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花樣的民間舞蹈你知道多少,快來與我一起瞅瞅

龍舞也稱“舞龍”,民間又叫“耍龍”、“耍龍燈”、“舞龍燈”,是中國分佈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民間舞蹈。這種舞蹈具有多樣的表現形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龍舞風格迥然不同。

根據龍的造型來區分,龍舞有布龍、紗龍、紙龍、草龍、錢龍、竹龍、棕龍、板凳龍、百葉龍、荷花龍、火龍、雞毛龍、肉龍等多種形態,龍的形態不同,其舞蹈造型和舞蹈技法也各不相同。中國龍舞的傳統表演程序一般由“請龍”、“出龍”、“舞龍”、“送龍”等環節組成。龍舞中蘊涵著開拓奮進、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種花樣的民間舞蹈你知道多少,快來與我一起瞅瞅

六坊雲龍舞是流傳於廣東省中山市古鎮鎮六坊村等村落的一種從春節“遊神”傳統習俗發展起來的龍舞,傳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

在古鎮鎮北帝廟前有一古石碑,碑文記載:“廟古已創建蘭溪口,朱碑碣則自萬曆丙子歲迄道光在戊戌歲—龍堂之氣象,人瞻桑而生恭。”這段文字,寫的是在明代開始當地建有北帝廟,居民舉著桑枝迎候雲龍前來巡遊的情景。

各種花樣的民間舞蹈你知道多少,快來與我一起瞅瞅

每年春節過後的正月二十左右,六坊村就會舉行“遊神”活動,村裡近二百名青壯年男性從村中祠堂裡請出雲龍,於入夜時分點燃蠟燭鑽進龍身,使雲龍通體光亮,然後由持幡旗、燈籠者開路,由舞龍珠者引領,在持雲彩、鯉魚等道具的舞者護持下,從村中出發,沿著鄰近的村莊連續巡遊,巡遊活動要持續三晚。

六坊雲龍舞動作套路豐富,形態栩栩如生,更由於該舞一般在晚上表演,舞龍者穿的褲子與龍身顏色相同,遠遠望去,只見雲龍舞動翻騰而不見舞者,效果十分奇特。六坊雲龍舞於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分別曾到香港參加慶祝英皇銀禧大典表演和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演出,深受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歡迎。

各種花樣的民間舞蹈你知道多少,快來與我一起瞅瞅

黃龍溪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川西水上古鎮,火龍燈舞是這裡最馳名也最具民間韻味的一項傳統群眾文化活動。它起源於南宋,當地先民根據主宰光明與黑暗的“燭龍”、主管風雨的“應龍”及“龍生九子”等相關的神話傳說,融合蛇身、鹿角、虎眼、牛耳、象腿、馬鬃、魚鱗、獸須,創造了火龍燈舞這一優秀的民間表演藝術。

火龍燈舞歷史悠久,流傳廣泛,黃龍溪每遇年節和典禮盛會都要照慣例舞起火龍燈。為了使火龍表演更加神奇,人們研製出熱量較小而火花豔麗的獨特火藥,舞龍時噴射出來,絢麗異常。黃龍溪火龍表演時,宮燈、排燈、牌燈在前開道,龍身隨著龍頭起伏擺動,在伴奏的樂聲中做出各種飛舞的姿態,燒花人對準隊伍進行燒花表演,場面十分熱鬧。黃龍溪火龍燈融龍、燈、舞、火於一體,具有濃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它展示了川西的民俗風情和鄉土文化,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