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怎樣統一的?

花樣哥不年輕


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奪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

司馬炎稱帝后開始籌備伐吳,派王濬於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守襄陽與鎮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在264年孫皓即位後,交州(約今廣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兩年後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晉將毛炅擊敗。269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屬郭馬於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省)叛變,孫皓先後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同年晉軍率大軍南征,吳國岌岌可危。

孫吳重臣陸凱及陸抗相繼去世後,晉將羊祜提議伐吳,但遭賈充反對而作罷。279年西北之亂始平,王濬、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認為西北未定而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十一月大舉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

他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軍、中游杜預胡奮王戎軍、下游王渾司馬伷軍多路並進。280年一月孫皓急任丞相張悌率沈瑩、孫震渡江抵禦王渾軍,但皆戰敗而亡。而王濬軍沿長江配合其他晉軍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尋陽等地,杜預也奪下荊州南部。

三月十五孫皓見晉軍已包圍建業,認為大勢已去而投降。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擴展資料:

三國時期起止時間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到280年結束。廣義一般認為從184年黃巾之亂開始,到280年結束。

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已開始失去政權實體、群雄割據,形成三國雛型直到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吳”三個勢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鹹熙二年(265年)曹奐禪位於司馬炎,享國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個州(長江以北),勢力最為強大。

章武元年(221),劉備稱帝,為表示自己政權合法性國號仍沿用漢,因其控制範圍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後世稱之為蜀漢或簡稱蜀。

蜀漢勢力最為弱小,炎興元年(263)劉禪投降鄧艾,享國43年。建興元年(229),孫權正式稱帝,建立孫氏政權國號吳,因其姓孫,故稱孫吳,又因其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又稱為東吳。


強叔航拍看世界


答:一想起三國,都會想到那麼一句話,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也不是說沒有原因的,司馬懿在魏明帝病逝後,逐漸掌控了曹魏集團,而當三足鼎立之時,諸葛亮,姜維多次北伐都為能有所大的收穫,而且蜀國吳國聯盟也是勉強抗衡曹魏。所以,魏國的強大,也慢慢為三國統一創造了條件。

首先從當時的國力上說,蜀國是攻不下魏國的,因為蜀國的人口不及魏國的十分之一,就算吳蜀聯合還是無法抗擊魏國的,舉例說明,就拿蜀國為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到,“以一州之地與中國抗衡”。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還是在北方,隨著北方經濟逐漸的恢復,實力的差距被越拉越大。而且連年北伐,造成國內的空虛。蜀國政權並沒有很好的完成本土化,使得蜀中俊傑不能大量的補充,從而使後期出現了人才短缺的荒唐局面。而且到了後期阿斗寵幸奸佞,政局混亂腐敗。導致內部矛盾眾多,內訌嚴重。反觀魏國呢,以司馬懿為例在魏明帝大修宮室之際他也加以勸諫,魏明帝駕崩後他奏請罷修宮室,雕玩物之人力,節用務農,使天下欣賴。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了鄧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預所說,經略之才可謂遠矣。在扳倒曹爽後,司馬懿或以剿殺,或以監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為日後其子孫篡魏開晉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我們來說說這個統一三國的皇帝司馬炎,根據史料記載,司馬炎有著很銳利的眼光,不僅重用元老,對擁戴功臣的人才也提拔,他親近賢臣,遠離小人,在他執政期間忠臣羊祜、張華、杜預三個人的作為使得司馬炎穩坐江山,最終完成統一大業。

忠臣羊祜主要負責戰備工作而且有著很強的領導能力,為一統大業做很多貢獻,再則就是張華擅長戰術,擔任鎮南將軍一職,在伐吳期間充當主帥,立下汗馬功勞,執行者杜預,雷厲風行,有膽識和軍事能力,所以統一有必然性。

所以最後由司馬家完成了統一三國的偉業。可能在這之前誰也沒想到,司馬家會是最後的勝者,曹魏也只是曇花一現。最終三家歸晉

回到開頭第一句話,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趨勢下,公元263年,實力最強的魏國將實力最弱的蜀國滅掉了。可當時司馬家族已經一手遮天,終於在公元265年篡魏立晉,並在公元280年滅吳大一統。


愛歷史的孔漢臣


三國最後由三國權臣司馬懿的孫子 司馬炎 統一。司馬炎能建立晉朝政權,與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的功勞分不開。

三國鼎立時期,是在曹操、劉備、孫權的統治時期。在中國時期,他們三個都是禮賢下士,開疆拓土時期。

常言道,亂世出梟雄。

三國時期腥風血雨大大小小的梟雄遍地。

司馬懿就是三國有名有號的人物,排名榜在前十名。

司馬懿是曹魏傑出政治家,軍事家,野心家。

三國鼎立地盤圖

曹操的北魏不論地盤、人口,還是人才,在三國中都是最出挑的。曹操本人野心勃勃,妄想統一中原 ,四處禮賢下士,彙集天下能人,稱霸中原。

曹操的軍師司馬懿是個能力突出之人。說起司馬懿,要從曹魏的曹操時期說起。

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極負才智和抱負,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晉書·宣帝紀》原文

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帝少有奇節,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漢朝末年大亂,司馬懿常常感慨憂慮天下,司馬懿憂慮天下蒼生。

