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熱拉伸都不夠、動作太快強度大…跟著視頻鍛鍊,要小心受傷!

受訪專家: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張一民

本報記者 李 爽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的健身房也陸續開門營業。但害怕擔心人多被傳染,不少人還是不敢出門健身。為了維持體形、強健體魄,他們下載了健身軟件,開始跟著視頻鍛鍊。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自己不是腰痠,就是背痛。

預熱拉伸都不夠、動作太快強度大…跟著視頻鍛鍊,要小心受傷!

網絡上,健身視頻很容易搜到,大多是動作組合的訓練形式,涵蓋了平板支撐、深蹲、瑜伽、普拉提、心肺訓練等。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張一民表示,視頻中一些動作看起來簡單,但盲目跟練,可能自始至終都沒做對,不僅無法收穫鍛鍊效果,還可能造成運動傷害,有一定風險。

專業示範,不一定適合初學者。不少視頻是由專業人士帶練,動作完成度高且標準,同時數著節拍,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對於居家鍛鍊的初學者來說,較快的動作節奏會導致強度過大,出現呼吸不適,甚至關節磨損。以波比跳為例,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全身肌群,但強度較大,強行跟上視頻節拍可能磨損膝蓋。此外,標準深蹲可以鍛鍊臀腿,但不標準的動作反而會使膝關節承受較大壓力,造成損傷。

畫面模糊,動作講解不到位。想要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動作完成質量十分關鍵。但不少視頻的畫面過於模糊,示範者對動作的講解也不到位,跟練者不知道如何做才標準,影響完成質量。比如平板支撐時出現塌腰,則無法有效激發核心力量,還會加大腰椎的負荷;仰臥起坐時,不明白如何用腹部發力,過於依賴上半身強起,有可能導致腰背痛等。

強度不一,不適合所有人。不少初學者跟著視頻健身後,身體出現明顯不適,但又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這是因為很多動作並不適合所有人或任意時間做,如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不提倡進行體前屈、平板支撐;經期女性儘量不要腰腹用力,或進行骨盆高於胸部的動作。

從不熱身,也不正經拉伸。不少視頻一開始就是高抬腿、波比跳,沒有任何熱身;完成後,也只進行十幾秒的拉伸,達不到放鬆效果。如果運動前後未能徹底地激活或放鬆身體,會增加運動損傷。

此外,一些專門的拉伸視頻也存在不少隱患。為了瘦腿,不少人非要做到和示範者一模一樣,跟著視頻強力拉伸。拉伸後看起來確實“瘦了”,但這只是暫時的,更多人出現韌帶難受、膝蓋疼、大腿後側疼。他們誤以為這是拉伸到位了,其實可能是韌帶拉傷的表現。一旦韌帶出現拉傷,便是不可逆的損傷。

居家鍛鍊不能因噎廢食,張一民教授在此給大家一些視頻跟練建議。

先做到恢復體力。在家時間久了,肌肉功能逐漸降低。鍛鍊前,需先進行恢復體力的活動。比如首次鍛鍊時,選擇低、中強度,重點進行拉伸動作,以身體感覺有點累、微微出汗為佳;如果想堅持長期鍛鍊,可以採取每週2次低強度、1次中強度的頻率,當身體適應當前的鍛鍊節奏後,適度增加運動強度,以全身稍有痠疼、晚間入睡無困難且質量佳為準。如果出現過度疲倦,甚至無法入睡時,次日要降低強度,或休息調整。

健身質量需保證。健身中,運動時間、強度和重複次數缺一不可,當運動強度逐漸由平緩向相對劇烈過渡時,動作幅度也不要太大,以防受傷,更不要為了完成某個組數而逞強;跟不上視頻節奏也不要緊,動作可以慢,但爭取做到位、有質量地完成。

注意場地的限制。受到環境限制,每個人的居家鍛鍊形式不同,可優先選擇不需太大場地的運動,比如平板支撐、箭步蹲、原地半蹲或深蹲、原地開合跳等,也可利用彈力帶、啞鈴、瑜伽球等輔助工具增加運動強度。

居家鍛鍊要規律。居家鍛鍊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偶爾一次大強度或持續高強度訓練,反而會降低免疫力。儘管在初期,這類運動會激活機體的免疫功能,但之後會使免疫系統較長時間地處在相對薄弱的“開窗期”,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病毒感染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