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敘州二中校友往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林忠欽,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宜賓市敘州二中初70級學子,曾在敘州區雙龍鎮增產村沙坪組當知青3年,197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後獲博士學位。


12月29日,在敘州二中支教的上海交大研究生朱鈺琦、翟浥婷、李林蔓,前往其校長林忠欽院士當年當知青的村組採訪,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和深刻啟迪。

這天,陽光明媚,天氣和暖。受雙龍鎮黨委書記胡玉龍的邀請,校領導曹峻攜後勤支部書記蔣自木和上海交大研究生團三位研究生,驅車前往雙龍鎮增產村沙坪組。三位年輕的研究生尋覓了林校長當年的足跡,瞭解到很多感人的往事。

敘州二中校友往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在雙龍鎮增產村公所合影)

在村公所,支部書記陶興懷回憶了兒時見到林忠欽等幾位知青插隊的情景,同時帶著三位研究生參觀了林忠欽院士提議修建的增產村圖書樓,以及未來的布展構想。聽完介紹後,筆者向鎮村兩委領導提出了提議:屆時可邀請林忠欽院士和其他宜賓籍傑出知青聯袂前來,一起打造“增產村知青圖書樓”。通過“名人效應”和重要媒體宣傳,就能進一步營造當地尊師重教的氛圍,激勵廣大孩子成才、成傑。

敘州二中校友往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參觀林忠欽院士倡建的圖書樓)

在當年的知青土屋舊址,三位研究生採訪了林忠欽院士的鄰居——65歲的陳興芝老人。她回憶道:“林忠欽當年個頭不高,但氣力很大,能挑起百斤擔子健步如飛。他很能吃苦,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從來不挑三揀四。一年中秋節,我們發現他孤單,就請他到家做客。當他發現我家公爹在舂餈粑時,他搶過粑槓就舂了起來。最讓村民們稱道的是,他不怕髒累;當時沒有任何化肥,他就和其他村民一道挑大糞給莊稼施肥。

他這個人脾氣好,對隊上所有村民都十分客氣,尤其喜歡隊上的小孩們;逢場天若到雙龍去趕場,他都會帶上我的大兒子前往。當年,他和另外兩位知青就住在隊上專門修建的土坯房裡,每天親自縫補洗漿,親自煮飯弄菜——當年,一日三餐很簡單,無非就是青菜蘿蔔而已。他還有一個愛好,晚上在煤油燈下讀書。有些鄰居都說:‘我們偶爾深夜回家,每次都發現林忠欽房裡的油燈都亮著!’後來,他能考上海交大,真的是多年拼出來的——你想,白天干活那麼累,沒有一股子韌勁,深夜誰還會讀書呀!

敘州二中校友往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林忠欽院士當年手植的楨楠)

林忠欽很喜歡青山綠水,當發現駐地景色單調時,他從外地弄回來五棵楨楠樹苗,40年過去了,全部長成了參天大樹;可惜有4棵被人砍掉,剩下的那株一個壯漢都不能合抱了。林忠欽這人很重情義,當上大學校長後,他曾幾次回來看望隊上鄉親,還給每家送上一條香菸和一包糖果,並邀請大家方便之時前往上海做客。總之,他是一個好人,現在村民們一提起他就交口稱讚嘞!”

敘州二中校友往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與陳興芝老人合影)

後來,一行人逶迤來到75歲高齡的高群宜老人的家。當年,高老是生產隊保管室管理員,具體負責林忠欽等知青的生產、生活。他回憶道:“我們生產隊先後有8位知青插隊入戶,林忠欽是我隊第三批知青之一。1975年8月入隊時,他只有18歲。他出生在宜賓市西郊新村,父親在省建四公司工作;他本人曾先後就讀敘州區二中、宜賓市六中和宜賓市一中,在知青中是很有知識、文化的人。他是個好後生,剛插隊第二天就主動要求下地幹活。他虛心向村民請教,很快就掌握了犁田耙田、栽秧打穀等所有農家生產技能。陳先忠就是教他犁田的師傅,記得當年每次犁完秧田,他都會變成一個“泥人”。他勞動捨得賣命,從不怕苦怕髒。

