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吻封緘》穿過時光、透過文字走近莎士比亞

《以吻封緘》穿過時光、透過文字走近莎士比亞

不曾讀過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相關的衍生作品以及經典臺詞卻接觸過很多。對莎士比亞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戲劇大師,因為他的每一部戲劇作品都足夠經典,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無解的愛情悲劇,比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解讀方式的《哈姆雷特》……然而不曾讀過原著的我直到翻開《以吻封緘》才知道,莎士比亞一生留下的三十七部戲劇均是以詩歌的形式寫就。朗朗上口的臺詞,慷慨激昂的語調,生動貼切的比喻,充滿激情的表演,正是莎士比亞以詩歌的行文方式賦予戲劇的獨特魅力。

《以吻封緘》穿過時光、透過文字走近莎士比亞

硬殼精裝的質感、玫瑰底紋的浪漫、藍銀配色的典雅、油畫彩插的細膩共同構成了《以吻封緘》。書中收錄了莎士比亞的許多經典詩作,看似簡單樸實的文字帶著極強的感染力,彷彿能聽到文字穿透紙張的吶喊咆哮聲,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更覺得其中蘊含的對人生百態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淺。

《以吻封緘》穿過時光、透過文字走近莎士比亞

也許不曾完整的讀過《哈姆雷特》,但這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你一定耳熟能詳,在書裡我找到了這句話的下文,中有更豐富、更沉重、更深刻的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默默忍受還是奮起反抗?每個人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要面臨這樣艱難的抉擇。大多數時候,我們無力反抗、無法改變、無從選擇,只能一次又一次向生活妥協,這種妥協還有一個名字——成長。“小時候快樂很簡單,長大後簡單很快樂”,時間和閱歷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改變,一點一點將尖銳打磨成了圓滑,讓沸騰熱血歸於平淡寧靜……

《以吻封緘》穿過時光、透過文字走近莎士比亞

在中,莎士比亞將人生劃分為七個階段,分別以“嬰孩、學童、情人、軍人、法官、老叟、虛無”定義形容。寥寥數語形象生動的將我們從誕生、成長、學習、逐夢、思考的過程用另一種方式描繪出來,最終的遺忘歸零也別有深意。生命自虛無中誕生,最終也歸於虛無,降臨時一無所有,離去時也兩手空空,能留下的只有一縷記憶。正如《尋夢環遊記》的經典臺詞“據說人的死亡有三次,第一次是生理意義上的死亡,第二次是法律意義上的死亡,而最後一次,是當所有人都忘記你了,那麼你也就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以吻封緘》穿過時光、透過文字走近莎士比亞

還有一首詩也讓我反覆思考咀嚼以憂愁的形式概括了形形色色的人的慾望與追求,而身為作家卻有著與眾不同的體會。這份憂愁來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經過了沉澱發酵提煉演變成了古怪的悲哀,也許這就是作家的敏感帶來的對生活更深層次的感悟與思索,讓他的文字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以吻封緘》穿過時光、透過文字走近莎士比亞

《以吻封緘》給了我一個從詩歌的角度瞭解莎士比亞的機會,讓我能從一節節短小精悍的詩歌中感受他筆下文字深刻濃烈的情感。每一句話背後似乎都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等待我們去思考、去發掘。美中不足的是書中只有抒情詩的譯文,若是配以原文一定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體會字裡行間深藏的情感與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