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到“船”——英國海軍變革(2)

當然,無論是“核心艦員”還是裁汰舊式艦艇,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完成皇家海軍艦隊的重組。也正因為如此,在《海軍的必須》中,艦隊重組計劃成為了核心中的核心。風帆時代皇家海軍艦隊在世界範圍內的分配是與殖民地利益密切相關的,在東印度、西印度、地中海和中國地區都有強大的艦隊。1904 年時英國海軍主要的作戰力量集中在地中海,共有 12 艘戰列艦,而且多數為最新服役的艦艇。另外,本土海域有一支由 8 艘戰列艦組成的本土艦隊和由 8 艘戰列艦組成的海峽艦隊。而在遠東,則保持著一支由 5 艘戰列艦作為主力的中國艦隊。19 世紀末,德國“提爾皮茨計劃”開始實施,德國海軍的實力開始急劇膨脹,使英國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另外,布爾戰爭使英國的國力受到不小的削弱,德國在外交場合與英國針鋒相對。所有這些讓雙方的民族情緒日益高漲,多數人都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兩國在海上將不可避免的開始一次決定雙方命運的決戰。1904 年開始的艦隊重組計劃就是針對德國海軍策劃許久的作戰方案。英國海軍專題作家懷特在一本書中提出“歌本哈根計劃”,即從日德蘭半島方向對德國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費希爾對此公開表示贊同。1904 年法國的海軍實力是僅次於英國而名列世界第二的。另外,兩國在殖民地利益上長期存在衝突,更重要的是法國海軍一直在本土和北非兩個方向同時威脅著英國的地中海航線。俄羅斯雖然在日俄戰爭中失去了太平洋艦隊,但其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的實力仍在德國海軍之上。在大西洋的另一邊,美國海軍發展的勢頭與德國海軍不相上下。國利益的海軍危機。他要做的不是針對哪一個國家進行海軍戰略的調整,而是要盡最大努力提高皇家海軍的作戰實力,維持英國在大洋上的統治地位。

從“人”到“船”——英國海軍變革(2)


在這種戰略態勢下將艦隊集中在本土海域以形成超強的整體打擊能力勢在必行。首先在 1905 年初開始將地中海艦隊的 4 艘戰列艦調回給本土艦隊,後者所擁有的戰列艦數量從 8 艘增加到 12 艘,並改名為海峽艦隊。之前的海峽艦隊則更名為大西洋艦隊,戰列艦數量沒有變化,當更新成了更強大的新式艦艇,基地位於直布羅陀,他的主要任務就是適時支援大西洋和地中海。從艦隊的調動上看,本土艦隊的實力增強了一半,但是艦艇的現代化程度卻不如大西洋艦隊和地中海艦隊,正在建造中的 4 艘最新型的國王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也將撥給大西洋艦隊。費希爾實際上是通過艦隊調動把戰略重心放在直布羅陀,因為在他看來直布羅陀是“英國的的一塊寶石”。1905 年日俄戰爭結束後,英國把部署在遠東的 5 艘戰列艦撤回到了本土海域,其中 2 艘劃給了本土艦隊,其他的配給海峽艦隊和地中海艦隊各 1 艘。同時,海軍部將所有的裝甲巡洋艦集中起來並編成了 3 個“飛行中隊”,隨時準備在任何一個戰略方向上提供援助,不過他們主要還是活動在歐洲海域,具體任務是保護海上航線。1906 年,皇家海軍在本土海域集中的計劃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一支全新的本土艦隊成立,包括一支從另外幾支艦隊中抽調的 6 艘全員編制的戰列艦組成的分隊,為此還強行退役了幾艘老式的主力艦艇。大西洋艦隊的基地則北遷到愛爾蘭西海岸的比爾黑文,海峽艦隊向西集中在了波特蘭。本土艦隊中的滿員戰列艦分隊基地設在泰晤士河口的諾兒,兩個其他主力分隊駐泊在南面的朴茨茅斯和德文波特。這樣的艦隊配置使英國本土海域的海軍力量極大增強,而且更加緊湊,因為力量最強的大西洋艦隊和本土艦隊分別部署在英倫三島的兩翼。這樣部署在英國南部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能為開戰後的快速補給提供保障。而多佛爾港由於設施較差,而且居大陸最近也最脆弱,所以不再駐泊主力戰艦。費希爾的意圖是使英國海軍在本土海域的行動更加有效,補給和艦艇的保養維修更加方便,在經濟上也能減少不少的開支,以緩解財政壓力。這樣的部署明顯是專門將德國海軍作為主要對手來部署的,皇家海軍也從這時開始,把北海方向作為了自己未來的主要作戰方向。

從“人”到“船”——英國海軍變革(2)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之所以說《海軍的必須》這份文件不是費希爾改革的全部,並不僅僅是指在費希爾擔任第一海軍大臣之前,就已經在推行一系列改革,還在於他在技術選擇上的巨大魄力,以及在執掌權柄後敢於將其付諸實踐的堅定決心。簡而言之,費希爾的改革還延伸到了技術領域。對此,“無畏艦”的出現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例子。費希爾在英國海軍內部不僅是一個出色的計劃制定者和管理者,也是一位通曉科學和技術原理的軍艦建造專家。作為一名出色的炮術專家,他雄心勃勃地醞釀著一項提高艦隊射擊水準的遠大計劃。在費希爾擔任英國地中海艦隊總指揮官期間,他通過實驗證明,“皇家海軍完全可以在 5484 米的距離上攻擊敵方艦隊;另外,如果經過精確瞄準並集中全部火炮進行齊射的話,現代火炮完全可以對7312 米處的目標進行有效攻擊。”這種觀點幾年後在日俄的對馬海戰中得到了證實。“無畏”艦是世紀初技術發展和英國海軍海權控制相結合的產物。東鄉利用速度優勢始終能在較遠的距離上集中火力打擊俄艦縱隊的前衛艦,而後續艦艇兒乎無法提供火力支援,結果一艘接一艘陷入火力網而覆滅。對費希爾來說,東鄉的勝利簡直是在用實戰證明他有關大口徑火炮,遠距離接戰,高速機動,發揮出色的裝甲巡洋艦等等觀點。以這些經驗為依據,再加上新近取得重大進展的火力控制設備,新概念主力艦的雛形在費希爾的腦海中開始產生了。最終,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提高設計精度的條件下,如果在遠距離海戰中投入的大口徑火炮的數量越多,海軍艦隊獲勝的可能性就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