敘州二中校友往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林忠欽院士與高群宜一家合影)

記得一次,他不慎將父親用幾個月的工資為他購買的手錶掉進了糞坑,他就跳下糞坑尋找。我見他弄了半天也沒找到,就找來幾個村民一道挑糞。當大糞快挑完時,他才在糞渣裡撿回了手表。(這時,陶興懷補充道:“一次,大傢伙一起挑糞。當發現大糞不慎從糞桶裡簸了一些出來,他就趕緊舀起來,說:‘灑了,怪可惜的!’”)記得當年酷暑,我們五六位負責晾曬隊上的上萬斤稻穀。林忠欽從不戴草帽,而是赤膊上陣;忙碌兩三個小時下來,他完全變成了“汗人”。一遇暴雨,大家就拼命往倉庫裡搶運稻穀。那些天,晚上收工回家,渾身就像散了架一樣的難受。但林忠欽真有拼勁,當我們鼾聲如雷時,他居然在煤油燈下苦讀起來。那時,每家只有半斤煤油的供應量,我家自然沒有多餘的煤油支援他,但國家對他們知青好像有些優待,他熬夜的煤油似乎沒有缺過。有時,他實在太困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臉,然後繼續鏖戰——寒冬臘月仍然如此。

當年,我家太窮,也沒有單獨請他吃過飯。但我當保管時,在原則範圍內,也適當給他們三位知青多分三二十斤紅苕、包穀之類。但就是這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林忠欽銘記至今。幾年前,他帶上妻兒回隊上‘探親’,還專門提及了當年我對他的‘恩德’;特別感人的是,有年正月初五,他主動要求住在我的舊房子了,我倆躺在床上聊了大半夜嘞。林忠欽重情俠義,除了每次回來逐一登門看望鄉親,偶爾他還給我打電話噓寒問暖,甚至親筆給我寫信嘞。”隨即,高老從裡屋抽屜拿出了當年林忠欽寫給他的書信。讀到林校長給這位普通村民的書信,那樸實的語言、拳拳的深情,三位研究生淚眼婆娑。

敘州二中校友往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筆者採訪高群宜老人)

當帶著滿滿的感動往回趕時,路過一座新橋,胡玉龍書記告訴三位研究生:“當年,所有村民和知青為了往返沙河兩岸,只能徒步涉水。夏季河水暴漲,孩子上學特別危險。2013年,林院士設法籌集了70萬元,鎮黨委、政府再向上爭取了100萬多元資金,最後建成了這座‘院士橋’,極大方便了村民們出行。這真是一座愛心橋呀!另外,林院士高度關注雙龍鎮的教育和增產村孩子們的成長,每每通過各種渠道激勵雙龍鎮的孩子們力爭通過奮鬥走出大山,考入上海等大都市的名校,最後成為國家的棟樑材。”三位研究生聞訊,趕緊邀請胡書記與他們在橋頭合影留念。

朱鈺琦事後告訴筆者:“雙龍鎮增產村之行,讓我們感受到了‘艱難困苦玉汝’的真理。青蔥歲月的林校長,在偏遠荒涼的農村,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以苦為樂的人生態度、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勤學不輟的頑強毅力,值得每個上海交大學子學習。他善待鄉親、知恩圖報等品德,讓我仨明白了今後該如何去做一個大寫的人!”

敘州二中校友往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林忠欽院士和高群宜老人合影)

暮歸,筆者感賦拙詩《探訪林忠欽院士知青舊址》。

落葉紛飛野菊黃,金江霧嫋泛金光。

今朝登嶺尋蹤跡,往歲囊螢讀破窗。

挑糞犁田揮汗水,紮根增產建新鄉。

栽秧打穀忙翻曬,煮飯劈柴勤洗漿。

平日誠修尊老幼,新正爭請吃庖湯。

鯤鵬翅奮雲天上,情意絲縈偏遠莊。

抵足榮歸通宵侃,謳歌惜別滿山霜。

繫心教育雙龍鎮,院士橋高梅染香。


來源:宜賓市敘州二中


敘州二中校友往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的知青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