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ttaChain王東臨呼籲用區塊鏈重建中概股信任

YottaChain王東臨呼籲用區塊鏈重建中概股信任

中浙網(主編/王志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傑伊•克萊頓(Jay Clayton)北京時間4月23日發佈言論稱,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他提醒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在克萊頓發表上述言論之際,美國鷹派議員和部分前官員正努力說服特朗普政府讓聯邦僱員退休金計劃停止投資中國企業股票。而美國SEC週二亦發佈過一個提示性報告稱,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突出地提出風險,並以具體的方式加以討論”。這次美國SEC新聲明再度升級了“瑞幸”事件引發的中概股全球信任危機。在疫情與全球經濟大蕭條雙重影響下,“信任危機”對後續擬登陸國際資本市場中國企業的重創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

差不多同一時間,一場圍繞“後瑞幸時代,如何破局信任危機?”的視頻直播主題討論正在熱烈進行,2000多線上用戶圍觀。這場討論由國內知名數字經濟媒體研究平臺算力智庫旗下算力大學組織,聚集了包括被稱為“區塊鏈圈馬斯克”全球知名公鏈YottaChain首席科學家王東臨,“中國主板零食第一股”來伊份(603777)董事、董事會秘書王延民,以及知名財務專家方烈、全球十大會計組織之一RSM中國成員所——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宛雲龍,算力智庫創始人燕麗同臺激辯分享,多維度視角拆解如何重構中國企業未來信任之路。

“瑞幸事件”引發的全面信任危機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實錘,子彈仍在飛。愛奇藝、跟誰學相繼陷入做空風波,試圖竭力自證。好未來自曝銷售醜聞……

在此事件中,承擔審計的安永會計事務所雖號稱早已發現,並派駐反舞弊團隊進場查出來瑞幸財務造假。但輿論仍普遍質疑作為IPO審計機構安永有可能是“同謀”。為瑞幸在IPO期間的數據出具了審計報告,如果IPO期間數據也存在造假,那麼安永難辭其咎。

信任最先在最具公信力的審計機構背書上破裂,引發媒體炮轟隱射收取鉅額審計費用承攬中概股IPO審計的四大會計所的中立角色合理性。

讓人不由聯想起2001年美國本土企業安然大約10%的收入被曝光造假後,該公司很快破產,連帶其審計師、有90年卓越信譽的全球“五大”之一的安達信倒閉,並促使美國出臺塞班斯法案,成立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

YottaChain首席科學家王東臨對算力智庫表示,瑞幸事件嚴重在完全破壞了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的信任,而且瑞幸在美國資本市場這麼公然的、大規模的造假,還把很多防火牆機制都給繞過去了,相當於一個狼進了羊圈,把羊叼走了,這個問題相當嚴重。

信任問題再度成為“風暴中心”,這把懸在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直指產業生態圈裡的每個主體,信任崩塌時,無人能倖免。 中國上市企業登陸國際資本市場已經有十餘年的經驗,為什麼中概股市場卻頻頻爆出信任問題?

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宛雲龍表示,中概股容易被爆出數據造假並引起連環信任反應最核心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這導致數據一旦被“挖”出來後,一打一個準。

宛雲龍認為,信息不對稱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點跟目前中國的經營環境有關。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國外投資者對中國目前的經營環境可能不是那麼的熟悉,包括面臨的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可能都是不同的。

第二點是文化方面的差異。受中美兩地文化差異影響,大家對同一事情的理解可能也不一樣,而往往在缺少溝通時容易產生偏差。

第三點是美國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所以大家會覺得上了海外市場跟中國市場存在信息披露方面很大的差異。目前在國內A股信息披露可能主要還是集中於財務數據的披露。

王東臨表示,這其實對審計事務所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根據他的理解,審計事務所只能夠根據原始憑證去審計。但是審計機構也沒法去保證這些由公司出具的原始憑證是真是假。中美相比,中國造假企業面臨的懲罰要輕很很多,有時重大造假也就罰幾十萬塊錢。而比如美國安然公司僅僅是收入提前確認了10%左右,不僅自己倒掉了,甚至導致了將近百年信譽的安達信的倒閉。

RSM(china)的合夥人宛雲龍為同行叫屈,“審計機構也不容易。從今天這些事情來看,我們發現造假公司已經掌握了一個嫻熟的技巧,這技巧足以去擊破當前審計機構的設置的各種規則與各種防火牆,使得這種業績中的大規模造假已經成為了一種現實機會擺在這兒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

