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銀行的發展與趨勢

來源:未央網 作者:波士頓諮詢特邀專家方宵恩

4月23日,由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主辦、未央網聯合主辦、百融雲創承辦的“金融科技在線大講堂”迎來第七講。本期課程邀請到波士頓諮詢特邀專家方宵恩帶來《開放銀行的發展與趨勢》的主題分享,重點探討了開放銀行的定義、國內外開放銀行實踐等內容。以下整理來自嘉賓分享實錄:


“開放”的四大驅動力

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數字化、移動化深刻影響用戶行為、商業模式以及生活方式,進而改變金融業務模式。圍繞“以客戶為中心”,銀行未來經營模式包含四大核心驅動力,分別為場景驅動、體驗驅動、數據驅動和敏捷驅動。而“開放”則是這四大驅動力的共性要求,也是必然要求。


只有開放,才能保證場景嵌入的多元性、觸達的廣泛性,真正打開銀行的業務邊界,抵抗跨界競爭;只有開放,連接客戶的生態系統才能實現有意義的客戶旅程再造,創造無縫、極致的體驗;只有開放,才能廣泛獲取全客戶視角的數據,尤其是非金融行為數據及全市場數據,全面瞭解客戶;只有開放,面向外部生態夥伴及內部構建開放式、平臺化的運營架構、組織架構、技術架構,才能實現敏捷。


1. 場景驅動

互聯網巨頭對於不同場景的滲透程度不同,銀行需積極思考如何融入或整合相應場景。先看C端,當前C端各種應用線上化程度已經很高,流量的集中度遠高於美國,且C端的各個線上應用場景基本都被BATJ掌控,尤其是最大流量的APP基本均為BATJ旗下。但是C端線下場景競爭程度一般,場景服務方比較分散,未形成壟斷,仍然有大量的消費場景以線下交互為主,例如醫療、旅遊、教育、裝修、汽配維修等,流量集中度低,仍存在整合機會。


再看B端,B端當前線上化程度是非常低的,產業互聯網化還在初期。互聯網巨頭的整合優勢在長尾、小B端。線下方面,中國B端的整體實力比較弱而分散,仍然有大量線下場景機會,銀行可藉助對經濟週期、產業的理解進一步助力B 端企業轉型,甚至推動其數字化進程,挖掘其中的金融服務機會。


2. 體驗驅動

高度移動互聯環境下,客戶的行為和預期發生變化。比如,客戶的信息獲取方式開始去中心化,從相信權威到相信口碑;決策要素主要考慮是否獨特,是否新鮮、個性,能否形成話題;獲得服務的方式要求更高的靈活性,時間、空間由客戶自主決定;對產品服務則要求簡單、透明、低門檻、高互動(能夠反饋、分享)。客戶行為和預期發生變化,導致對金融產品服務的訴求也相應改變、升級,在這種背景下,一流體驗成為抓住客戶的王牌。


3. 數據驅動

數據是串起組織的血脈,沒有數據就不能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的真正落地,必須從客戶洞察出發,驅動模式再造和能力重塑。首先,通過數據與技術賦能使大規模、經濟性的個性化成為可能,客戶洞察成為業務模式和運營模式再造的根本出發點。其次,運營上,從流程到旅程的轉變,從數據驅動的客戶需求挖掘實現體驗的個性化,以體系化的客戶旅程再造實現交付的標準化。再次,風險上,通過大數據,特別是消費、社交等非信貸類的行為數據進行險管理,拓展客戶服務邊界,發展普惠金融。最後,組織上,通過大腦、四肢與血脈筋骨的重塑,打造大腦驅動、高效傳導、快速執行的敏捷組織。


相較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擁有海量獨有數據,包括個人基本信息、信貸記錄、消費行為信息、資產信息、社交信息等等。一方面,大量的客戶行為數據,散落在不同機構,不同場景,需要經過整合後加以串聯,才能形成對客戶真正的瞭解。另一方面,全局性的行為數據、非金融數能產生新的洞察,而只有掌握生態、融入生態,才有可能獲取最全景化的數據。


4. 敏捷驅動

在封閉式架構下,企業以服務體內和自有渠道為主,架構上追求高度的穩定性,煙囪式系統林立(獨立的產品/渠道系統)。而開放式、平臺化的運營架構,強調共享、開放,能夠支持大規模、客製化的快速複用,並且基於通用化的技術標準,能支持廣泛連接。只有在開放的運營架構下,才能實現快速的市場反應,加快業務落地速度,降低創新試錯成本。


開放銀行的發展與趨勢


什麼是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是以開放平臺API/SDK等技術手段連接生態場景,並以數字化方式運營,向生態場景中的客戶全面提供數字化金融服務的銀行。


打造開放平臺的重點是依託銀行的金融服務、大數據服務能力,把物理銀行及銀行互聯網平臺的所有服務再向互聯網開放。在這裡,開放平臺是銀行金融服務與互聯網多種創新模式的連接器,整合服務同時為互聯網創新業務提供持續、有力的支持。開放平臺需具備服務治理、服務組合、服務動態發佈能力,可將用戶服務、賬戶服務、支付服務、融資服務、投資服務等開放給場景。


國內外開放銀行實踐

海外開放銀行的發展主要受監管、技術主導,而中國則是受到市場力量的驅動,導致了發展現狀的差異。具體來看,國外開放銀行興起的主驅動因素是監管, 英國和歐洲處於領先地位。以成立於1857年的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為例,自2016年起,BBVA開始全面佈局開放銀行業務,一躍成為全球首家以商業化模式運作開放API的銀行。BBVA早前確立了BaaP(Bank-as-a-Platform)的平臺型銀行定位,2018年,BBVA通過在西班牙開放八項核心銀行業務API,成為第一家部分實施PSD2的歐洲大行。


在國內,開放銀行可追溯至2012年中國銀行提出的開放平臺概念。2016年後,隨著國內互聯網金融科技巨頭快速崛起,BATJ押注金融領域,商業銀行改革轉型進入深水區。2018年成為開放銀行發展元年,"開放銀行"進入主流銀行戰略議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