司馬懿自幼聰明過人,博學多聞,善於攻略,善於用兵。

曹操欣賞司馬懿的才能,邀請司馬懿都曹魏效力。司馬懿在曹操時期就顯示出來聰明才智,兩個三國梟雄開始說實話是互相欣賞的,司馬懿面相威嚴冷靜,而且司馬懿能隱忍,藏鋒,處事不驚,善於變通,讓曹操感到有危險係數,曹操沒有十分重用司馬懿,只是讓司馬懿輔助庶子曹丕。

司馬懿幫助曹丕獲取帝位,得到曹丕的信任。

在曹丕時期建立起來司馬家族基業的資源。

在此期間開始壯大起來,司馬懿歷經曹魏四代帝王,由戰功遊伸出來的功勞讓曹魏受益匪淺,而且也聚攏起來司馬懿的人脈圈子。

司馬懿善於借力借曹魏之力儲存勢力,發展自己。據說曹操對司馬懿有猜疑。

《晉書》原文:

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曹操觀察到司馬懿有雄心豪志,察覺到司馬懿有狼顧相(狠角色),故意試探過司馬懿。發現司馬懿果然有陰狠表情。

曹操做夢還夢到有三匹馬在一個槽裡一同吃食物,深有顧慮,告知曹丕,注意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怎奈曹丕與司馬懿交好,信任司馬懿,任由司馬懿升遷高位,為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創造升遷條件。

終於在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與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趁輔助大臣曹爽陪魏帝曹芳離洛陽去高平陵祭陵時機,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誅殺曹爽孤立魏帝曹芳。

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歷史上稱“高平陵事變”。

從此司馬懿的司馬家族幾乎完全掌控曹魏基業。

司馬師

02,司馬師上陣

司馬懿的大兒子司馬師也不是等閒之輩,虎父無犬子,司馬師的掌權能力比其父親有過之無不及,甚至比父親司馬懿更狠毒,為了營造司馬家族基業,毒死妻子夏侯徽,可見其的心狠手辣

因為夏侯徽的父親是曹操大將夏侯尚,母親是曹操本家妹妹。司馬師野心勃勃,對出身曹魏家族的妻子夏侯徽頗為猜忌。於是在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時,毒死妻子夏侯徽。

夏侯徽

《晉書》記載:青龍二年,司馬師以毒鴆夏侯徽,夏侯徽年僅二十四歲。

連老婆都毒殺,可見司馬師為人有多狠毒冷血,感慨陰謀家的無情。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人密謀除掉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司馬師仗勢挾持曹髦,曹髦淪為傀儡皇帝。

司馬師是西晉取代三國的第二位奠基人。

03,司馬昭之心

司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三。

司馬昭

司馬懿次子、司馬師之弟、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接過司馬師的權利之後,一路從大將軍到錄尚書事,再到大都督,最後到相國,還獲得了“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

司馬昭幾次逼迫魏帝曹髦封他為晉公、加九錫,朝廷同意後,司馬昭卻又連番拒絕,以博取好名聲,為篡位做準備。

封帝為晉公,加九錫,進位相國,晉國置官司焉。九讓,乃止。

《資治通鑑》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時的司馬家已經不用偷偷摸摸的招兵買馬,簡直就是明著來了,而曹操孫輩族人卻在過著糜爛奢侈生活,對待朝廷事物漠視不理。

魏帝曹髦是個很明事理的皇帝,很想扭轉曹魏局面振興曹魏基業。怎奈勢力單薄無人輔助無人理解;怎奈此時曹魏已經被司馬昭把持,朝臣大多數是司馬昭的爪牙,沒有倒向司馬昭的也是膽小怕事或者對朝廷漠不關心的人。

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與其被廢黜,不妨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除掉司馬昭。想法豐滿現實很骨感。

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忍受被推翻廢黜。

魏帝曹髦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就是出自曹髦之語。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傳》。

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高貴鄉公是曹髦沒有進位時候的封號。

可惜曹髦沒有成功反而被司馬昭身邊的宵小之輩所殺,壯志未酬身先死。

年輕皇帝曹髦的死,阻礙了司馬昭篡位的機會。

司馬昭

此後曹魏大權由司馬昭一家掌管,它他利用曹魏的兵力將領裝備攻打蜀國。

劉備有諸葛亮幫助治理朝廷,形成三國鼎立局面。自東吳與曹魏聯盟攻打荊州開始,關羽的失利,以及劉備、諸葛亮的離世,讓蜀國加速走向衰弱,給司馬昭機遇,最後被司馬昭滅亡。

西蜀是三國第一個出局的政權

之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接下司馬家族基業的權利,篡奪曹魏政權,建立西晉王朝。

曹魏是三國第二個出局的政權。

最後,(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攻打東吳。

孫權在位三國最好過,氏族百姓生活風調雨順。孫權的孫輩們爭權奪利,東吳動亂,最後被司馬炎的司馬家族統滅亡。

東吳是三國中第三個出局的政權。

至此,司馬家族統一了三國,建立西晉王朝。

西晉武帝 司馬炎

縱觀整個三國後期,動盪混亂,曹操、劉備、孫權的後輩們爭權奪利,相互猜忌,互相傷害,生活奢侈。給司馬懿及他的家族可乘之機,最後被取而代之,成立統一的西晉王朝

三國綜合看,是被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祖孫三代四人統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