中心化審計失效,技術代碼可信走上前臺

知名財務專家方烈認為,要證明一家企業沒問題其實很簡單,信息越透明越好,隨時查證都沒有問題就行。

王東臨表示,企業的自證清白需要靠第三方,審計機構就是比較傳統的第三方,但是當原始憑證造假的時候,其實第三方已經沒有能力去審核這種情況。 所以即便是第三方,可信度都有侷限。反而是一些代碼和機器做第三方的可信度會非常高。比如說通過現在的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同時又共享的一些特性,可以通過代碼和機器的方式來做到讓任何人都無法去篡改和假造。

宛雲龍認為,快速反應要解決的還是數據信任度的問題。其實信任問題最終可以通過數據去解決,數據本身如果不需要人去證明它的真假的時候,那麼這個數據本身也沒有證明的需求,所以隨著包括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數據沒法篡改,把這些數據全部公開出來,就能夠自證清白。

據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目前都對區塊鏈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儘管做法有所不同。德勤(DTT)主要研究這項技術如何影響一般市場,推出了一個移動平臺,基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內部使用的小規模區塊鏈託管網絡,而安永(EY)則專注於發佈針對加密貨幣業務需求的軟件解決方案。

“區塊鏈技術雖然不是中國發明,但是中國在應用的打造方面是有機會成為全世界的領導者的。”王東臨對技術重構信任危機信心十足,“以中國移動支付發展普及彎道超車為例,恰恰就是因為中國基礎差,所以最後做得更好。同樣,今天可能因為中國企業的信任不如美國好,所以我們可能要比美國更早採用科技力量,而且普及速度會比美國更快,幾年以後可能會發現中國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會比美國做得更好。”

下一代價值互聯網,低成本零門檻落地公鏈是未來

信任問題不止存在於中概股市場,在中國其他行業領域也很常見,內容運營數據造假、收視率造假、電商銷量造假、食品醫藥造假等。 信任問題遠比想象中更嚴重,最近國務院出臺的要素市場配置文件中,數據首次被正式納入核心的生產要素之一,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未來要如何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滌清失信亂象,重構信任秩序,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興金融科技技術在中間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RSM(china)宛雲龍提到,據他所知同行審計機構很多在部署區塊鏈技術。王東臨接著話題表達,從區塊鏈從業人士的角度來看,目前很多機構使用更多是聯盟鏈。而最有公信力的其實還是公有鏈,公開透明,讓社會成員都能去監督檢查。

王東臨表示,其實在未來發展中,區塊鏈的應用不僅僅是提供一種不可篡改的原始憑證,其實在價值互聯網的使用中,未來有非常巨大的應用場景。我們YottaChain公鏈和應用端的YStar,都已可以商業落地了。而美國的同類項目做了更長的時間,花了幾億美元投資,到現在還沒有能夠上線。

隨著2019年“1024”後區塊鏈被中央提升為國家戰略核心突破口技術,今年4月央行DC/EP進入內部測試與Libra2.0白皮書公佈,區塊鏈再度成為熱點。但據算力智庫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全世界真正的區塊鏈用戶大概不到人口的1%。使用門檻其實非常高。

業界專業人士仍然把2020年的區塊鏈,比作1994年的互聯網時代。在1994年以前的互聯網就跟現在的區塊鏈一樣,門檻很高,一般人根本搞不懂玩不轉。但到了1994年之後,有人發明瀏覽器,讓普通人不需要去學習互聯網,通過鼠標點擊就能上網了,互聯網的門檻被大大降低,就能夠去應用普及了。

“發明‘區塊鏈鼠標’讓普通人用‘瀏覽器’就可以低成本使用區塊鏈服務,只有真正讓每一個公司的普通員工、供應商、客戶都能夠去使用區塊鏈。區塊鏈才能在下一代價值互聯網中落地規模化商用。這是我們的願景。”王東臨在“信任進行時”結尾時對主持人燕麗說。

技術的發展始終需要人去推動。就在這場信任大辯論進行的同一天,美國埃隆馬斯克主導的星鏈計劃中獵鷹 9 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基地發射,將第七批的 60 顆衛星送上了太空。

在中國,如區塊鏈這樣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要去賦能傳統行業,無論是解決信任危機,還是重構新商業價值。同樣需要像馬斯克這樣富有想象力與極致主義的科學家與創新者去堅持不懈地踐行突破。王東臨帶領的YottaChain團隊,正在打造大容量低成本零門檻公鏈的路上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