曾訂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負心薄倖,背情棄義。

此詞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相見甚歡,相處甚難。 雖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可更現實的是“人無百樣好,花無百日紅”。時間一久,難免抱怨,小怨漸生大恨,直至不歡而散。 人與人永遠最好只見一次面,始終保持初見的印象。這在愛情之中,是多麼痛的領悟。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

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賞析:納蘭這闋《蝶戀花》悽美而不減清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玦。""環"和"玦"皆為美玉製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

物理相通,納蘭以尋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想見其聰慧,以玉佩比月圓月缺,象徵世事難圓的隱恨,此句比之蘇東坡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深情勝之,豁達減之,各得其所。

採桑子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賞析:納蘭的詞中有一部分愛情詞很朦朧,又無本事可尋,所以很難確定其所指。這首詞便是這樣。從詞裡所描寫的情景來看,很像是對一位情人的深深懷念。通篇表達了一種百無聊賴的意緒。此闋《採桑子》無一字綺詞豔語,而當中哀豔悽婉處又動人心魄,明說是“瘦盡燈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燈花而已?

不是不知何事縈懷抱,而是知道也無能為力。解得開的就不叫心結,放得下的又怎會今生今世意難平?納蘭這樣深情的男子,哀傷如雪花,漫天飛舞不加節制,悼亡之作蘇軾之後有納蘭,可是納蘭之後誰還能做悼亡的淒涼曲?嫁了這樣的男人不要想著白頭到老,因為情深天妒,註定要及早謝幕的,只留愛情佳話來讓後人懷念。

例子不用多舉,喜愛者可讀《納蘭詞》。納蘭性德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他尤其擅長小令。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濁世翩翩佳公子納蘭性德

結語

總而言之,納蘭性德灑脫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他痴於兒女情長,卻又被造化弄人,內心實有極深的悲愴。正如他生前有人評價的那樣:“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大家好,我是觀象齋主人,文化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