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八首经典佳作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生的专业词人。他有着傲人的才华,却仕途失意,一生坎坷。


柳永的八首经典佳作


他就是才子柳永。今日选取了他的部分经典之作,愿与君共赏!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好景 一作:美景)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屡试不第,所以心中失意忧愤,常流连秦楼楚馆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qiǎng)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阑 通 栏)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柳永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阑 一作:栏)

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nèn)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是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是柳永早期的作品,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xiá)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鸟 一作:岛)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这首《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词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全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俗中有雅,平中见奇。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薄衾(qīn)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pèi);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这首《忆帝京》是柳永抒写离别相思的系列词作之一。委婉曲折地表达抒情主人公之间的真挚情爱。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生活热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