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寬容之心,做事留有餘地,贊宋仁宗設身處地為臣子著想

做人應該有一顆寬容之心,得饒人處且饒。這樣,才不會因為不給別人留餘地而堵上自己的路。

宋仁宗是出了名的好皇帝,他也是一個做人非常懂得給人留餘地的皇帝。

做人有寬容之心,做事留有餘地,贊宋仁宗設身處地為臣子著想

宋人施德操的筆記《北窗炙輠錄》中記載了宋仁宗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一天早晨,宋仁宗上朝時面色很差,十分睏乏,大臣問:“陛下怎麼這幾天臉色都不好呀?”

宋仁宗說是晚上沒睡好,大臣們一聽就想歪了,便勸皇帝要保重龍體,不要沉迷於女色。

宋仁宗卻笑著說:“你們想多了,我是太餓了才失眠的。”看著大臣們奇怪,宋仁宗繼續解釋道:“我是餓得受不了,想吃烤羊肉,我本想叫御廚來做,但是列祖列宗都沒有這樣夜間烤羊肉的慣例;我怕由我破了例,後世子孫效仿起來,不知道要殺多少羊了。再說,太晚了,也不好麻煩御廚們,所以忍忍算了。”

為了不麻煩御廚,也為了不給後世做壞榜樣,身為皇帝,他居然忍了整整一晚上,這樣的為人,不愧是千古仁君。

做人有寬容之心,做事留有餘地,贊宋仁宗設身處地為臣子著想

宋仁宗不僅對下人會設身處地著想,對大臣還有後妃,也是有尺有度,不做過分的事情。

這樣的宋仁宗贏得了百姓的萬分愛戴和尊重,更是得到了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的榮耀。

做人有分寸,才能通達人情,做事有尺度,才能進退自如。這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

智者為人謹慎,愚者狂妄自大。

做人有寬容之心,做事留有餘地,贊宋仁宗設身處地為臣子著想

一個人,不管多有才幹,做人沒有分寸,也會讓別人敬而遠之,甚至為自己惹來禍事。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因為桃園三結義和征戰沙場,成了我們心中的大英雄,他也配得上這個詞語。

戰場上的他英勇無比,被人稱為是“萬人之敵”。但這樣的張飛卻是一個“暴而無恩”的人,尤其是對自己的下屬很嚴苛,即使是一點小事,他也會大動干戈,對下屬用鞭子抽打。

有一次,一個部下因為沒有完成任務,又被張飛打了一頓,這部下因積怨成恨,便趁張飛喝醉的時候,殺死了張飛。

一個時代的英雄,沒有死在兇險的沙場,卻死在了下屬的手裡。張飛的悲劇,是他做人不懂得留分寸造成的。

做人不懂得給別人留餘地,遲早會失去人心。

就如意大利有句話所說:“過分的行為導致災禍。”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

相反,做事懂得留餘地,則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西漢的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商湯去狩獵,看到下屬在四面都張著網,並祈禱說希望四方的禽類和獸類都到自己的網裡來。

商湯覺得這樣太殘忍了,說:“這樣做,不就把天下的鳥獸都捕盡了嗎?除了夏桀這樣的人,誰還會這樣趕盡殺絕。”

商湯又讓人拆掉三面的網子,並教對方重新祈禱,讓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獸,想往哪裡跑就往哪裡跑,那些不要命的,就來網裡吧!

做人有寬容之心,做事留有餘地,贊宋仁宗設身處地為臣子著想

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網開一面”。

很快,很多人知道了這件事,一些諸侯覺得商湯對鳥獸都能如此,必然是一個好君王。

一時間,居然有四十多個氏族部落,歸順了商湯。也因為此,商湯順利滅了夏。

《朱子家訓》說:“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做事給人留一份餘地,自己的路才會越走越寬,才能走得更遠。

夫差和商湯,同為君王,因為不同的處事方法,最後走向了不同的結局。

做人有寬容之心,做事留有餘地,贊宋仁宗設身處地為臣子著想

尼采曾說:“你凝視著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做事太絕,看著是在把對手往懸崖下逼,其實自己也在此時離懸崖更近。

做人做事留餘地,是美德,更是一種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