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味本草——第40期(蒺藜)千萬注意:蒺藜不是沙苑子


芝味本草——第40期(蒺藜)千萬注意:蒺藜不是沙苑子


蒺藜不是沙苑子

蒺藜,為蒺藜科蒺藜屬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的乾燥成熟果實。別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值得指出的是,另外一種中藥——沙苑子,也被稱為沙蒺藜、潼蒺藜,為豆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扁莖黃芪或華黃芪的種子。

中藥處方開出蒺藜時,是指刺蒺藜,如果開出潼蒺藜,則指沙苑子。蒺藜是平抑肝陽的藥物,沙苑子屬補益藥,二者萬萬不可搞混。

從本草記載看,蒺藜先於沙苑子出現,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始名“蒺藜子”;到《名醫別錄》中始見以“即藜”和“茨”之名收載;直到唐朝初年,甄權所著《藥性論》中才開始將蒺藜子稱為“白蒺藜子”,概因其呈黃白色而得名。

清代張秉成所著《本草便讀》曰:“白蒺藜,善行善破,專入肺、肝,宣肺之滯,疏肝之瘀,故能治風痺目疾,乳癰積聚等症。溫苦辛散之品,以祛逐為用,無補藥之功也。”這裡就指的是真正的蒺藜。


入藥名方——明目地黃丸

芝味本草——第40期(蒺藜)千萬注意:蒺藜不是沙苑子

中醫認為,蒺藜子味辛、苦,而性微溫,辛能散,苦能洩,又歸於肝經,所以蒺藜子能疏肝解鬱、行氣破血,又可以散肝經風熱,具有明目的功效。治療眼病的著名中成藥——明目地黃丸,其中就有蒺藜、石決明,起到平肝明目的作用。


鐵蒺藜的由來

蒺藜乾燥果實為五個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狀五稜形,背部隆起,有許多小刺。因此,古人受到啟發,發明了赫赫有名的武器“鐵蒺藜”。將其散落到地上能延遲敵軍和戰馬的行動。唐朝詩人王維的《老將行》寫道:“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


孫臏與龐涓的傳說故事

芝味本草——第40期(蒺藜)千萬注意:蒺藜不是沙苑子

孫臏用“減灶之計”,迷惑龐涓,誘使龐涓帶軍窮追不捨。一天夜晚,龐涓來到一棵大樹下,見樹皮颳去一塊,裸露處有字:“龐涓死此樹下。”剛看完,孫臏大軍已萬箭齊發,龐涓滿身中箭,猶如刺蝟。

第二年,在龐涓死的地方,長出了一層密密麻麻的蒺藜。這蒺藜就是嫉賢妒能、心黑手辣的龐涓的碎骨頭渣變成的。

龐涓與孫臏曾經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其實孫臏比龐涓優秀。兩人出仕後,龐涓怕孫臏妨礙自己,設計處孫臏以臏刑(去掉膝蓋骨)。後來龐涓輔魏國,孫臏輔齊國,相互為敵。傳說故事把龐涓比作蒺藜,是以蒺藜多刺而有小毒來形容龐涓的狠毒心腸。


蒺藜(植物藥)

芝味本草——第40期(蒺藜)千萬注意:蒺藜不是沙苑子

01【藥用來源】

為蒺藜科植物蒺藜成熟的果實。主產於東北、華北及西北等地。炒黃或鹽炙用。


02【方劑應用】

明目地黃丸等。


03【性味歸經】

苦、辛,微溫。有小毒,歸肝經。


04【功 效】

平抑肝陽,疏肝解鬱,祛風止癢,明目。


05【主要應用】

1.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常與鉤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

2.用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不舒,乳汁不通,乳房脹痛。治胸脅脹痛,常與柴胡、香附、青皮等同用;治產後乳汁不通,乳房脹痛,可單用本品研末服,或與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同用。

3.用於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翳障。常與菊花、決明子、蔓荊子等同用。

4.用於風疹瘙癢。常與防風、荊芥、地膚子等同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