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字看史:和珅原是美男才華過人,因人廢字一聲嘆息

字是工具,也是心性。品字讀人,以史見今。

我們先從和珅講起。

和珅的故事和形象,大家都已經從電視劇上了解了不少。簡單來說就是擅長溜鬚拍馬、身居高位的大貪官,等靠山乾隆一倒,就被新皇帝抄家賜死,結果抄出來相當於朝廷15年的財政收入,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顯貴一時,名裂後世,終年僅49歲。而他的政敵們當年被他排擠打壓,反而得享天年,紛紛活到80多,且入祀賢良祠,獲得諡號。

品字看史:和珅原是美男才華過人,因人廢字一聲嘆息

▲和珅畫像

這也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或許也是造化弄人,畢竟歷史上厚黑玩家也不都是不得善終。不管怎樣,讓我們換個角度看看和珅,看他的故事,再看他的字,也許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1、和珅之帥

與電視劇裡看起來油膩狡猾的和珅不同,歷史上的和珅是個被蓋章認定的大帥哥。

古人雖常有畫像,但中國古畫人像感覺差異不大,我們先來看別人怎麼評價的。

和珅妻子馮霽雯的爺爺,歷任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的馮英廉說和珅:“相貌白杳而英俊”。和珅作為姓鈕祜祿氏的正紅旗滿人,這個聯姻還是不錯。正紅旗屬下五旗,且是下五旗中佐領及兵馬都最少的。和珅父親是福建副都統,階品是正二品,而東閣大學士是文官正一品,按現在算是副國級和正國級的家庭聯了姻,中間還跳升了一級從一品。和珅父親早逝,這個帶點高攀的聯姻,無論如何有優點才能被看中。馮英廉還評價和珅:“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看來,雖然身份略低,但無論是相貌還是才華,都頗得丈人家喜歡。

品字看史:和珅原是美男才華過人,因人廢字一聲嘆息

▲和珅畫像

還有一個當年評點過和珅相貌的人叫喬治·馬戛爾尼。這人是英國人,就是那個率英國使團見乾隆,因為要不要叩頭起國際爭執事件的當事人。乾隆帝要馬戛爾尼跪拜,他只肯行英式一膝一跪之禮,堅持不肯行三跪九叩,乾隆帝很不高興,最後還是妥協,準了只行單膝下跪禮,不必叩頭。

儘管看起來咱們皇帝讓了步,但實際上馬戛爾尼的這次出使整體來說是不順利的。雖然帶了些武器鐘錶作為禮物,但提了六項要求通商免稅,被清廷拒絕。這些禮物乾隆沒覺得多新奇,連馬戛爾尼自己看了清廷物品也覺得慚愧。

於是,在他的隨員安德遜回憶錄中記錄這次經歷是:“我們的整個故事只有三句話: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這事後來還被一些史家渲染為“馬戛爾尼訪華受到清朝不平等的待遇,成為導致鴉片戰爭的原因之一”, 這個觀點後來被分析認為不成立,但足以見到點這個人的歷史重要性。也是,能在歷史上留了名的都是人物。

扯得有點遠,說回他八卦的和珅。話說馬戛爾尼帶使團訪問大清國,和珅作為政府代表接了國書。在他後續的回憶錄中,對和珅的印象是:“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真具有大國宰相風度。”看到沒,又是“白皙”、“英俊”,可那是1793年,和珅已經43歲,怎麼也是中年人吧,居然沒有油膩,還白皙英俊呢,怎麼也不會是電視劇裡的樣子。估計電視劇裡的反派不能帥,要不觀眾就不會覺得他壞。

如果說這兩個評價一個是丈人看女婿,一個是帶點討好心理的外國使節,眼中都有濾鏡。那野史就更有意思了。

品字看史:和珅原是美男才華過人,因人廢字一聲嘆息

▲和珅與年貴妃

野史說乾隆(弘曆)做太子時,看中了雍正的一個妃子。乾隆的媽為避免影響兒子繼承皇位,惹出禍事,就賜死了那個妃子。妃子死前留話給弘曆,說二十年後再相見。弘曆痛不欲生,咬破手指給妃子額頭點了一個記號,併發誓二十年後有緣以此相見。巧不巧的就是,二十年後,乾隆第一次見到和珅就覺得酷似那個妃子,額頭也有紅記,出生年份居然就是妃子死去的那年。於是,乾隆就此把和珅留在了身邊。這是野史,跟正史略有出入。但是,我們可以反過來這樣看,如果和珅長得不好看,會有人傳言他是妃子轉世麼?

所以,流傳下來的和珅畫像中,他真的是一幅清秀模樣。至少比同期的紀曉嵐畫像好看多了。


2、和珅之才

和珅從小有點苦,雖然生在高官之家,可三歲沒了娘,九歲死了爹。幸得老家丁和父親的一個偏房保護,才沒有被趕出家門。從此發憤苦讀,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深得老師喜愛。但是科舉不順利,名落孫山,19歲的時候靠承襲補了個三等的輕車都尉,這是個給功臣外戚們的爵位,沒有實權,三等也是最下等的級別。

後來聽了老丈人的建議,放棄科舉入仕,22歲時去做了粘杆處侍衛。這個崗位不太入流,如果不是負責人的級別,一般都是貴族家裡的家僕也就是包衣從事。明面上是給皇家粘蟬捉蜻蜓,隨侍皇帝娛樂,暗地裡就是大名鼎鼎的“血滴子”特務組織。小特務薪水不高,但能每天跟隨皇帝。於是機會總是能被聰明且有準備的人抓住,一個副國級官員的兒子,正國級官員的孫女婿,就從這裡開始發跡了。

