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6地市經濟形勢分析(一)

前不久誤入百度貼吧山東吧,進去之後我驚呆了,裡面是各種城市之間的爭吵,誰也不服誰。其實大多數爭吵都是胡攪蠻纏,下面我通過主要數據配合山川地理分析山東16地市的經濟與發展,個人淺見,雖然多數城市我沒去過。

首先我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GDP,GDP即國民生產總值,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第一要素是國民,國民即人口,人口既是生產的主體也是消費的主體,有些槓精會說你放屁,工業4.0已經不需要人口了,照你的意思,古人發明種田了就不需要多人合作捕獵了?反正一個人種糧食就能餬口。古人發明牛耕田就不需要再生娃合作耕田了?反正牛可以代勞。人口的生產不僅有物質生產還有知識生產,就算某些物質生產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也會出現新型產業消耗人力。消費就更不用說了,工業4.0你一天生產1億個盆,可惜沒人用,就和沙漠裡的沙子,對人一樣沒有價值,所以國家才提出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還不夠,人一味的生產,破壞,索取不合天道,所以還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要科學可持續的以人為本,這些咱們上中學都學過只是當時不理解。

那麼GDP就能反映出一個城市的實力和繁榮麼?答案是肯定的,農業一年產出有限,而工業每天都能大量產出,而且工業需要配套,一個鋼鐵廠可能需要5000人生產,但也能催生為其服務的相關工業和運輸消費等產業。創造1萬個工作崗位就能養活1萬個家庭,3萬人口。

那麼GDP是唯一能反映出一個城市的實力和繁榮麼?答案是否定的,還是以鋼鐵廠為例,大型鋼鐵廠一年能創造的GDP近千億,可是其生產的價值除了稅收和工資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大部分上繳國家企業或個人留用。大多數工人一個月6000元左右足夠了,與他創造的GDP相比太小了。所以有的城市或地方雖然GDP很高,經濟卻不是很繁榮。比方說工業城市與商業城市相比,山東和其他沿海省,北方和南方相比。

綜上有的城市生產高消費低,有的城市生產低消費高。所以你們是爭GDP數字的高低呢?還是爭的城市的繁榮呢?因為有些城市GDP很高卻不繁榮,有的城市GDP不高,卻非常繁華。所以造成山東的吧的爭吵。

我看城市是否繁榮1.人口,人口是所有的基礎,有人口不一定能繁榮,但沒有人口一定不繁榮或者繁榮不長久。2.城建(基礎設施與規劃),城建好說明政府的引導和稅收用於民眾,且少有浪費。城建大說明這裡人口眾多,需要大規模的住房和生產交通商業場所,有人口就能生產和消費。其他的財政收入? 有的政府規劃不好存在浪費現象。銀行儲蓄?有的人固定資產比較多。工資?只能反應消費,太片面了。

魯A濟南和魯B青島號稱山東雙核,兩個城市甩山東其他城市N條街,兩者相比,濟南有省會和交通樞紐優勢,青島有計劃單列市和港口優勢。濟南在山東偏西北,南靠山區難以兼顧魯南,北臨黃河,城區卻一直不跨河衝向平原,也不向東組合淄博,魯西北的城市大多發展的不咋地,總體濟南給人的感覺是缺少老大哥的擔當。濟南吞了萊蕪,其實泰安比萊蕪更近,後期是可以再吞泰安城區的。青島早期很牛逼,2010後受國家政策導向影響排名一直在下降,青島我去的不多且自己是小城市的人,不敢妄加評論大城市的規劃,只是感覺以前很牛逼,和青島一起開放的城市大多都差不多,自己玩自己的。

魯C淄博是山東著名的重工業城市,以前GDP非常高,淄博沒去過不敢多加評論,只知道淄博南北狹長,工業底子好,城建較大城鎮化較高,張店好像很牛,但直到2014年以後才有飛機場我也是納悶了,而且沂源縣在山中難以兼顧,淄博人開車好像挺慢的,在其他城市看見魯C大多都挺慢,不知是路不熟還是淄博人生活節奏慢,最近幾年GDP下降厲害,淄博南部是高山無法向南發展,交通呈東西走向處在濟南和濰坊兩個交通節點之間,註定了淄博作為衛星城的定位。若是濟南不向東組合,工業轉型不成功,只怕難以翻身。

魯D棗莊這是一個資源城市而且還是資源枯竭城市,交通呈南北走向,西靠微山湖悲催的是微山湖被濟寧包起來了,棗莊想搞旅遊產業都難(我也是服了),和滕州存在爭吵不可調和(滕州為什麼那麼牛誰能解釋一下?什麼產業或者企業?)棗莊小人口少,向西被微山湖擋著,向東距離臨沂太遠(臨沂在向東向北發展),向南只會被徐州吸的連渣都不剩,只能向北和滕州抱團取暖,難度很大未來渺茫。(棗莊大概率被濟寧臨沂分掉)。

魯E東營沒去過,只知道是石油城市,福利好,人口少,人均GDP很高,人均收入好像也很高。東營若是能向東發展旅遊業,向西組合濱州,提高生育率還是不錯的,關鍵還是看政府領導,沒去過不敢多評論。

明天寫其他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