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無症狀感染沒那麼高比例

一直以來,無症狀感染一直是很多人爭議的一個點。

有的人認為新冠無症狀感染很少,有的人則認為比例非常高,甚至已經實現了群體免疫了。

無症狀感染總體上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缺乏症狀,因此在擴散過程中更加難以防控,所以一直備受關注。

不過根據目前幾個大規模的檢測數據來看,無症狀感染比例還是非常低。

武漢:

武漢累計檢測88.9萬,無症狀感染457人,可以說比例非常小。

據武漢市衛健委相關數據統計,4月8日-4月27日,我市開展核酸檢測88.9萬人次,累計發現無症狀感染者457人,其中0例轉確診。累計追蹤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1855人,0人轉為確診。

廣東省的檢測

3月1日—4月23日,廣東省累計報告無症狀感染者311例,累計轉為確診病例19例。截至4月25日,廣東共完成核酸檢測454.1萬人份。

因此,從上述兩方面數據來看,其實新冠的無症狀感染比例很低。

事實上,早在2月的時候,在一項多達72314個樣本分析中,無症狀感染889例,比例為1.2%。

新冠無症狀感染沒那麼高比例

這是在當時全國嚴格檢測的情況下發現的。

因此可以認為,無症狀感染總體比例是非常低的。

當然,抗體檢測可能也是有一定的意義的,畢竟可能有的人痊癒後,缺乏核酸,但是有抗體。不過對於抗體檢測,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沒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

  1. 假陽性

這是最大的問題。要知道,與核酸檢測相比,抗體檢測的假陽性更高。這也就意味著,抗體檢測呈陽性的人,可能並不是康復者。

核酸檢測之所以一直被認定為“金標準”,就在於它是直接檢測了基因組,而基因組是唯一的,所以如果做了全基因組檢測, 那一定是可以確定是否感染的(當然現實中存在假陰性的問題,也就是感染了卻沒有檢測到,主要是因為取樣部位的問題和檢測試劑盒的質量問題)。

但是,核酸檢測有個問題,就是一旦康復了,那麼就無法在體內檢測到核酸了,所以才會有抗體檢測,因為抗體是一種在感染之後可以停留在體內的免疫蛋白,會產生持續的免疫力。

但是,正如前文所說,抗體檢測存在假陽性問題。這是因為抗體檢測本質上是一個蛋白質結合的問題,而這種結合,往往存在不確定性,比如非特異結合的結果,這就導致可能這個人還正處於感染卻沒產生抗體的狀態,或者他根本就沒感染,但是體內卻錯誤得檢測出了抗體陽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這個人貿然外出,接觸到新冠病毒,就有可能會被感染。

2,持續性問題

這是抗體身上最麻煩的事情。抗體是一種蛋白,並不會永久存在於血液中,而是隨著時間進行會發生降解,而且產生抗體的記憶B細胞也會逐漸消失,從而降低了抗體濃度。在抗體濃度低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去接觸新的病毒,那麼極有可能會引發新的感染。

事實上,新聞上已經報道過多起二次感染或者康復後復發的情況。而在動物實驗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的情況。比如,一篇在恆河猴身上的實驗就證實,在恆河猴感染28天后,繼續讓其接觸新冠病毒,結果,猴子發生了二次感染[1]。

當然,比較讓人欣慰的是,恆河猴二次感染後痊癒時間要比初次感染更快,感染的影響也相對小些,這也讓研究人員推測,人類是不是也會有相似的情況,如果發生二次感染,可能症狀就沒有初次感染那麼重了。

3,ADE問題

ADE是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的縮寫,中文“抗體依賴的增強作用”。通俗得解釋,就是當人體被感染後,產生了抗體,但是如果有多種病原體類型,那麼這種抗體可能只針對其中一種病原體。如果下一次一種新的病原體出現,那麼上次產生的抗體就無法發揮作用,不僅如此,甚至可能會導致症狀加重。在登革熱中就出現了ADE問題,新冠是否會出現ADE問題尚可未知,但是面對新冠如今出現不少變異的情況,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為如此,才需要研發疫苗,通過疫苗持續讓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同時激活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而且會進行多次的疫苗接種,從而不斷強化特異性免疫。我們的特異性免疫產生需要時間,如果是初次被感染,特異性免疫可能需要長達數週才出現,而這個時候,機體本身可能已經扛不住了。

但是如果我們通過接種疫苗,來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就相當於一次演習。經過這次演習,會產生記憶細胞,當下一次機體發生感染的時候,能夠被迅速激活,去發揮殺滅病毒的作用。

疫苗能夠同時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並通過多次接種強化免疫,可以說是對抗感染的重要策略。


新冠無症狀感染沒那麼高比例


記憶細胞是我們對抗感染的重要法寶。


總體上,到了目前,在等待疫苗的同時,還是要加強隔離,否則感染數會持續攀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