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力:你可以避免被伤害!

文/柠檬❤氧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个人去医院做例行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一个人被确认是非常健康,另一个人被发现有问题,后来反复确认后是医生不小心混淆了两个体检表,原来是身体不健康的人并无大碍,而且逐渐地变得健康,但是原本健康的人反倒真的生病了。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熟人曾经去印度找一个著名的算命先生,他想计算未来,这位算命先生告诉他他患有心脏病,并预测他下个月将无法生存,他被吓了一跳,他打电话给家里的人,向每一个人讲这个预言,找到律师准备遗嘱和善后事宜。身边的朋友试图说服他不要相信这个说法,但他一再向朋友强调算命先生的话,这使他确信谈话中存在着深深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渐变得越来越焦虑和恐惧,上个月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人,但是现在他病了,那天没有意识到,因为他因心脏病丧生,他死了,但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死?”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听过类似的故事,有多少人听完后不会操纵世界里这些故事中神秘的力量,使得这个世界充满了能量,但是这些能量既不是神秘的,也不是不可控的,这个熟人让此潜意识里的一个强有力的负面的心理暗示进入了自己的潜意识当中,并接受所有的负面心理暗示,是他自己杀死了自己。

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个故事,以了解我们是如何让负面的心理暗示影响我们以及如何使它发挥作用的。不管信息是对还是错,我们的潜意识下的心理暗示力都会接受它,并遵照它的指示去执行命令。

心理暗示力:你可以避免被伤害!

为什么会这样呢?美国著名医学专家丽莎.兰金(LisaRanking)在安慰剂效应一书中给出了答案,安慰剂效应和抗安慰剂效应,大多数人可能不熟悉这两个词,如果将其表达为"思想和心灵的暗示力量",则可以立即理解它,这位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在书中反复的强调:"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信仰以及意识的自我暗示能力,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思想作用于我们的身心,最终影响我们的健康。"安慰剂效应,正是在"心理暗示"活动的影响下起作用的。

健康是来自于灵魂的游戏

心理暗示力:你可以避免被伤害!

安慰剂作用是什么?兰金在书中列举了许多例子,"乳房内动脉结扎手术"曾经被视为心绞痛的标准治疗方法。后来为了验证治疗是否确实有效,研究人员成立了一个"假手术对照组"即患者觉得自己已经做了手术,而实际上医生没有做,结果表明接受假手术的患者中有71%的人却有明显改善,而接受过假手术的患者中的改善率仅为67%,这项研究表明该操作不是很有用,如此多的患者感到有效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相信手术是有效的。1955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文章,有效的安慰剂指出,该研究发现即时使用纯盐水或非药物成分来治疗患者其中的1/3仍然可以治愈,原因是尽管患者接受的治疗无效,但他们认为该治疗有效,并且症状确实得到缓解,这就是安慰剂的作用。

不仅令人震惊,在一项研究中,工作人员将34名大学生与电器相连,并告诉他们:"头部会有电流通过,这可能会引起头痛。"尽管实际操作中没有电流通过,但仍有超过2/3的学生感到头痛,一项针对哮喘患者的试验发现,如果告诉他们所使用的药物,含有刺激性过敏源,则大多数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喘息,呼吸急促,甚至支气管收缩,实际上所谓的药物只是无害的盐溶液。另一项研究表明,有79%的医学生表现出他们所研究疾病的症状,因为他们在研究期间,每天都接触大量类似患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症状,并最终"得到想要的东西"。相对于安慰剂的"希望恢复健康效果",这种"想生病时生病"得现象称为抗安慰剂效果。最初科学家认为这两种影响只会对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容易被骗的人产生影响。一般人们知道这种治疗是安慰剂,那就没有用了。但是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你是医生或科学家,几时你了解有关安慰剂作用的知识,几乎每个人都会对安慰剂作出反应。兰金说,这两种效应充分说明

心理因素如何改变生理功能的一个人是否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还是你认为自己会生病,如果你相信人体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并以科学的方式动员他,那么它将真正变得更健康。

"调身"先"调心"

心理暗示力:你可以避免被伤害!

  • "若心灵无疾,何来报恙之身躯?

