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許多人愛吃軟糯的糯米食物,但又認為不好消化,吃著有一種被粘糯噎住的感覺。其實,與大米和其他雜糧相比,糯米才更容易被消化吸收。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但是糯米比大米含有的直鏈澱粉更少、支鏈澱粉更多,而通常支鏈澱粉比直鏈澱粉更易消化。因此,加熱後的糯米在消化的速度上更勝一籌。只是糯米不要冷食,否則真的就不消化了。

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以前,遠遠看去,這家糖油果子鋪就像嵌在街道牆上的一個“洞”“洞口”排著長長的一隊購買成都口碑遠揚的焦脆酥糯的糖油果子。店主姓楊,外來務工者,六七年前學了這門手藝,兩口子工於此業,生意漸起,每日幾百串的銷量,一串四元,五個,十元三串,生意旺時,每天能賣到四五百串。憑什麼?

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據說,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了糖油果子,那時叫焦飠追(jiao dui),後有人在網上搜到有一唐代白話詩愛好者王梵志和尚曾提到此食,詩曰:“貪他油煎飠追,愛若菠蘿蜜”。這也是他家糖油果子的味道,脆,甜,化渣。不過,我有點暈,唐早於宋,何有唐人說宋才有的東西?也許我孤陋寡聞了。

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將湯圓粉用溫開水調和後,揪成湯圓一般大小的坨坨,不必搓圓,油炸時,自然會成圓球形。放在乾淨的不鏽鋼盤裡,下面抹油,以防粘連。鐵鍋倒入上好的豆油,燒熱後陸續放入做好的湯圓,不停地翻炒。

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顏色慢慢變深時轉中火,繼續翻炒,直到外殼較硬時,放入紅糖(此節尤為關鍵),攪拌,推壓糖塊,直到果子呈現糖漿色即可關火。

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趁熱撒上白芝麻,利用出鍋時的熱度,生芝麻成了半熟的香芝麻,均勻地裹附在脆糯的糖油果子上,埋下了香的伏筆。

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每一位拿到糖油果子的人,臉上都呈現出一派喜色。交換,傳遞,入口,多麼愜意的美食過程。

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糖油果子是成都的一種傳統美味小吃,歷經千百年至今,成為集市廟會,燈會花會的小吃主角,做法雖然大同小異,但細節妙方各有不同,吉祥街頭與同仁路交界之處的這家糖油果子脆甜交加,一吃難忘。

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成都這家的糖油果子讓我開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