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角度

民族與文化,這個選題有點大,寫的人很多,在噹噹上搜一下民族、文化這兩個詞,可以搜出幾百冊相關書籍。很多書篇幅很大,內容很廣。但很多書大同小異,難有出彩之作。

大師的角度

大師的角度

而近期再版錢穆的《民族與文化》,則讓人眼前一亮。其原因可能有幾個:

(1) 錢穆是公認的近代國學一代宗師,學識淵博,其作品縝密謹嚴。

(2) 為人有讀書人本色,不論在何環境下,均保持其學術立場,從不阿諛奉承。

(3) 沒有受到文革迫害,始終以獨立的學術態度弘揚中華文化。

綜其所以,翻開《民族與文化》自然眼前一亮。很多史學觀點對過去所學衝擊不小,比如

對封建社會的不同理解:

封建社會是各有封疆的,各各關閉在各自的格子裡面……諸侯們各自漲破了他們的各自格子,……郡縣的新國家,便逐漸形成,其姿態與性質,與舊的封建國家決然不同。到戰國時,七國乃至九個大強國,幾乎全是郡縣的新國家了。

以這樣的觀點來看,幾千年來中國就不是封建社會,所以之後一直喊的打倒封建社會就是一個笑話了。況且中華文化的傳承有著客觀必然性,當你說著中國話、過著中國年,而後說要打倒舊文化,這個也有點搞笑啦。之前一直沒明白五四運動的本質。現在通過錢穆對封建社會的解釋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句明言有了新的理解。

錢穆的四民社會觀

錢穆先生,探究中國社會之演變,提出「四民社會」的觀點。認為中國社會自春秋戰國以下,可稱之為「四民社會」。四民指士、農、工、商。四民社會乃是以「士」為中心。

錢穆學術如果說有爭論很大因素是由於其四民社會的提出。將整個社會簡化成士、農、工、商,而著重強調士的作用。這個分法把皇權一族放在哪裡了?把很多其它社會階層放在哪了?

大師的角度

錢穆認為: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國謂之士。

這個分法就有意思了。不看社會地位,不看工作性質,只看品行修為。今日的中國如果按這個分法, 官拜廳級不能稱之為士,小到清潔工只要德行OK,可為士。

《民族與文化》一個“士”貫穿著整個中國歷史和文化中,成為民族性的追求和理想。今日再來看錢穆的書感覺很有意思。都說史學家都是為政治服務的,而我們從錢穆的書中找到了那種對歷史純粹的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