一位高级心理主管王国荣告诉时代记者,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的黄老思想首先倡导"精神与形体"的统一,中医也一直把"行与神"的统一视为健康的重要理念。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证实了其正确性,例如心理学界的研究发现有70%的爱发脾气的人,爱钻牛角尖,爱计较的人会患冠心病,而性格温和且易于相处的人相对也会更健康。

  • "身体和精神疾病的临床例子无处不在"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糖尿病甚至癌症,实际上大部分情况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治疗的关键是"疗心"。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名患者发现了浅表性胃炎(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并且非常害怕使疾病恶化,因此他自愿增加了药物的剂量,但出乎意料地造成了肝损伤,并且为了健康引起了更大的恐慌。他还担心自己患有癌症,并要求医生通过检查,但检查越多,身体状况就越紧张,后来心理学家帮助患者分析了疾病的发病机理,并指导他放松紧张的心情,经过几次心理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然后恢复缓慢。"精神舒适在身心疾病的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著名的妇科肿瘤学家曹泽一教授也认识到心理学对于生理学的巨大影响。在接受《生活时报》记者采访时,他描述了一个"这辈子刻骨铭心"的案例。因为已经结婚多年并且没有分娩,每次来月经时都会肚子疼的,女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被诊断为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并且对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技术已经成熟,医生建议他进行手术,但是病人非常害怕和紧张,最终被丈夫说服去手术台,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但是手术后患者的血压持续下降,并且在刀位处出血不止。经过几次营救医生无法解决,第2天他死了,在分析原因时,专家认为由于患者的极大恐惧和思维压力,免疫力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血液凝固,功能恶化,无法止血。如果医生能帮助患者打开心结,缓解恐惧,使他相信医生和手术的有效性,期待幸福的生活,这一悲剧可能不会发生。

  •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相信

当然谁都讨厌生病,但谁都要认清事实,只有相信自己的医生,相信治疗选择,并希望治愈该疾病的患者有更大的治愈机会,相反即使医生实施了近乎完美的手术,效果仍然不佳。兰金在书中还提到身体具有"压力反应"。当大脑产生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思想时,体内压力激素,肾上腺素的水平将会上升,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并增加患病的风险,有生命的风险导致躯体疼痛,如果大脑感到乐观和积极,它将启动"放松反应",以促进身体完成自我修复。

好的"心态"是皆治疾病的基因

该书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均衡饮食和勤奋运动,确实可以使某些人健康,但有些人的身体状况更糟,无论如何检查都找不到任何原因。经过心理问卷调查后,医生惊讶地发现这些人要么被困在寂寞中被情感所伤害,要么被困在工作场所中。可见无论你的习惯有多健康,只要你的内心深陷痛苦,你的健康就不会好。

  • "您认为您的疾病根本原因是什么?"

"您的身体真正需要什么来恢复健康?"

有人说:"我的工作太忙了,每天身体被掏空。"

有人回答:"我的婚姻很不幸,争论无休止。"

有人回答:"我好寂寞,感到孤独,每天晚上泪水陪我入睡"…

与南京交流后有人辞职了,有人离婚了,有人搬去了另外一个城市,还有人去追逐内心压抑已久的梦想。神奇的是这些久治不愈的患者身体竟然都好起来了,长久以来基因决定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等遗传性疾病,心理力量可以避免一些遗传病基因"开关"你打开,然后预防疾病的发生。具体的尽管细胞的基因相同,但是表达方法将根据环境的变。

当出现消极和负面的心理因素时,细胞生长环境将被压力荷尔蒙"毒化",使身体患上某种疾病,积极正面的心态和情绪出现时,人类的自我恢复机制自行启动并修复损坏的区域。因此即使家里有遗传病,父母也不应从小就坚持"我可能不会长寿"。将负面思想根植于孩子的脑海中,这些想法可能触发身体变差的生理机制。

心理暗示力:你可以避免被伤害!

话到最后:我们如何利用内心的力量让你自己变得更积极和健康?

01 做个快乐的人

免疫力对防治疾病非常关键,而好心态是保护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做一个开朗豁达的人免疫能力会更好。偶尔着急生气没关系,但要学会调节,尽快走出消极情绪,友善的语言,温暖的举动,利于自己和周围的人保持健康,而心肠不好,喜欢害人的人免疫功能不会好的。

02 学习心理调节

当你生病了,不要只关注药物和手术的疗效,也要重视心理调节的作用,明显是很好的疗愈方式,找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静静的坐一会儿,想象一下自己很健康的样子,细节越多效果呢也就越好,值得提醒的是要让大脑专注于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不想要的东西。比如当你告诉自己"我不相信我会抱病终生"时,身体听到的可能是我会报病重伤,因此你该强调"我会更加健康"。

03 想象健康,会真正健康,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

没有人不讨厌生病,但是生病也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可以促使你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生活,并发现当下生活中的漏洞。当你生病时,医生可能会给你详细的治疗计划,但如果根本原因是孤独沮丧或压力,那么详细的治疗措施只能暂时的病情,为了避免一次又一次的生病并避免缓解出现治疗症状的现象,你必须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你会发现,如果你放弃了太多的功利追求不再为虚假的欲望消耗和忙碌,那么你会发现身心通常会恢复健康。

心理暗示力:你可以避免被伤害!

敞开心扉,打开心理迷雾,让心呼吸--柠檬❤氧一路陪伴与你共同成长:自我成长Ⅰ压力管理Ⅰ心病防治Ⅰ生活哲理

一起致力于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欢迎收藏点赞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