和珅最初展露了什麼才華?首先,科舉沒上榜,書還是讀好了。

當皇帝侍衛時,有一次乾隆用論語中一句話來下旨,虎兕出於柙。當時在場大臣都不明白什麼意思,和珅啟示說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責任,被乾隆賞識。這麼生僻的典故都聽得懂,感覺很有學識的樣子。你可以覺得也許是會察言觀色猜出來的,但還有一次就是真功夫。另一個故事說有一次乾隆在看《孟子》。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書上的注,就命和珅掌燈。當時和珅就問皇上是哪一句,乾隆告訴他之後,和珅就把書上的注全部背了出來。

所以吶,如果一般的皇帝侍衛都像電視劇裡那副蠢蠢的樣子,和珅能不嶄露頭角麼。


做了粘杆處侍衛的第二年,他就被任命管庫大臣,管理布庫,由於布庫存量大增,益發獲得乾隆賞識。就此一路高升,乾隆四十年(1775年),25歲時做了御前侍衛,同年獲封正藍旗滿洲副都統,正二品,比他爹當年的權勢還高點。30歲,1780年,通過嚴刑逼供獲得證據,成功查辦了雲貴總督李侍堯案,升至戶部尚書,等於當今的財政部長。30歲的財政部長,放到今天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的。

乾隆還點評和珅:“臣工中通曉西番(藏文)字者殊難其人,唯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勤勞書旨,見稱能事。”

到34歲,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已經成為朝中四大勢力之一,管吏部、戶部,封一等男爵。雖仕途也有波折曾被降級,但整體大權在握。如果說官官相鬥是常態,和珅的聰明在於,他一方面攬權斂財,又很積極地運用自己的權財給老闆——皇帝把事辦漂亮。

乾隆愛南巡。到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時,和珅已經有足夠勢力命地方進貢,未花國庫一分錢就讓乾隆風光地走了一遭。

所以呢,文字功底上有能力,官官相鬥有能耐贏,又會逢迎上意斂財幫皇帝辦事。沒兩把刷子哪裡站得到萬人之上。

3、和珅之字

和珅書法,故宮有收藏,其書法融歐、顏、柳於一體,頗具書卷氣。如果單看和珅的字,嚴謹細緻,端莊沉穩,稱得上造詣深厚。

品字看史:和珅原是美男才華過人,因人廢字一聲嘆息

▲和珅書法作品

乾隆一生喜愛作詩,和珅對乾隆帝所作詩詞的風格、用典、喜用的詞句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為了迎合乾隆帝,下功夫學詩、寫詩、練字。聰明人下決心要做什麼事,成果大抵總是不賴的。和珅的詩作統統合乎乾隆的審美趣味,和珅的字跡刻意模仿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乾隆很多時候就命和珅即景賦詩,以代替自己親為。後期有些詩匾題字,也乾脆交由和珅代筆。據說現在看到的北京故宮重華宮內屏風上的詩文是乾隆帝書寫,而掛在故宮崇敬殿的御製詩匾,據考證就是由和珅代筆的。可見和珅書法之水準。

但是,歷代書法評價中,書品和人品是一個血肉相連的整體,人品歷來高於書品,所謂因人廢字。和珅的一生,大抵就是一個又帥又精明的能耐人兒,長於討好上級,貪婪斂財,不得善終,也就基本被全盤否定。

品字看史:和珅原是美男才華過人,因人廢字一聲嘆息

▲和珅書法作品

我們身邊討好上級的比比皆是,貪婪斂財的也屢見不鮮。編劇鸚鵡史航在電視劇裡的臺詞寫得入骨,不貪怎麼辦事?真相遠比史書複雜,和珅權傾一朝,乾隆垂暮之年,上朝時靠和珅解讀聖意。

據說,後期乾隆、嘉慶兩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為無論是太監、官女或者是親信官員都有可能是和珅派來的間諜。和珅也因此引發了嘉慶的痛恨之心。

換個角度想,和珅要想討好皇帝,必然需要足夠眼線和人脈獲取信息,這種人脈就成了雙刃劍,帶來了寵信,也得了猜忌。終歸和珅被嘉慶賜死了。且乾隆正月初三駕崩,嘉慶十天後就頒佈和珅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

品字看史:和珅原是美男才華過人,因人廢字一聲嘆息

▲和珅書法作品

和珅精明一世,死前仍賦詩認為自己“懷才誤此身”,恰恰就是倒在了權和錢的鋼絲線上,他的精明仍不足駕馭他手中的權和錢。

這個時代,人品好像很難評說高下。價值觀激盪的當下,傳統的孝順也有不同的觀察視角和不認同。由此,我們更加可以去參考比較別人的故事,選擇自己認同的座標系。

品字看史:和珅原是美男才華過人,因人廢字一聲嘆息

▲和珅書法作品

有人以寫字為修心養性的法門,有人作為立足企身的工具。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簡單的對錯,但見做選擇的見識高下與後果預判的擔當能力。

字如其人,也不盡然;流於其表,難見本質。字背後的故事,跟字一樣值得品讀。

字是工具,也是心性;前人印跡,後人之鑑。

你怎麼看和珅的字?歡迎在評論裡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