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教育大師的魔法(三):讓低能兒童趕上正常兒童水平

國際上一般認可的影響比較大的教育方法有:

1.卡爾威特(德國):天才教育法;

2.MS斯特娜(美國):自然教育法;

3.蒙臺梭利(意大利):特殊教育法;

4.鈴木鎮一(日本):才能教育法;

5.多湖輝(日本):實踐教育法。

爸媽在線上有篇文章,標題為《白痴兒童成為法學教授,世界著名教育大師的魔法是什麼?》,全文18392字,篇幅較長,我將其中的要點提煉形成一系列文章,從今天開始,每週發佈一位大師的教育律條,希望家長朋友能在百忙之中花一分鐘閱讀,相信大師們的魔力能給你百倍助力。

/01/

蒙臺梭利:特殊教育法

世界著名教育大師的魔法(三):讓低能兒童趕上正常兒童水平

生平

  • 1870年8月,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納地區的基亞拉瓦萊。
  • 5歲那年,父親因為職務上的關係,全家遷往羅馬。在那兒,蒙臺梭利開始了她多彩多姿的求學過程。
  • 13歲,進入工科學校工科組就讀,並對數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 20歲,畢業於達文奇理工學院,繼而到醫科學院繼續深造。
  • 26歲,成為意大利首位醫學女博士,獲得了在羅馬學院的精神病醫院擔任醫師助理的職位(由於世俗偏見,此職位與她的學位不相稱),在此期間,她和低智商兒童有了接觸。
  • 1901年,放棄名校校長的職位,重回羅馬大學學習。

成就

  • 羅馬學院的精神病醫院工作期間:為低智商兒童設計了一套“特別觀察細則”,用於觀察瞭解他們的需要,鼓勵他們通過“手腦協作”來鍛鍊自己。兩年之後,這些孩子不但學會了讀與寫,並且能完成正常兒童所應掌握的知識考試。
  • 1908年,第一所“兒童之家”在羅馬貧民區成立,將其開創性的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三個月後,成立第二所“兒童之家”。
  • 自1913年起,“兒童之家”的震驚成績吹遍歐洲大陸,僅美國,以蒙臺梭利教學法為教育理念的學校就多達200所。

著作

  • 《蒙臺梭利教育法》、《蒙臺梭利手冊》、《教育人類法》、《高級蒙臺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兒童的發現》等。

蒙臺梭利的10句教育律條

1、兒童在心理方面的缺陷實際上屬於教育的問題,而非是醫學上的問題。

2、教育的不斷進步可以提高人類的智慧。

3、訓練內容:

仔細研究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使其接受正規的語言訓練,培養良好的生活禮儀以及必要的感觀訓練。4、訓練方法:在整個教程中,為孩子提供足夠的教具,滿足孩子的“工作欲”,在“工作”中開啟孩子的智慧,挖掘孩子的潛能

5、居民與兒童之家相互依賴,融為一體,是兒童之家理念得以成功實踐的根本保障。正是因為學習的環境像家庭一樣,因而在整個教程中,才能保證為孩子們提供足夠的教具。

6、發展數學心理,是培養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徑。

7、雙手的動作可影響智力發育。

8、“兒童之家”的所有設施都要根據孩子的尺寸設計,使之成為兒童接受教育的最佳場所。

9、“兒童之家”的教育者需要花心思改善環境,使其更利於孩子們學會相互關愛和幫助,促使他們的健康成長。避免成為埋頭“工作”的“自閉”人。

10、當教育使孩子們的思想和行為秩序化後,那些自私自利、吵鬧、不聽勸告、喜歡講話等常見缺點,都會轉化為自我控制、有禮貌、正義感、既懂得享受自由又講規矩等優點。

最後補充說明一下我個人的對“蒙臺梭利教育法”和“兒童之家”的看法:

蒙氏教育法在中國的實踐運用由來已久,一直以來褒貶不一。我個人認為,蒙氏教育法本身的理念是非常成體系的、而且實踐性非常強,也容易出成果。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一些詬病呢?


其原因在於,對蒙氏教育法的片面運用,當然有些片面運用是基於商業的考量,說白了就是為了省錢。

蒙氏教育法最主要的兩個要素,一個是教具,另一個就是環境創設。另外,它適合居民服務

,不適合正規學校教育(用於一個主題教學或者某節課、區角活動都可以,但不能成體系的運用)。

教具的配備是容易做的,但是,環境創設是難做的。因為環境創設不僅僅指硬件裝修和配置,還指教師環境創設的”理念“、”意識“、”責任感(即花心思)“和“發自內心對兒童的關愛”。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兒童之家教師的素質。

如果你想辦一所蒙氏兒童教育機構,或者你想讓孩子參加這樣一所機構學習,除了教具外,最應該關注的就是教師的素質,要近距離接觸、瞭解、體驗,而不僅僅是隻看廣告宣傳。

我曾去過這麼一家機構,教師基本都是二十毛邊的中專畢業生(儘管它的硬件設施非常好),我很難想象這樣的機構能帶給孩子們什麼。

有一點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蒙臺梭利的第一所“兒童之家”是在貧民區成立的!


來源:劉鴻雁兒童心理

聲明:本文為作者授權發佈,歡迎分享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